高等美術教育油畫寫生課程芻議
時間:2022-09-07 11:10:14
導語:高等美術教育油畫寫生課程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主要研究油畫寫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缺乏寫生經驗、油畫語言單薄、概念性過強、畫面結構不明確以及當代藝術的沖擊等,通過辯證地分析這些問題,引入部分現(xiàn)象學的基礎理論和一些大師的寫生經驗,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以期幫助學生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油畫寫生;教學;畫面結構
油畫自西方傳入我國歷史已逾百年,系統(tǒng)性的油畫教學經由先輩藝術家和教育學者引入,在我國的發(fā)展也近百年。油畫寫生是油畫教學的一個切入點,這不是由中國油畫教育獨創(chuàng),西方傳統(tǒng)美術教育也是從寫生開始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油畫教學面臨挑戰(zhàn),油畫寫生課程教學中暴露出一些問題。筆者歸納了一些普遍性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一、油畫寫生課程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寫生經驗,對材料和繪畫語言掌握不到位。部分學生通過速成的考前訓練進入高校學習美術,缺乏寫生經驗。以往的美術教學通過寫生進行基礎訓練。現(xiàn)在的一些學生更傾向于畫照片,這不利于培養(yǎng)其空間感、色彩感受力等。如果學生的寫實經驗不足,油畫寫生課程教學就會面對諸多困難。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寫生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熟悉油畫材料、掌握油畫語言。部分油畫專業(yè)的學生到了大四畢業(yè)也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入門,學習效果、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學習油畫確實有難度,學生在短短四年通過有限的寫生和創(chuàng)作,很難完全掌握油畫技巧。筆者通過大致計算得出:學生從大一到大四一般只能完成二十張左右的靜物寫生和人物寫生,以及十多張校外風景寫生。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些大三學生不知道油畫“吸油”這一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問題。部分學生對于專業(yè)問題不夠敏感,他們對油畫的筆觸、色調、造型以及層次等基本語言認識不清。油畫不同于水粉和丙烯,如果學生依然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用畫水粉的方法畫油畫,那么創(chuàng)作的油畫就會有水粉的感覺。油畫語言由材料本身的特質和創(chuàng)作者的個性化風格決定,這些限制和規(guī)則將其與其他繪畫語言區(qū)分開來。如,教師評價學生“這筆觸美術史里沒有”,就表達了對油畫用筆方面的界定,創(chuàng)造性也是在承認這種界定的前提下表現(xiàn)出來的。2.過于概念化,不重視觀察。一些接受過考前培訓的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創(chuàng)作過于概念化的問題。一些學生創(chuàng)作的人物往往是一樣的臉形、五官甚至膚色,往往只有人物的衣服和頭發(fā)顏色有差異。一些學生在寫生時很少觀察對象,不重視對對象的形態(tài)和色彩的把握,也不考慮對象是否肖似。這些概念性的問題大多出現(xiàn)在創(chuàng)作者的潛意識里,即使有意識地規(guī)避也很難克服。蔡元培認為:“科學是用概念的,美術是用直觀的。”①學生在寫生中不注重觀察,帶著“已知”的概念觀察和作畫,畫“知道”的東西和直觀看到的東西。梅洛•龐蒂認為:“‘概念’不能先于‘執(zhí)行’,在藝術表現(xiàn)活動之前,只有一種模糊的狂熱。”②可見在寫生之前,學生不能先入為主,不能有過多的預設,而是要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相較于真實的對象,學生更喜歡先用手機拍照,再對照著照片畫畫。部分學生因為習慣于畫靜止不動的圖片,人物身上變化簡單的衣褶往往會讓他們束手無策。這樣的寫生往往會毫無生氣,色彩灰暗、造型刻板、畫面單薄,失去了寫生的根本意義。有些學生往往走向觀察的另外一個誤區(qū),即被動地觀察對象,陷入對象紛繁的表象中不能自拔。這不是正確的觀察方式,容易影響藝術家的主體性和藝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3.缺乏抽象的畫面結構,過分關注主體和具體內容。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寫生時容易被具體的對象吸引,而不注重畫面中抽象的結構。他們注重物體的辨識度,在處理具體內容時往往會孤立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不知道畫面中各個部分要處理到什么程度。趙無極有一次為學生改畫,對照著模特畫了很久,畫好后學生在畫面中根本找不到模特。這說明他只是借助對象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對畫面有益的部分。優(yōu)秀的藝術家往往更看重寫生對象中可以用來架構畫面的關系,具體內容反而是其次。在這一點上,文藝復興早期的多人物組合的大型壁畫就有所體現(xiàn)。油畫發(fā)明之后,一些藝術家反而更容易陷入瑣碎的細節(jié)和表現(xiàn)質感的困境。畫面結構問題其實屬于素描構圖的范疇。學生在構圖時通常會出現(xiàn)以下問題。第一,主體物在畫面中的比例不恰當,擺放的位置不合理,或過于居中,或偏離中心。一般在畫面中打上“井”字框,在四條線的四個交點附近安排主體物比較合適。第二,畫面的色塊分割均等,等距離物體過多。第三,團塊意識薄弱,物體擺放孤立、缺乏關聯(lián),不能形成連線。第四,畫面中的線條缺乏粗細變化。如果沒有較粗的長線,畫面結構會顯得綿軟無力。這里的長線不是指單線,而是指兩根線構成的長條。如果沒有精彩的細線,畫面會顯得遲鈍、笨拙。值得注意的是,細線條應當用于最關鍵、最精彩的地方,如人物的面部、領口等部位。第五,缺乏遮擋關系和隱顯區(qū)別,所有物體全部出現(xiàn)或全被遮住,一條長線從左到右、從上到下。4.當代藝術的沖擊。這一問題與上面的三個問題不同,上面三個問題是教學中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當代藝術的沖擊是基于藝術大環(huán)境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往往會讓教師感到矛盾。