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開放教育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1-20 10:46:42

導語:遠程開放教育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遠程開放教育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青年教師作為遠程教育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遠程教育事業持久發展的動力和人才支持,本文通過對遠程開放教育青年教師的職業行為、心理訴求、專業發展等教師職業發展相關問題的研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遠程教育;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遠程開放教師青年教師的界定

目前,對青年教師沒有明確的年齡界定,國家統計局將15-35歲的人口界定為青年人口(人口普查),而共青團則將14-28歲的人口界定為青年人口(《團章》),但是從事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師有別于其他的青年群體,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歷,參加工作年齡一般在25歲以上,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其入職后身份、能力的獲取需要較長時間,且高校教師在全國各項青年項目的評選中年齡限制一般在40歲以下,所以本文中所指的青年教師的年齡限定在40歲以下的,且從事高等遠程教育的大學教師。

二、遠程開放教育對教師的定位

遠程開放教育起源于傳統教育,其課程開發模式和課程結構通常以傳統教育的開發模式和學科課程結構為基礎的。但是根據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與學存在時空分離的特點,教師必須對遠程學習環境和學習過程進行一系列的設計,包括課程設計、資源和媒體的選擇,考核環節的設計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全程的學習支持服務。這種學習模式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對開放教育、交互式學習、個別化教學有充分的認識。所以說,遠程開放教育教師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信息資源設計者、教學組織者、協調者、研究者。他們需要具備在網絡教育環境下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的理論和實踐能力;需要具備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建設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設計虛擬學習環境,整合教與學的行為;需要具備面對復雜多樣的學習者有進行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和學習支持服務的教育能力和指導能力;需要適合教與學分離特點下,如何進行知識的傳授、答疑和考核等相關知識傳播的較強的溝通能力;需要具備在網絡環境下對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模式創新,相應學科教學法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三、遠程開放青年教師的職業訴求

新時期的高校青年教師經歷過完整的學術訓練,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開放的視野,而遠程開放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職后的“成熟職業人”,近年來遠程開放教育的課程開放模式也出現了職業化的傾向。面對遠程開放教育對教師更高層次的要求,青年教師入職后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有了更多的訴求:

(一)青年教師職業認同感較好,但是職業滿意度較低

遠程開放教育發展到今天、各級政府及社會都對遠程教育的發展、從事遠程教育教師的成長給予了高度重視,宏觀職業成長環境比較好。但是青年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擔了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項工作任務,要接受來自學校各個系統的考核和評價,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但是青年教師大多參加工作時間短、實踐經驗少、社會資源少,職業成長壓力較大,職業的滿意度也比較低。

(二)期望學校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有綜合性的規劃,給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校在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中比較缺位,而青年教師普遍自身缺乏職業生涯管理的意識,且期望學校為青年教師所創造的職業發展平臺,包括價值的展現及認可、個人的培訓提升、福利待遇、職務職稱晉升、發展前景等方面。

(三)期望學校有針對性的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

青年教師入職后雖已參加過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青年教學崗前培訓,但是教育教學理論的應用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實際的需求還有比較大的差異;希望可以獲得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使得他們專業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以便更好進行教學設計,更有效的指導成人學生;希望得到系統化、持續化的培訓,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同年齡段,處于不同職業生涯階段和不同專業角色的青年教師對培訓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期望學校可以構建一個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特點,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教師發展培訓新模式。

(四)希望關心和改善青年人的生活環境

目前,青年教師的生活壓力普遍較大,主要包括:收入問題,收入途徑單一,自身價值認可度低;住房問題,目前的青年教師的住房滿意度普遍不高,且市場化獲取相對于收入而言成本過高;子女培養問題,由于所處地區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供不應求,青年教師最關注的是子女能否進入比較好的幼兒園或學校;父母養老問題,青年教師的父母年邁在家,不方便照顧,且生病后會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等問題。

四、遠程教育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學校的頂層制度設計,強化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要統籌制訂學校青年教師發展規劃,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學術發展計劃,形成青年教師發展分類指導方案,幫助青年教師制訂和落實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促使青年教師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協調發展,強化專業教師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教學過程設計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術開發服務能力的培養,加強青年教師在職業道德、專業理論、實踐技能、教育技術等方面的系統建設。

(二)強化對高等教育內涵的理解,加強青年教師師德修養

成人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的分離使得工作時間、教學難度、教學對象、教學媒介上也異于普通高校教師,且個人價值實現期較長,在個人收入、價值認可等方面與普通高校教師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需要加強青年教師的職業心理素質及師德修養培訓,使其從從事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的職業理想,轉變為本著為學生服務的遠程教育理念的職業現實的心理調適,摸索有效的工作方法,積累經驗,獲取職業回報。

(三)依靠教師發展中心,為青年職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學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搭建青年教師發展服務平臺,幫助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需求;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提供教學咨詢與服務,共享優質的教學資源,創建優秀的教學文化,創新教師教育新模式,形成青年教師可持續發展新機制;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能力,促進青年教師不斷強化遠程開放教育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提升教學必須的技能與手段,增強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藝術。關注教師教學發展領域的前沿動態,制定課程進修學習計劃,每年選派一定數額的青年教師赴國內外進行短期課程教學進修培訓或訪學交流。

(四)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年教師培訓項目,建立完善的教師發展培訓服務體系

建立青年教師教學入職培訓制度,為青年教師提供教學理論、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基本技能方面的崗前培訓,保證青年教師具備應有的教學能力。加強推動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開展教師培養工作,鼓勵青年教師在企業進行頂崗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能力,使學校專業建設緊跟產業發展,為職后學習者提供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的指導。加強教學名師及老教授的傳幫帶,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主題活動,組織教師進行交流、觀摩與改進,推廣先進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制定青年教師學歷提升激勵方案,設立專項經費,推進青年教師學歷、學位提升計劃,確保人才成長與學校的發展同步。利用網絡平臺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可是教師獲得遠程學習的親身經驗,對改進和提升自身的教學設計、資源設計、支持服務等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和教學沙龍等各種教學活動,使得青年教師展示教學技藝、切磋教學技能、交流教學心得提供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機會。舉辦開放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優質課程、多媒體課件、微課制作等專題報告會以及優秀教師專題報告會等,為教師提供了廣泛的學習、提升和交流機會,提高了教師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研究意識。

(五)靈活評價機制,多方位評估青年教師工作價值

對青年教師的評價是其價值實現的重要部分,目前各高校教學狀態監測體系、質量評價、職務晉升等工作的均已常態化、制度化。對于從事遠程開放教育的青年教師的考核,應尊重人才成長和成果產生規律,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個較長聘期考核要求,設計適應遠程開放教育特點的考核指標,建立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師考核管理體系,全面、公正地評價教師工作成果。

(六)提供寬松和諧的學習和交流環境,關心青年教師生活環境

學校組建社團、協會,定期組織活動,減輕青年教師成長壓力,不斷提升教師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通過各種方式解決青年教師目前面臨的生活環境,盡可能減少其生活顧慮;大力加強遠程開放教育宣傳把報道,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重視開放教育、鼓勵繼續學習的社會輿論氛圍,提升青年教師職業榮譽感,為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我國遠程教育教師角色與專業發展翁朱華2012年2月開放教育研究

[2]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內涵與途徑李富寶周昕2010年8期,黑龍江高教研究

[3]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研究萬林艷2012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4]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制度性的障礙和對策張婷王其和中國成人教育

[5]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訴求查紫陽教育教學研究2013年30期

[6]成人高校教師職業認同現狀調查與分析溫艷紅繼續教育研究2009.01

作者:王曉紅 祁志宏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武警后勤學院軍事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