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教學與少兒美育的融合

時間:2022-02-05 03:59:57

導語:藝術設計教學與少兒美育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教學與少兒美育的融合

摘要:該文將當前我國少兒美育的模式、市場發展以及教育水平程度,高校藝術教育與少兒美育人才培養的方式以及藝術人才培養與需求的落差三方面作為研究背景,指出美育對全面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研究少兒美育的延伸發展。在當今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中,少兒美育如何延伸成為一種新文化融入社會的發展,少兒美育延伸發展的意義與方式,是該文探討與研究的中心。

關鍵詞:融合;藝術周邊;教育品牌;VR+

贊科夫說:審美發展和道德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對于美的欣賞可以使人變得高尚起來;美能喚起人的善良感情,如同情心、忠誠、愛、溫柔等;感情會在人的行為中成為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力量。美育作為教育手段,能凈化人的靈魂,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完善人格,是人才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之一。美育在當今提倡全面發展的背景下更受重視,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美育工作備受重視,但是少兒美育中仍存在培養意識、教育模式、師資等方面的問題。

一、研究背景

在培養意識方面,當前,仍有部分家長與教育者忽視培養少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更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了藝術教育,缺乏美育意識。在教育模式方面,美育在過去一段時間被簡化為技能教育,而非審美與技能結合的綜合性教育。當前,美育模式是不全面的,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審美教育。部分美育者忽視了從根源上培養和提高少兒的審美能力,生搬硬套美育理論進行教育,導致少兒審美素養難以全面發展。師資問題也是影響當前少兒美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師資方面,存在“量”與“質”兩方面的問題。在“量”上,目前,美育師資的數量難以滿足少兒美育的需求,一些地區甚至存在美育師資供不應求的問題。在“質”上,由于美育在過去一段時間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部分少兒美育教師的水平不高。高校藝術教育在少兒美育人才輸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部分高校的培養方式表面化、形式化,沒有完全結合少兒美育工作的特點和實際開展教學。另外,用高校培養藝術人才的方式開展少兒美育,教學難度較大,內容過于高深,不適應少兒的發展水平,這也導致高校藝術教育難以有效地與少兒美育進行銜接和轉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少兒美育的發展。鑒于少兒美育仍存在這些問題,美育者任重而道遠。筆者將少兒美育與高校藝術設計教學融合,探討少兒美育如何延伸發展。

二、少兒美育延伸發展的研究目的與方法

1.藝術價值的擴大化、大眾化,發展少兒藝術作品的衍生產品。少兒的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獨特的,都是經過無數次思考而創作完成的,每個人都應該尊重與珍視少兒的優秀藝術作品。首先,美育者應該把目光投向少兒的創作,重視少兒作品的藝術價值。每一名少兒都是天生的藝術家,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創造力,他們的作品釋放出少兒的天性,體現出少兒的純粹與美好,其中的藝術思想值得美育者尊重與重視[1]。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提取少兒藝術創作的價值,將少兒藝術作品發展成系列衍生產品、文創產品,拓展少兒美育文化,使其在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大眾文化。這樣,少兒美育會獲得更多的關注與重視,少兒美育的整體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也會不斷提升。2.藝術教育的品牌化,做好線上課程教學包輸出和作品集呈現在當今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美育者可以使網絡與少兒美育結合發展,利用網絡快速、方便、覆蓋面廣等優勢打造少兒藝術教育品牌。美育者在做好線上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后,進行網絡教學輸出,拓展網絡教育模式,進一步延伸成教學包輸出與網絡作品集呈現,不斷完善網絡美育模式,在大眾化的前提下,形成藝術教育品牌,讓少兒突破線下發展的局限,形成線上、線下雙線發展模式。3.藝術表達的科技化,引進VR線上展示。少兒美育還可以與科技互動、聯合跨界發展。在IF2019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一家AR(增強現實)公司提出了企業的核心理念:只有將藝術家的想象力與科學家的技術相結合,才能帶給人們更加美好的生活。據了解,曾有一名美國藝術家用MR(混合現實)技術創造了一個抽象光影空間,一名英國藝術家用VR(虛擬現實)技術再現了1839年世界上第一場攝影作品展,沉浸式內容媒體公司Onedome在舊金山市中心向公眾開放了其首個沉浸式藝術展,等等,這些成果體現出國外藝術展覽與科學技術結合是大趨勢。在我國,市場的目光也投向了VR等技術。早在2016年,VR技術在國內興起時,就有人在探索“VR+藝術”的種種可能。相信“VR+藝術”在未來一定會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因此,美育者不僅可以在線上展覽中運用VR技術創新藝術家作品的呈現方式,而且可以將少兒藝術作品展與VR技術結合,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示模式,體現出新媒體藝術的互交理念。4.高校藝術設計教學與少兒美育結合。針對美育師資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藝術人才的雙向輸出,促進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創作元素同少兒美育的雙向交流與結合: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基于少兒藝術作品元素進行設計;同時,在中小學結合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知識開展少兒美育。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創作元素同少兒美育的雙向交流與結合,既能讓高校藝術設計作品融入童真、返璞歸真[2],又能提高少兒美育的層次,拓展少兒美育的深度。

