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處境和對策
時間:2022-01-02 04:31:42
導語: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處境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時代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處境,包括面臨新的國際環境;面臨新的社會環境;面臨新的媒體環境,然后闡述了新時代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對策,包括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構建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注重文化內涵教育;強化網絡媒體的應用。
關鍵詞:新時代;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師與學生的年齡更加接近,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較多,有共同話題,更易對學生的行為、觀念、思想產生影響。在新時代下,媒體環境、社會環境及國際環境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部分青年教師的主體價值觀念、評價標準及話語體系等可能會發生轉變。在此情況下,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新時代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處境
(一)面臨新的國際環境。體育院校的青年教師價值觀趨向于多維態勢,這種情況致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觀念困境。新時代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相伴而生,相輔相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比較發達,西方文明在文化交融和中西文明交流過程中始終占據著比較有利的地位。這些國家通過輸出大量的新聞圖書、影視文化及體育活動等為載體的意識形態,會對我國體育院校青年教師進行文化和文明的滲透。青年一代是在傳統思想觀念及特色社會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成長的,受到新時代下多元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的沖擊,使得他們的人格從一元到多元、從被動到主動、從傳統到現生轉變。在踐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體育院校的青年教師扮演著被傳播和傳播者的重要角色,其道德規范和理想信念的動搖都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二)面臨新的社會環境。隨著我國現代化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上各種矛盾日益凸顯。社會環境復雜和職業競爭導致體育院校青年教師面臨著各種壓力,很多教師將職業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卻忽視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對青年教師的思政教育工作非常重視,不斷出臺一些文件、政策幫助開展青年教師的思政教育工作。各大體育院校也在積極地圍繞著師德師風建設、意識形態建設及思政教育等制定相關制度,并且有些院校還為思政教育工作搭建相關平臺,以期促進其順利開展。然而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普遍認為體育院校比較重視實踐內容而在理論傳授方面稍有欠缺,使其缺乏完整量化標準和剛性指標來考核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行為規范及職業道德,致使青年教師的思政意識淡薄,從而陷入困境。(三)面臨新的媒體環境。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青年教師的行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媒體的融合和新媒體的崛起,使全媒體廣泛應用,改變了青年教師的生活樣態和固有思維模式,全媒體逐漸成為青年一代社交溝通和獲取信息的首要途徑。而媒體環境的不斷更新,促使著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此同時,媒體環境的變化,為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難度[1]。
二、新時代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對策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如精神之“鈣”,它是人們不斷奮發向上的引領者。體育院校與教育部門都應該對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高度重視,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構建健全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通過組織學習、專題講座、專題培訓及理論學習等形式,對體育院校青年教師始終堅持理想信念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進行引導。②完善信念內容體系。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習重要講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職業道德為主要教育內容,將其與教育引導貫穿在一起,使體育院校青年教師具有堅定投身我國教育事業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決心。③拓寬信念教育的路徑。體育院校要善于利用人才和學科的優勢,使基層黨組織發揮最大效用。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對我國社會主旋律進行宣傳,不斷傳播正能量,從而引導青年教師做一名有現代主義情懷的引路人和教育者[2]。(二)構建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思政教育工作體系是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關鍵內容,體育院校要將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構建教師思政教育工作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建立思政工作機制。思政工作機制內容主要包括合作保障、聯合預警、多部門協調溝通、三級聯動等機制。根據體育院校青年教師的發展需求和思想特點,將時間活動和理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組織育人、服務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②建立師德師風機制。體育院校要對重貢獻、重育人、重師德等考評機制進行完善,以此來鼓勵青年教師不斷奮發向上。③舉辦師風師德建設活動。體育院校的黨組織可以聯合校團委、組織部、學工處、教務處等部門,定期確定主題,開展教學名師、優秀輔導員、師德模范、十佳班主任等活動,使青年教師能夠以德施教、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三)注重文化內涵教育。校園文化對青年教師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它可以對青年教師的品格及人文素養進行塑造。體育院校注重文化涵育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將奧林匹克精神與體育道德有機結合。體育道德是指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范,而奧林匹克精神要求具有公平競爭、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相互理解等精神,二者雖有區別,但是本質上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體育院校的黨政部門要將奧林匹克精神與體育道德的文化內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進青年教師的服務精神、協作精神及大局意識集中體現。②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由于現階段多元文化價值觀對體育院校青年教師的影響非常大,而我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青年教師為國爭光、艱苦奮斗和自立自強等體育精神。體育院校可以舉辦經典傳統文化誦讀互動活動,增強青年教師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之形成優秀的體育道德風氣[3]。(四)強化網絡媒體的應用。對于體育院校的青年教師思政教育工作來說,網絡媒體的發展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深入研究分析“互聯網+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可以對各類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壯大主流輿論思想,使青年教師思政教育工作達到情景交融、聲像并茂的效果。首先,加強網絡信息滲透和意識形態的建設,引導體育院校青年教師學習網絡內容,使其能夠正確應用互聯網工具,強化其網絡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及言行等。同時通過設置議程牢牢掌握網絡思政工作的主導陣地,搭建網絡服務平臺以網絡服務平臺,與青年教師進行互動溝通,從而提升教師的思想品德。其次,建立互聯網+思政模式,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的優勢。體育院校可以建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使微思政思想全面融入體育院校青年教師的思想中,使其更具有親和力。
三、結語
在新時代下,體育院校青年教師的思想及價值觀受到嚴重沖擊,導致其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陷入困境。在多元環境下,體育院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基于現代多媒體技術和校園文化建設體育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能不斷加強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促使其高效完成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地珂,喻芒清,劉國華.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3):67-69.
[2]高翔.現代視野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處境和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3):52-53,118.
[3]何祥林,吳長錦.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與對策思考:基于六所高校的實證調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6-119.
作者:鄧妍 單位:南京體育學院
- 上一篇:中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培養路徑
- 下一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