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策略分析

時間:2022-06-12 04:16:51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策略分析

摘要: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等學校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本文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內涵和矛盾,重點研究當下我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相關策略,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全面加強師德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一、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特征

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40歲以下的教師群體為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筆者所研究的青年教師群體是廣義上的高校青年教師,包括高校中從事教學、管理、專業技術等不同職位的青年教師。高校青年教師具有內涵性特征和外延性特征。(一)從內涵性特征上看。首先,青年教師大多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許多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留校或來校,尤其是本科及碩士畢業直接任職的教師與學生年齡相差很小,基本屬于同一代人。其次,青年教師在各種現代化新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上更加靈活,在“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更多的選擇有創新意識的教學和溝通方式。最后,青年教師思想更加與時俱進,尊重學生發展,崇尚自由,以全新的思想培育人格健全的學生。(二)從外延性特征上看。首先,高校青年教師較社會一般群體有更高的文化知識水平,由于所處大學這一特殊環境,大多數的高校青年教師會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在知識與科研方面對自我要求更高。其次,高校青年教師對高校認知更加清晰,對高等教育工作的認同感更加明顯,與社會其他青年相比,高校青年教師將更多的熱情和心血用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育培養,對自身的技能學習、思想道德、綜合素質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二、師德建設的意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每個高校青年教師都應該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為學生起到帶頭作用,體現師德的自覺性和示范性。新時代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可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要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可以幫助廣大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避免不良之風,提高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整體水平。

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每個青年人追求人生理想過程中的信心所在。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很容易使人們理想信念模糊。許多青年教師認為教學科研成果重于一切,不重視思想修養,做出錯誤行為和決定,在課堂中傳播違背現實的言論,違的紀律,這些都是缺乏正確理想信念的表現。(二)師德意識弱化。我國高等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目前,在一些高校存在著青年教師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現象,對師德建設造成不良影響,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對學生存在歧視和主觀性偏見,有些教師向學生收取好處,甚至有些教師將學生當做自己的“服務員”等惡劣現象,這些都是師德意識弱化,為人師表失范化的表現。(三)育人意識淡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教育最基本的需求。當下很多青年教師忙于自己的科研或者論文,對課堂教學敷衍了事,與學生缺少交流,講課方式陳舊老套,上課才來,上完即走。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青年教師在教學及學生管理的過程中育人意識淡薄,教書和育人是教育管理中的兩個重要部分,二者相互補充,共同起到培育學生的作用,高校青年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做到“育人”。(四)教學科研功利化。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功利化傾向明顯,這直接導致教師在履職過程中難以形成師德踐行的自覺性,在自身利益的影響下,青年教師思想容易動搖,導致價值取向偏差,師德建設意識不斷弱化,缺乏自省意識,對自身監督不足。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低水平研究成果過多,一篇論文拆開發表多次等,嚴重的情況會出現教學敷衍、科研浮躁、學術不端等不良行為,直接影響青年教師的整體形象。(五)責任主體不明確。目前高校中師德責任主體不明確,許多學校師德建設工作沒有安排在固定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專門管理,學校內部沒有統一的規劃統籌部門,造成了各個師德責任主體各自經營,對師德建設工作存在交叉也存在空白,難以統一戰線,齊心協力,無法將外生作用轉化為內生動力,不能通過責任主體的統一規劃管理推動青年教師自覺意識的形成。(六)缺乏長效機制。正如每一個公民都需要有法律的約束一樣,每一名青年教師都需要職業道德相關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可以遏制高校青年教師失范現象,目前我國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還需繼續完善,需要各級相關部門共同努力,這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隨時代的發展要不斷完善。

四、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師德內化,強化師德修養。青年教師作為社會中知識水平較高的青年群體是師德踐行的主體,應該具有獨立的道德判斷能力,做到“君子慎其獨”。因此,提高師德主體自覺性,強化師德修養十分重要。為了實現師德內化青年教師首先應充分認識師德內涵,明確教師的主體責任,充分學習師德規范的相關規定。其次,青年教師要堅定師德信念,在教師踐行師德行為的過程中,主觀積極的情感認可可以增強踐行師德的主觀積極性,對師德規范矢志不移的維護和堅定將保證師德踐行的長久穩定。最后,學校及相關部門也應該積極的鼓勵青年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激勵措施,完善師德建設評優制度,在青年教師中評選師德建設優秀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上將師德看做重要條件,在良好的激勵制度下可以促進高校青年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對師德建設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二)培養仁愛之心,倡導人文精神。“愛人者,人恒愛之”,青年教師應該把仁愛作為教育的主題,在從事教育事業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為此,要引導青年教師認識到當老師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培養祖國未來一代的光榮職業。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真摯的師生情感傾注于每個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發自內心的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持有“仁愛之心”外,還要倡導人文精神,提升價值信仰,教師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而不是牟利,這不僅需要青年教師自我約束,更需要整個社會積極倡導人文精神,使教育事業更加“純凈”。高等學校的又一重要社會責任就是文化傳承,服務社會,高校應該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道德氛圍,促使廣大青年教師樹立更崇高的人生理想,青年教師不應該只關注眼前的個人利益,更應該把培養優秀的人才作為自己最大的追求,在自我約束、環境約束和文化約束的共同作用下進行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工作。(三)明確責任主體、構建長效機制。為了高校青年教師全面踐行和發揚師德,在教育過程中不出現“失范”行為,外在的制度性約束必不可少。首先,提高違背師德行為的懲罰力度可以促使青年教師更加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對于那些違背教師行為規范的教師堅決嚴肅處理,提高違背師德行為的懲處力度,在外在約束下提高高校青年教師遵守師德的自覺性。其次,對師德的考核要科學、公平、公開,凡是有違背師德的行為堅決杜絕。最后,在高校中應該明確師德建設和監督的責任主體,不能“有事”無人管無人問,領導推脫,責任人不明的情況。

五、結束語

高校青年教師是我國教育事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師德建設是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的關鍵環節,廣大高校青年應該積極進行自我提高、自我約束,做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作者:趙雨思 單位: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