三、少兒美育的延伸發展的具體實現形式

1.衍生產品設計。新時代的少兒美育應突破以往的教學方式,可采用“審美認知+藝術創造技能”雙培養的方式開展教學。美育者確定少兒藝術作品可發展的衍生產品方向,收集并整理好已經完成的少兒藝術作品,并將作品反饋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取作品中的元素,結合各自的專業方向進行延伸,設計出衍生產品。這樣的方式可以賦予少兒藝術作品新的語言與生命力,實現作品的社會價值與社會意義。少兒藝術作品延伸出各系列的衍生產品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落實,衍生的產品可以聯系相關廠家生產出成品,并進行線上、線下的推廣與銷售,形成文化產業鏈。筆者通過一些案例分析這種文化產業鏈式的少兒美育的延伸發展模式及其意義。如,少兒在課堂中運用輕黏土等綜合材料創作出的卡通動物形象作品,可以反饋到高校動畫或者動漫制作專業,由該專業學生結合自身項目設計成卡通形象、吉祥物或者運用到動畫設計中,設計好的卡通形象可通過制作成產品或是制作成影視作品進行宣傳,從而把少兒作品升華為一種文化進行推廣。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少兒作品的價值,并達到了不斷提升大眾審美與藝術修養的目的。又如,少兒創作的線描作品可以反饋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服裝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由該專業學生提取元素并運用到服裝、產品包裝等的設計中,延伸出不同的系列產品或少兒美育的專屬品牌。這樣的方式賦予了少兒藝術作品新的生命力,實現了作品在社會中的推廣與價值升華。2.打造教學品牌,線上課程教學包輸出與作品集呈現模式化。少兒美育的延伸發展還可以采用研發新式課程結合網絡媒體平臺發展的模式。美育者可研發主題性課程體系,如“二十四節氣”“花中四君子”“五十六個民族的特色”等主題,課程可以采用微課視頻、網絡直播課、公益課等形式進行。美育者可將多種特色創作形式如綜合性材料創作、點線面設計、立體畫、拓印等融入課程,根據每門課程的特色制作教學包,進行網絡輸出。少兒可以根據喜歡的主題課程購買教學包,在線下完成制作。特色課程教學包與網絡的結合能夠形成潮流,有助于高校打造藝術設計教學品牌;同時,收集少兒藝術作品并將其制作成個人的作品集,可見證少兒的個性化發展過程。3.少兒美育科技化,與VR技術相結合。美育者可打破地域的限制,通過各種電子媒介傳播實現少兒藝術作品展示,擴大少兒藝術作品的影響。美育者可以結合VR技術舉辦線上少兒藝術作品展。如,通過與專業VR團隊合作,設計線上VR少兒藝術作品展,包括展覽場景全景設計、場景引導交互設計,以及在展覽中正在說話的人物旁邊加字幕,以正確引導觀眾跟進劇情發展,等等。成片通過VR播放器不斷調整、優化,以增強線上少兒藝術作品展的體驗感,最終完成VR少兒藝術作品展。VR藝術展打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助于少兒美育藝術理念的傳播和線上推廣。4.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創作元素同少兒美育的雙向交流與結合。少兒美育的發展離不開藝術人才的培養。美育者應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中培養出熱愛少兒美育、專業能力較強的藝術人才開展美育實踐;同時,讓高校藝術課堂走向少兒基礎美術教學,讓少兒藝術作品走向高校藝術設計,實現雙向交流發展[3]。首先,美育者可以提取、整合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等課程內容,開發成適合不同階段少兒的美育特色新課程。如: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可以演變為平面視覺設計學堂,開展點、線、面創作教學;服裝設計課程可以演變成服裝設計、布料扎染等特色學堂;此外還有陶藝學堂、動畫設計學堂;等等。這些課程在中小學推廣,可以引導少兒多元化地創作藝術作品,讓少兒美育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知識,提高美育層次,拓展美育深度。少兒完成創作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對作品進行整理,從中提取設計元素,在藝術設計中融入童真。學生將少兒藝術作品元素運用到高校藝術設計作品中,轉化為包裝設計、家具設計、服裝設計等產品或者一系列文創產品,進行線上、線下結合宣傳,讓少兒藝術作品走出校園。

少兒美育在當前備受關注,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少兒美育現階段還存在培養意識、教育模式、師資等方面的問題,但經過美育者的探索,整體美育水平不斷提升。少兒美育的延伸發展具有獨特的意義:可以提升少兒藝術作品價值,形成社會大眾文化;可通過網絡媒體運營打造教育品牌,實現個性化發展;可與科技創新結合,打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通過VR等高科技舉行線上藝術展,體現新媒體藝術交互理念,增強體驗感;可促進少兒美育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雙向交流,高校進行藝術人才輸出,構建新課程體系,參與少兒美育,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結合童真元素開展碰撞設計,形成一系列的文創產品并進行推廣,全面提高少兒美育的社會影響力。少兒美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美育者需要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黃鐵敏.以美育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研究[J].成才之路,2020(15):102-103.

[2]陳鋼.高校美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音樂天地,2019(3):4-8.

[3]劉晨.美育史料•陳抱一談兒童美育[J].美育學刊,2020,11(2):封2.

作者:袁櫻梅 張婉瑩 伍姝梅 單位:1.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2.廣東白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