隨著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國外架上繪畫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但一些藝術家依然在堅持,其中也不乏大師。國內架上繪畫的情況稍好,但未來并不明朗。油畫寫生是現(xiàn)階段高等美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內外藝術大環(huán)境的影響與沖擊。就目前而言,這門課程所占課時的比例較小,一些教師和學生會質疑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認為高校難以將每名學生都培養(yǎng)成藝術家。不同類型的高等美術院校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幫助學生掌握造型技術和油畫語言;二是對創(chuàng)作的積累和鋪墊;三是對審美的深入體驗;等等。對于如何培養(yǎng)藝術家這一問題,筆者贊同萬木春的觀點:我們只能用這個時代培養(yǎng)藝術家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藝術家,而真正的天才是教不好也教不壞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認為,傳統(tǒng)守住了,新的藝術形式才變得有意義,否則那些新的藝術形式將會毫無意義。
二、油畫寫生教學的改進策略
1.注重教學示范,教師和學生一起畫畫。在以往的油畫寫生教學中,教師有時會和學生一起開展課堂寫生。現(xiàn)在,有些學生很少有機會觀看教師的示范,筆者認為這一問題有待解決。教師的示范能讓學生受益頗豐。一些教師的教學示范不足,有時是因為繪畫技藝生疏,有時是擔心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前者是教師自身的因素導致,應當努力地克服;后者出于藝術教育的復雜性造成。藝術不是單純地模仿自然,而學習藝術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的學習也大多是從模仿教師開始的,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學生通過模仿教師作畫,可以學習油畫技法和畫面構成方式,還可以學習教師的觀察方式,等等。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可以將其慢慢內化成自己的藝術語言,然后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不足,完成教師想達到而未達到的境界,進而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超越。這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課堂寫生中與學生一起作畫,有助于提升寫生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不能過多地占用教學資源,如教室的空間、較好的觀察角度。教師選擇學生認為難以構成畫面的角度進行寫生,往往會給學生更多的啟示。第二,既要認真作畫,又要動情講解。一些教師在寫生時過于投入而忘記講解。實際上,顏色的調配、線條的處理等問題都要講解清楚。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觀看視角也存在差異,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寫生效果。生動的語言表達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使課堂氛圍積極、活潑。第三,教師既要注重某些局部的示范,又要注重整體的示范,這要根據(jù)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需求決定。教師的示范必須突出課程重點,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學生在最終處理畫面時,教師可以示范畫面的后期處理,等等。總之,教師的示范應該涵蓋寫生的各個階段,既要讓學生認識到創(chuàng)新的一(下轉第121頁)面,又要讓學生認識到刻苦的一面,充分詮釋蘇聯(lián)美術教育家契斯恰科夫所說的“兩頭靠天賦,中間靠苦干”。2.堅持觀察的第一性。在油畫寫生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達一個理念:觀察是第一性的。觀察不是被動地看,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因為寫生并不是被動地再現(xiàn)和竭力地模仿對象。貢布里希強調:“觀看從來不是被動的,它不是對迎面而來的事物的簡單記錄,它是像探照燈一樣搜索、選擇。”③寫生教學的目的是訓練學生像探照燈一樣從對象中搜索、選擇自己感興趣、畫面需要的東西,教師再教會學生如何將這些東西構成畫面,最后完成創(chuàng)作。有選擇意味著要舍棄,這些判斷都離不開對對象的觀察和對畫面的處理。觀察畫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寫生的后半段。教師要向學生講述繪畫大師的觀察方法,筆者比較傾向于介紹塞尚的觀察和寫生之道。教師要使學生明白“藝術家的任務不是要畫出如其所‘知’的東西,而是要描繪如其所‘見’的感覺,一種延緩甚至破除了‘知覺習慣’之后而捕捉到的新鮮感覺”④。這不僅強調寫生中要觀察,而且強調新鮮感。以現(xiàn)象學的觀點看,就是對“已知”加括號,將其懸置,用“原初之眼”觀看,即馬蒂斯所說用孩童般的、沒有形成豐富視覺經驗的眼睛看。這樣對象會重新變得陌生,隨后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才有可能“遺物以觀物”:不僅要遺棄世俗之物,才能發(fā)現(xiàn)作為藝術對象之物;而且要遺棄觀照以外之物,而后才能沒入觀照的物之中,以得出物的精神、特性。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掘藝術對象鮮為人知的一面,透過具有遮蔽性的表象直觀地體現(xiàn)其本質。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學生需要閱讀相關書目。這些理論有助于指導學生在寫生中觀察藝術對象。3.用抹去重來的方法建構畫面。筆者在前文中強調學生應重視畫面的抽象結構。教師首先要指引學生研習古典大師的經典構圖,從中掌握規(guī)律性的構成法則,然后將其運用于寫生實踐。同時,學生不能拋棄寫生的現(xiàn)場感、實驗性和研究性,畫面的結構不是預設的,而是在觀察與反復試驗中找到的。研讀塞尚成熟期的風景寫生和靜物寫生,就能發(fā)現(xiàn)塞尚作品畫面的結構是生動的,而不是僵死的,一切仿佛都是可以自由運轉的。這在黃賓虹晚年的繪畫作品中也可洞見。