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08-25 08:36:39
導語:青年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在青年教師培養培訓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1.師資隊伍不穩定,缺乏職業認同感與榮譽感青年教師教師大多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承受著大量的教學、科研和學生管理的方面的壓力。同時,他們還承受著學歷、職稱晉升、家庭各方面的壓力,而在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遠遠無法與普通院校相比較。這種現實生活的重壓,使的青年教師難于安心教學,有的甚至把民辦院校作為一塊跳向公辦院校、事業單位的跳板;有的甚至在外兼職,把本職工作作為兼職來作。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的缺乏嚴重影響了師資隊伍的穩定。
2.科研能力薄弱新建民辦本科院校由于受其辦學性質的影響,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過多關注學校規模的擴大,而忽視了學校的內涵建設,導致了青年教師科研能力薄弱;有部分民辦本科院校更是為節約成本,一味增加教師課時,而導致青年教師無暇顧及科研。再者,新建民辦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起步晚、學術氣氛和科學研究氛圍不濃、學術會議的平臺和機會較少等條件的限制,青年教師鮮少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薄弱及科研成果稀少,直接影響了教師職稱的評定。許多青年教師更是因為做科研難,而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情緒。
3.教學經驗的缺乏新建民辦本科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年齡、結構、職稱不合理的現象。為在短時間內改善這一局面,高校往往會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來解決。而引進的這部分教師多以剛步入社會的博士、碩士為主。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思維活躍、理論基礎扎實的特征。但他們大多是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缺乏高校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課堂的駕馭能力及授課方式等都有待提高,同時缺乏高校教師教育管理經驗和管理學生的能力。即便是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也總感覺教學“力不從心”,無法將所學知識盡數傳授給學生,或者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學評教”這一環節中,往往無法得到學生的肯定,實現不了預期的效果,一方面影響了青年教師對職業理想的追求和自我發展的后勁,另一方面由于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找不到成就感,自我價值無法體現,而影響青年教師對教師崗位的堅守。
4.青年教師缺乏個人發展規劃培訓是青年教師自我提升的一種主要方式,教師通過平臺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及課程。但部分青年教師受教學任務重、家庭需要、時間、興趣等因素的影響,在選課過程中缺乏規劃,只為拿到學分,完成聽課任務,對自身業務發展需求不清晰,存在“盲修”的現象。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師發展中心針對在教師素質與能力培訓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認真探索如何化解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負面認知,轉化為教師真正產生“自主”培訓的需求。通過實踐努力構建一套適合該院校發展的培訓體系。一、加強師德教育,職業歸屬感的培養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師發展中心在分析青年教師個性特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加強職業歸屬感的培養。一方面在青年教師入職培訓中,加強了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及學校發展規劃、師德等方面的培訓,使青年教師在進校時就能充分感受到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培養。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機制,如師德考評機制,人才培養機制,進修、訪學等,以此來引領青年教師安心本職工作,潛心教書育人。
二、加強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該院校修訂并完善了《青年教師助講培養制度的實施辦法》。通過以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學校有義務有責任培養青年教師,明確青年教師參加助講培養的任務是必須的,同時明確指導教師的職責是,就課堂教學、課內外輔導、學科科研、教學改革等各方面開展培養。培訓期滿后青年教師以示范課、匯報課等形式對參與培訓的青年教師進行考核,各二級學院結合本部門的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特色,有的放矢地制定計劃,根據每位青年教師的實際需求配備對應的指導教師,并對青年教師開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工作,通過指導教師的“傳、幫、帶”示范作用,各位指導教師深入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環節,扎扎實實指導青年教師切實提高課堂教學。
三、從青年教師實際需求出發,設置培訓課程
1.開發選課系統。該院校在教師發展中心網站上連接選課系統,為教師提供最新的培訓信息。通過教師自主選課的方式,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避免盲目性,被自主性。
2.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除了在主題選擇上做到更貼近教師日常的課堂教學外,還采用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
3.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通過小型的“教學沙龍”、“工作坊”“、午餐會”等多種形式并存的方式。該高校教師發展中心不定期的邀請校內外專家就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進行面對面的討論與指導,如“在課堂上如何更有效的提問”“、如何有效答疑”等主題,更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四、健全培訓管理體系
該高校以構建“三級三本”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為抓手,做好各級的培訓,為青年教師積極創造條件,解決青年教師發展的外因問題。“三級三本”培訓體系是指學校-二級學院-教師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教師專業發展成長分為上崗期、培育期、發展期、提升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具體定義及目標要求如下:(1)上崗期教師。新參加工作的教師。以取得教師資格證與教學常規培訓額外抓手,使上崗期教師站穩講臺,逐漸掌握教學基本技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2)培育期教師。任教不足三年以及初次職稱評定前的教師。以助講培養制為抓手,重點做好師德、教育理念培訓ゆ教學技能培訓工作,讓培育期的教師站好講臺,逐漸掌握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3)發展期教師。初次職稱評定后至副高職稱評定前的教師。以優質課堂創建、課堂教學改革與科研意識能力培養為抓手,讓發展期的教師教學與科研能力并進,教書育人齊舉,成為一名優秀教師。(4)提升期教師。副高職稱評定后的教師。以優質課堂創建與獲得指導教師資格為抓手,幫助提升期教師取得正高職稱,并成為一名教育行家。根據三個層面的不同要求,各級有相應的任務,每個層面設計不同的培訓方案、內容、形式,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培訓與提升。通過“三級三本”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的創建,有力促進全體教師政治思想素質與師德水平、業務水平、教學與管理能力以及學歷與職稱的全面提升。
五、以“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書”為指導,做好職前發展規劃,避免職前倦怠
該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在每位教師入職培訓時下發“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書”,在師德、教學、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該職業規劃指導書同時還記錄教師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處于迷茫中的青年教師,通過自我規劃、實踐與反思、體悟與升華;通過教育實踐,解決自主發展的動力問題的指導,從而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成為一名智慧型教師。此外,該高校還致力于探究進一步內涵發展,根據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需施教、學用結合的原則,積極引導教師“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形式為青年教師創造更多培訓的有利條件,使青年教師在素質與綜合能力有所提升。
作者:王芳 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