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的傳承和發展

時間:2022-01-03 10:06:50

導語: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的傳承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的傳承和發展

摘要:民間美術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元素,雖然歷經了新技術的不斷沖擊以及時代的持續變遷,可是因為其獨特的魅力依然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在美術教育中融入民間美術不單單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也能夠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助于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筆者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匯總自身的教學經驗,闡述了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中滲透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引導學生產生對待民間美術的態度,民間美術課程的設置以及引導學生創新等三個方面研究了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策略。

關鍵詞:民間美術;藝術教育;傳承;發展

民間美術作為社會大眾所創造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之所以能夠長期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原因在于它總是可以不斷的突破自身的限制,憑借全新的價值需求對一代又一代藝術創作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為集中體現并且包含人們生存狀態以及基本精神訴求的特殊形式,民間美術通常是利用對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祭祀、禮儀以及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的原始形態的感悟以及記錄,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創作活動,旨在實現自身的情感訴求以及表達。民間美術有別于其他的藝術形式,其來源生活,創作于勞作,自然、樸實而又鮮活,具備了更加頑強的表現力。所以,民間美術不僅是民族的文化源泉,同時也是其他藝術形式重要的素材來源。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習慣于從現代科技當中獲得各種新鮮的事物,一些民族的、傳統的東西開始逐漸被遺忘。此外,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使得一些人逐漸被西化,他們對于不屑于民族文化。在這種社會形態下,民間美術逐漸的喪失了其生存的土壤。尤其是對于一些偏遠地區民間美術,由于地域偏遠,人們對其知之甚少,這部分資源正在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一、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中滲透的必要性

(一)弘揚傳統文化。民間美術融入藝術教育將會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民間美術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在當前物欲橫流的社會形態下,將會發揮其自身所帶有的修身養性以及陶冶品格的功能,如何能夠在紛繁的現代藝術中得到傳承與保護,是對目前美術教育工作的重要挑戰。(二)促進美術課程合理性。傳統美術教育發展的時間相對較早,北宋時期就出現了畫院這一皇家美術教育機構。十九世紀末期,因為我國處在社會轉型的階段,西方思潮不斷涌入我國,其對于民間美術產生一定的沖擊,中國美術教育工作在這種中西方藝術形態的聯合沖擊下,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并注重對中西方藝術的有效融合,民間美術內容在藝術教育工作中的地位開始變得岌岌可危。探究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傳承以及發展,可以保證美術教育課程的合理化。(三)滿足大眾需要。民間美術主要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于民間創作,研究民間藝術,對民間美術課程在美術教育中的比重進行合理化的分配,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以及延續,有助于民眾藝術生活的極大豐富。

二、民間美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民間美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時尚文化的沖擊下,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傳統的手工作坊開始被現代機器所取代,傳統審美與現代審美之間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矛盾,毋庸置疑,從當前的社會發展形態上看,民間美術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可是我們不能夠單純依靠其價值對其加以評判,其深刻的歷史、文化以及民族價值,更加值得我們深入的分析以及傳承。《美術課程標準解讀》當中更加注重對于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以及使用,傳統美術教學中,因為篇幅以及觀念等方面的綜合原因,美術教科書在內容上更加偏向于采用那些歷經歷史洗禮,廣為人知的作品感染學生,對于學生身邊的民間藝術缺少足夠的認知,使得學生認為只有教材當中的作品才具備藝術價值,比如教材當中對于古代寺廟的介紹,通常會采用靈隱寺以及白馬寺等文物加以說明,但是學生身邊有很多寺廟卻長期無法得到修整,因為無法進入教材,從而沒有受到廣泛的重視。比如閩南地區存在很多古代的寺院,因為在藝術上并不具備突出的成果,但是他們的裝修以及建筑風格都極具地方特色,帶有濃烈的異域風情,是該地區人們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觀念的集中體現,這些身邊的民間藝術也具備開發性的可能,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得他們能夠充分的發現以及認識身邊美術,這對于培養學生熱愛以及認識家鄉的情感有著非常重要意義。(二)設立專門的民間美術課程。中國篆刻與書法長期以來都受到了國內外的文人墨客的廣泛歡迎,所以也成為了當前民間藝術形式中保護相對較好的內容。比如中國美術學院就開設了全國唯一的書法系,其前身為書法篆刻專業,創立于1963年,在2001年正式改為了書法系,當前已經設立了書法理論、書法和教育以及書法和篆刻等多種專業方向。書法系長期堅持以弘揚傳統文化為目標,注重國學的重要意義,加強對學生文化修養的培養,凸顯了理論和實踐,綜合和專精,基礎和個性的有效融合,將培養具備高度書法篆刻學術以及實踐研究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與專業性人才為根本目標,產生了有著濃厚學院特征的書法教育體系。通過創設獨立的專業,能夠體現出美術教育對于傳承民間美術的重要意義,也代表了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民間藝術本身依然有著良好的精神意義。(三)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在實際美術教育工作中,需要把青少年實踐當中的探索性成果充分轉變為教學資源,使得他們能夠采用不同的形式來充分的表達自身的體驗。對于那些技術難度相對較大,制作工藝比較復雜,同時工具材料要求相對較高的內容,像藍印花布、花燈以及服飾等內容,在充分了解以及欣賞的基礎上,選用其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與制作。比如可以將石雕換成陶藝;將服飾、花燈等內容換成繪畫;印染改為水彩畫。使得學生能夠初步的掌握其審美價值以及特征,提升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認知,強化對本土藝術文化的認識。對于一些材料與工具相對簡單,制作工藝也不太復雜,同時與生活聯系緊密,可以充分滿足學生興趣要求的內容可以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比如刻紙、妝糕人以及木偶等項目。傳統民間美術體現的內容因為收到了時代的束縛,通常會形成固化的模式。而青少年因為處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對于生活有了全新的認知以及追求。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在保證學生認識傳統藝術的基礎上,融入跟多的生活題材以及內容,比如漫畫以及簡筆畫等內容,在創作中也可以加入自己對于未來生活的向往。使得青少年在民間藝術學習的進程中,用自己研究充分觀察,學會分析與思考,使用情感去充分的體驗。此時他們所創作的內容將會有別于成人世界當中的民間美術作品,具備了特殊的藝術形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民間美術的生存土壤不斷變化,將計算機作為重要標志的高科技以及傳媒工具不斷沖擊著民間美術,出現了無人傳承的尷尬境地。可是民間美術和現代文化本身是血脈相連的,任何無視民間美術的行為都向無根之木,難以體現出民族的獨特精神以及個性特征,更加難以構建起民族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所以,將民間美術融入到藝術教育工作中,使得學生可以充分認識與感知民間文化,繼而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對于民間美術的傳承以及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民間美術作為民族獨特的底色文化,如何避免其消亡,是值得研究人員以及教育工作者研究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周映河.傳統民間美術資源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承與應用[J].藝術教育,2012(9):125-126.

[2]唐珊.民間藝術在美術教育課程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美術大觀,2016(2):146-147.

[3]譚海平.河北傳統民間美術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承與實踐研究[J].芒種,2012(21):123-124.

[4]肖燕萍,歐陽勝.西部地區高職教育中民間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新視角[J].中國民族教育,2016(9):26-28.

[5]盧艷,谷玉薇,穆楓,等.河北傳統民間藝術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傳承發展探究[J].儷人:教師,2015(5):228-228.

[6]秦國防.高等藝術院校民間美術教育與民間美術傳承發展研究[J].大眾文藝,2011(19):232-233.

作者:李盈 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