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育文化自信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8-10 08:30:34

導語:高中美術教育文化自信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美術教育文化自信實踐與思考

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美術文化對于高中生自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人們通過對美術現象、美術理論、美術派別以及美術作品的觀察和鑒賞,可以對人類文明發展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隨著學生對于祖國美術作品的鑒賞以及美術文化的了解,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

一、高中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的原因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于自身所創造的精神財富以及所樹立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同時對于其文化的發展前景有著強大的信心。對于高中美術教育來說,培養高中生的文化自信指的就是增強其對中國民族美術的認同感和自信感[1]。當下,在學生群體中普遍呈現出文化自卑導致崇洋媚外等現象,學生狂熱崇拜外來文化,對西方節日盲目追求,而對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視不足,這里面除了商家、社會環境等影響,還有就是對自己民族文化認識不夠。有的學生過分崇拜國外的影視及藝術作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自信,認為只有好萊塢才能拍出所謂的大片,認為西方藝術作品就是好,中國拿不出好的藝術作品,加重了文化自卑心理。甚至部分學生受到一些媒體、公眾號的惡意鼓吹,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處處表現抵觸,自我貶低,散播負能量,在學生群體中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對此,我們要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擁有堅定的信念,積極的繼承與發揚民族文化精神,這樣才能使中華傳統文化永葆青春。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時要注重把握好“度”,避免出現盲目自信的情況,盲目的自信就是自負與自大,這對人們自身的發展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

二、美術教師要成為文化自信堅定的引領者

自古以來,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社會上扮演著“園丁”的角色,在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華文化的每一次繁榮都與教育工作者的引領有關系。如古代的孔子、墨子等大家開辟了先秦文化的源頭,近代的魯迅、沈從文等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發展,正是有這些民族精英的努力,中華傳統文化才得以繼承與發展。對于美術教育工作者來說,因為美術學科自身的特殊性,更應該積極扮演好文化自信的引領者,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發展,教育領域對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進行革新,著重對中華民族精神以及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機制,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2]。作為美術文化的傳播者,美術教師應該正確把控在文化發展中美術文化的具體意義與發展方向,全面的理解傳統民族精神的核心與中華優秀傳統美術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增強其對美術文化的理性自信。例如,在學習人美版《美術鑒賞》“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中的“敦煌石窟”這一內容時,通過介紹敦煌的地位及所處省份,讓學生知道敦煌彩塑在中國與佛教雕塑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還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敦煌藝術還包括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絹畫、麻布畫以及其他的藝術品,讓學生們鑒賞民族古代優秀的石窟文化同時理解“一帶一路”的歷史成就,感受到敦煌文化的豐潤厚重,感受到傳統美術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并蓄,點燃學生的美術文化自信。

三、構建美術教育的實踐著力點,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美術文化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切的精神追求。在進行美術教育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性,當下,高中美術教育的五個核心素養要點確認為圖像鑒賞、藝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思維以及文化理解,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培養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要對中華傳統文化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構建美術教育的實踐著力點,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第一,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鑒賞,促進學生對中華傳統美術文化的了解。我國的美術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逐漸加快,我國傳統美術文化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3]。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傳統美術文化進行了解與掌握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科中內蘊的人文性、情感性以及個性化等特征的發現與鑒賞,在對美術學科的了解過程中激發學生對于傳統美術文化的情感認同與傳承發展。例如,人美版《美術鑒賞》“中國古代繪畫擷英”鑒賞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通過對此畫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感悟到古人寄情山水的創作方式,體會到范寬在這幅畫作中所要展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講述這幅畫的內容時。還可以對相關的美術文化進行拓展,告訴學生在古代山水畫的創作中,古人常常以山來喻仁,以水來比喻智慧等,讓學生通過對古代賢者們的畫作鑒賞中領悟到傳統美術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美術文化的無限魅力[4]。第二,通過對學生所處環境藝術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學校在教室的裝飾上可以對美術教室環境進行設計,例如從教室的門窗桌椅到燈飾吊頂再到整體色調,處處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讓學生期待、向往到美術教室上課,學生走進美術教室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為學生打造一個舒適高雅的課堂氛圍,讓環境影響學生。此外,教師可以在教室里設置相應的展覽欄,將學生創作的一些優秀書畫作品展示在上面,供學生觀賞,在提升學生自身美術素養的同時,增強對中國傳統美術藝術的認同感與自豪感[5]。還可以把教室分割成不同的展示區域,在里面擺掛優秀的美術作品,例如可以設置一個青花瓷區域,教室內擺放幾個青花瓷花盆,并挑選出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襯托花盆營造氛圍,可以有效的彰顯青花瓷的獨特魅力。對于校園環境的構建來說,學校可以注意對校園環境藝術氛圍的營造,有意設計建造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特征或地域特色的建筑,在建筑中體現古代建筑風格的屋頂飛檐,體現古代園林文化的亭臺樓閣廊坊,甚至可以細致到路燈、指示牌等的仿古設計。還可以在各教學功能樓走廊上、教室內加強傳統美術文化的滲透,展示我國傳統美術作品或學生書畫習作,使學生隨時隨處受到藝術熏陶,激發學生對我國傳統美術文化的認知,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第三,通過研究性學習以及日常實踐,增強高中生的文化自信。要想提升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單單憑借口頭的說教以及理論的講解是不可行的,教師應該積極的創設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美術文化的魅力。此外,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合理的對相關的信息資源進行利用,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課題探索以及在日常實踐中加深對美術文化的理解,這是培養高中生的文化自信,提升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在講授《美在民間永不朽———中國民間美術》這一內容時,可以鼓勵學生以此為研究性學習課題,在課外、假期用心留意“民間高人”,與民間藝術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搜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資料,進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直觀的領會到民間藝術的魅力。教師還可以開展以“從教室走向自然”為主題的寫生活動,組織學生對校內、校外的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居所風景等進行寫生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提升其對民族美術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美術文化自信,就必須促進高中生對于傳統美術文化的認知以及其對于社會和個人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中內蘊的人文精神的感悟,在美術實踐中感受到傳統美術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浸染在高雅的美術文化氛圍之中,在各類活動中享受到美術文化自信的成功和榮耀,才能自信于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李渠晶.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促進學生理解性學習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年.

[2]王妮.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內江科技,2012,33(08):205-206.

[3]王麗麗.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現及教育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4]武金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對高中美術教育的啟示[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183-184.

[5]吳英亞.高中美術作品鑒賞應重視民族精神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3,(02):179-180.

作者:鐘立勝 單位:江蘇省震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