一些學生認為油畫創(chuàng)作就是勾輪廓,然后小心翼翼地往輪廓里面填色,不敢反復修改,畫面既簡單又呆板。傳統(tǒng)油畫中迷人的灰色調來自色彩反復的調和覆蓋,厚重的邊緣線也來自不同色塊間的相互擠壓。在寫生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變化中找結構,用抹去重來的方法找結構。筆者以塞尚和賈科梅蒂為例,分析藝術家描繪對象的方法。羅杰•弗萊研究塞尚的重點,不是說明塞尚如何“匹配”自然,而在于揭示塞尚如何在簡化(提煉、刪撥大要)物象的基礎上,致力于“通過一種持續(xù)變化和調整的肌理來表達它們”⑤。塞尚的畫面在每個階段都處于一種打開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自然可以包含對象更多的特征,更加趨近于事物的本質,還可以突出油畫顏料的材質感,通過顏色的疊加,豐富畫面的色層。在這里,學生應當注意“持續(xù)變化”與“調整”這兩個詞,這說明塞尚的作畫過程是通過不斷改動與自然逐步切近的。塞尚的追隨者賈克梅蒂說過:“要敢于下毀滅一切的最后一筆。”⑥賈克梅蒂在作畫時也有一個反反復復抹去重來的過程,他想要把眼前的對象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但是這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感覺對象每一刻都會為他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于是就有了重疊的筆觸——之前的觀看體驗被不斷否定、更新、替代,這讓靜止的畫面具有時間性,而處于一種無形的運動之中。賈科梅蒂為洛德畫肖像的過程中,洛德的形象經歷了從清晰變得模糊、從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的復雜過程,畫面的結構和空間也一步步變得越來越明確。抹去重來對于油畫寫生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在畫面逐步深入的過程中的“打破”與“重建”。教師不應提倡學生死摳細節(jié),需要深入研究的其實是畫面關系,而不是具體的內容。畫面的結構逐漸變得明晰和確定,甚至和預想的完全不同,很多動人的藝術作品往往就誕生于預料之外。抹去重來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格調、避免繁俗;深入體會油畫材料的特性,可以刀筆并用、豐富油畫語言;抹去不必要的細節(jié),將注意力放在畫面的大結構上。4.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審美能力。筆者認為,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主協(xié)商如何擺放模特,這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畫面。在給低年級的學生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模特的著裝、膚色挑選一些襯景布,然后給模特規(guī)定動作,安排好襯景布。在保證畫面整體分割和色調不會出問題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創(chuàng)作角度的需要添加一些道具,并指導學生如何添加道具。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自由度可以更高: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襯布的顏色、模特的動作甚至根據(jù)模特變換不同的場景和道具,最后教師適當調整即可。學生通過擺放模特,既學習了安排、調度畫面的方法,又增強了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此外,一些學生可能會在畢業(yè)后從事教育行業(yè),擺放模特將是他們就業(yè)后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這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尤其是師范生而言尤為重要。擺放模特只是教學互動的一個方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相互點評、修改作品等。教師要注重在油畫寫生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人的內心情感和諧發(fā)展的重任。教師不應忽視油畫寫生課程的三維目標,不能只重視知識與技能,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部分教師往往只強調實踐技能,忽視了理論知識,尤其是與藝術相關的哲學、美學方面的知識。實際上,嚴肅的理論知識必須與鮮活的實踐技能結合,才更容易被學生消化與吸收。教學方法的選擇體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智慧,只有針對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藝術教育的初衷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而不是讓學生成為畫匠。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部分學生可能不會成為藝術家,但他們可能會成為美育工作者,提高大眾審美能力的任務也就落在了他們的肩上。寫生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生活,學生學習寫生,能夠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慧眼,在現(xiàn)實生活和當代藝術的紛繁中得以詩意地棲居。
油畫寫生課程作為美術學院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當受到重視。這門課程在當下、在未來也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教師應該適當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使這門傳統(tǒng)課程重獲新生。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思想意識,形成個性化的藝術風格。筆者認為,油畫寫生課程必定會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在美術教學中繼續(xù)發(fā)揮積極而寶貴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張曉駿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