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道德修養培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9:33:28
導語:青年教師道德修養培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國的教育隊伍之中,青年教師是一群活躍而特殊的群體,他們以其高學歷、活躍的思想而成為教育隊伍中的核心力量,同時,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也不可忽視,它對于學生的成長有極為重要的榜樣性的力量和作用,應當將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茶道思想注入到青年教師的道德修養培育之中,以茶道思想的“清、寂、怡、真、和”的哲理內涵,提升青年教師的道德文化素養,提升青年教師的人格品質,成為青年教師德、理、藝、情、禮方面的借鑒和行動指南,較好地踐行立德育人的教育使命。
1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茶道思想
中國傳統茶文化博大精深,以茶道思想為重要內核和精髓,并逐漸形成了“清、寂、怡、真、和”的茶道思想和哲理,以此較好地實現品茗者的內心自省,并在清寂之中消除內心的污垢,摒除人際關系之間的介蒂,以較好地達到彼此和敬的目的。在這個思想深邃而豐厚的茶道思想之中,賦予了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使人們的情操得到陶冶,生活得到美化,使人們在品茗之中產生各自不同的玄妙感覺和體悟,顯露出中國人民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情操境界。2青年教師出現道德思想問題的表現分析在社會多元文化沖擊和碰撞的形勢下,部分青年教師出現道德滑坡的現象和問題,出現急躁情緒和不良的行為態度,顯現出道德和專業素養缺失的現象,具體表現為:2.1主觀進取精神的退化和缺失在部分青年教師的個人意識和觀念之中,政治信念出現弱化和價值觀念偏移的現象和問題,對于思想理論方面的學習明顯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和狀態,不思進取,并在錯誤的思潮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滲透之下,存在盲目攀比的現象,存在人際關系危機、追逐名利等思想,缺乏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干勁和觀念。2.2外部環境的道德氛圍淡化部分教師的道德素養滑坡的現象和問題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外部環境之中明顯存在重文憑、輕專業的傳統思想,創新意識和環境也明顯不足,存在較為突出的等待和觀望心理。由此可見,部分青年教師的道德水平的下滑,在較大的程度上影響和動搖了教育的根本,不利于教師隊伍形象的建立,對于學校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3茶道思想在青年教師道德修養培育中的應用探索
3.1以“清”端正自己的言行茶道之中的“清”意指“清潔”、“清廉”、“清靜”,不僅要求外表之清,還要求人的內心寧靜、明廉、知恥。青年教師擁有高學歷、活躍的思維,在年紀上也與學生相近,在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極易產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鳴,然而,受到職業經驗的限制,青年教師的育人方法和策略還明顯不足,難以在短期內見到成效,加之受到多元思想和文化的沖擊,極易產生挫折心理和急躁心理,出現急功近利的思想,為此,要注入茶道中的“清”的思想和哲理,使青年教師對于自己的工作有清晰、清醒的認知,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青年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榜樣和引領者,言傳身教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為此,要以茶道中的“清”為宗旨,以正確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教育學生,更好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同時,青年教師還要有清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自身職業發展的認知,要掌握科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并掌握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領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上前行,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偏差和錯誤,正確地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向。另外,青年教師還要以茶道的“清”為引領,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敏感性,把握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標,以堅定的思想和信念,提升自己的立德樹人的高尚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以“清廉”的處世態度,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起到“德高為范”的榜樣作用。3.2以“寂”鞭策自己的工作茶道的“寂”的思想內涵描述出清寂中若有所契的意境,在寧靜的空間之中感受一種空靈的心境,在感受茶香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心靈得以在虛靜中察明,使自己的精神在澄明中得以升華和凈化,并在無礙自在的“寂”中產生一種別樣的眼光,從平凡、尋常的事物中發現神奇,實現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境界,這也是其他境界的根源所在。在當前青年教師面臨諸多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個人生涯發展壓力的狀況之下,要使青年教師以茶道的“寂”的思想鞭策和鼓勵自己,以冷寂之心堅守自己的本職崗位,突顯出自己堅守圣潔育人之地的決心和信念。由此也可以體悟如下涵義:3.2.1以靜心生智慧。在茶道的“靜”的思想內核之中,由“至虛極,守靜篤”、“靜,天地之鑒也”等可以看到其深邃的內涵與境界,“靜”是由戒達慧的橋梁和紐帶,“靜”是人生修行的準則,“靜”是創新創造之道,“靜”是洞察自我、反觀自我的途徑。因而,對于青年教師來說,要擁有一顆“靜心”,由“靜”而生出內心的智慧,屏蔽外界的干擾和影響,體察工作之法、工作之道,破解工作中的難題和困擾,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品質,止于至善。3.2.2以“靜”生成敬畏之心。在茶道“靜”的思想之中,青年教師由此可以對自己的工作生成敬畏之心,以嚴謹、敬畏的態度治學和教研,在有禮有節、合誠處世、敬愛為人之中,不斷地鉆研學術上的難題,以樂于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成為學術的精英、品德的榜樣。3.2.3以“精”為最高境界。在茶道“靜”的思想內核之中,青年教師由此還可以體悟“精”的最高境界,培養自己在工作中的精心、細心和用心,以嚴格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研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態度追求教育上的完美,以科學和批判的精神保持精神上的獨立,從而較好地提升青年教師的自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質,最終達到精致、創新、務實的立德育人的效果。3.3以“怡”實現教學審美在茶道思想的“怡”的觀念之中,講求的是品茗者在各種茶事活動中的審美感知、想象和體悟,由外在的、物質的層面上升為心理的、精神的層面,于品茗之中體悟茶的物外意境,揣摩茶道之中的玄妙道理,從而達到明心養性、物我兩忘的境界,實現怡神悅志的精神升華。茶道“怡”的思想內核對于青年教師有極為深刻的啟示:青年教師要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中不斷地付出,以樂于奉獻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輸出自己的知識和勞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愉悅的心境和氛圍,感受到學習和知識收獲的快樂,教師要將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價值追求、情感體悟相結合,以積極的服務態度觸摸愉悅、感受快樂,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之中浸潤責任心、愛心、耐心、恒心和關心,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而青年教師也由此可以感受到奉獻的快樂,在育人的過程中產生審美領悟和情感,透徹地領悟茶道的“怡”的精神要義和思想精髓。3.4以“真”待人處事茶道中“真”的思想內核意指待人接物時的真心、真情和真誠,在追求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的思想內涵的前提下,達到完美的人生處世的態度和修養,這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青年教師要充分體悟茶道中的“真”的思想要義,對自己的教師崗位和職業懷有一顆真心,以真誠的態度和熱忱對待每一個學生,將自己的職業成長與學生的成才充分相融,全面顯露立德樹人為先、教書育人為真的理念,忠誠于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3.5以“和”律己茶道中的“和”的思想代表了“度”、“宜”、“當”的觀點,是一種恰到好處、濃淡適宜的理念和態度,透露出中國傳統茶道思想的中庸之美,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和靈魂。在當前多元文化沖擊和碰撞的時代背景下,要正視學校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和不足,引導青年教師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積極、正確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以健康、和悅的精神狀態對待自己的工作,要以“普事故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精神狀態,約束自己的言行,較好地達到自己的儉德之行,較好地促進校園的安全、和諧與穩定,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充分演繹茶道“和”的中庸、和諧之美,不斷地提升青年教師的文化道德修養、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專業水平。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茶道思想有極為深刻的內涵和要義,要從茶道思想之中汲取和借鑒思想內核,對青年教師的道德修養的培育給予啟示和指引,使青年教育充分體悟茶道思想中的“清、寂、怡、真、和”的思想真諦,把握茶道思想的哲理精髓,并將其注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更好地擔當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以高尚的師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充分體現出青年教師的個人價值和追求。
參考文獻
[1]呂為華.茶道思想對我國禮儀和道德教育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7(2):387-388.
[2]袁霞.中國茶道文化對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可借鑒性探索[J].福建茶葉,2016(8):399.
[3]劉峰.靜品心法及其解讀———中國茶道品茗之法與老子《道德經》[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13-117.
[4]方立琴.中國茶道之諦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道德修養的啟迪[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39-141.
[5]王朝陽.日本茶道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導師:王軍.中央民族大學,2008.
[6]何哲群.高職的茶道教學與學生的道德修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8(2):73-74.
[7]劉林.淺議中國茶道與道德素質教育[J].茶葉通訊,2003(3):42-43.
作者:劉秉鑫 單位: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3篇
- 下一篇: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