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改革路徑
時間:2022-09-06 03:41:03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優化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新階段。透過教師發展視角,通過剖析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可知,要促進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肯定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主體地位,積極調動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的自主性。同時,必須以現代化教育觀念作為方向指引,不斷完善作為頂層設計的高校教師培養制度,不斷改革作為發展手段的現有高校教師培訓模式。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培養模式
自從20世紀90年代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校發展以及教師發展發生了重大變革。經過一系列改革,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優化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新階段。相較于以往注重師資力量擴充的高校師資改革,如何提高高校教師教育質量,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成為當今高校教師教育改革的主要關注點。
一、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定位
相較于教師培訓,教師發展更加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性。潘懋元教授將高校教師的發展分為一般與特殊兩種形態。一般高校教師發展涵蓋所有在職高校教師,是指“通過各種途徑、方式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使教師在專業化水平上持續提高、不斷完善”,相當于將高校教師群體置身于終身學習體系之中。特殊高校教師發展則專指“初任教師的教育,能幫助初任教師較快、更好地進入角色,適應教師生活與生活,并且敬業、樂業”[1]。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屬于特殊高校教師發展范疇。基于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有必要在現代化教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拓寬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渠道,改進繼續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高校青年教師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幫助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為同時具備“知識型的教師、反思型的教學者、有效能的溝通者、有責任的教育者、自發的學習者、合作型的工作者”[2]等多元角色特征的高等教育工作者。
二、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現狀
自從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向大眾化階段邁進。不僅學生數量急速攀升,大量院校也通過院校合并、新增專業等方式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師資力量缺口亟待填補。針對師資力量短缺的普遍狀況,全國各高等院校大多采取積極引進人才、擴充高校教師隊伍的方式來保障高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青年教師已經成為高校教師群體的有生力量。但在促進高校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教師隊伍結構失衡、青年教師發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難題。(一)青年教師入職適應能力有待提高。面對高校師資力量短缺的普遍現狀,各大高校積極引進人才,擴充師資隊伍,大量剛走出校門的碩士生、博士生直接走上講臺,“短、平、快”地填補了師資缺口。但由于高校教學工作需求,新入職教師大多越過“助教”階段,直接走上講臺,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新入職的教師往往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職業認知和職業定位,難以適應由學生到教師的職業角色轉換。過早過多承擔教學工作不僅不能幫助青年教師盡早適應新的高校教師身份,反而容易使他們為進入角色而陷于繁重的教學任務中,忽視整體教學工作的宏觀建構,出現“為教而教”現象,從而拉長了高校青年教師的入職適應期。這既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對其職業發展無益。(二)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有待完善。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對我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教育者的繼續教育問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不斷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社會語境下,高校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問題受到普遍關注。而在現有培訓制度下,我國高校對新入職教師培訓規劃的科學前瞻性不足,培訓力量薄弱,多采取職前集中培訓的方式,對青年教師入職后的繼續教育培訓重視度不夠,甚少對其進行專業發展規劃。崗前集中培訓普遍存在重短期業務技能、輕長期業務養成的問題,內容泛泛且易流于形式。而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內涵不斷豐富的動態過程,短期的職前培訓無法幫助青年教師樹立科學的職業發展目標,進行長效的專業發展規劃。如何完善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制度、提高繼續教育效果依舊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三)參加培訓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新入職教師培訓是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環節,也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有的高校青年教師繼續教育狀況不容樂觀。截至2017年,我國普通高校師生比高達1∶17.52[3]。面對始終存在的師資供需矛盾,往往需要一位教師承擔多門課程的主講工作,才能夠保證高校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和持續發展。一方面,教師抽身參加脫產培訓容易打亂周期性教學工作的正常節奏,影響教學效果。現有的青年教師培訓也因此多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期間集中進行,而這又會進一步影響培訓實效,使受訓教師難以實現應有的提高。另一方面,過重的工作負荷和沉重的工作壓力容易導致青年教師工作動力不足,工作熱情降低,過早出現職業倦怠感,從而缺乏主動參與教師培訓的能動性,影響其專業發展能力的提升。
三、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我國高校教師培訓體系建立已有三十年,為高校師資力量的培養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這種培訓體系一直沿襲的是高校教師培訓的理念與實踐,如何將我國的高校教師培訓體系轉變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體系成為高校教師培訓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靶氯肼毥處焽嗍痉俄椖俊眴右延馊辏粌H賦予了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更加豐富的內涵,而且開啟了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發展的新方向,開拓了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體系向發展體系的模式創新之路。當然,這種對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方面的有益探索,有待進一步優化、落實和推廣。(一)結合實際進行課程預設結合實際進行課程預設,優化培訓結構。從近三年高?!靶氯肼毥處焽嗍痉俄椖俊钡恼n程安排來看,其培訓內容多為提前預設,導致在培訓的過程中無法與參訓教師在培訓需求等各方面實現良好契合,無法即時生成參訓教師需要的培訓內容,對培訓效果產生影響。教師培訓內容的預設性強,無法根據培訓主題、培訓對象的不同進行生成,是教師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的主要表現之一。在2016年河南省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中,內容預設情況突出表現在具體課程內容方面,如首期參訓教師均為文科類教師,但課堂案例不少都是理工科類的,給教師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帶來一些困擾。隨著培訓經驗的不斷積累,培訓內容逐步完善,能夠較好地貼合參訓教師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發展情況。(二)優化培訓課程內容設計優化培訓課程內容設計,增強培訓實效。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的開展將高校教師培訓納入國家頂層設計,打破了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各大高校各自為戰的局面,并持續規范和優化培訓課程設計,但課程內容設計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一方面,培訓內容側重于對教育理論的講授,實踐性內容占比較少。理論需要通過實踐來理解、內化,偏重理論的培訓內容難以讓參訓教師對先進理論形成深度認識。學習了“漁”的方法,卻缺少對應的“漁”之實操,這就減弱了理論培訓的現實指導意義。而通過訪談調查,參訓教師也普遍反映并不愿意接受單純理論的培訓。另一方面,在部分培訓課程設置方面,也存在講授內容交叉、重復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訓資源的浪費,也降低了培訓效果。(三)建立培訓效果管理機制建立培訓效果管理機制,加強評價監督。高校教師培訓效果的有效評價無論對培訓的出資方——政府,還是對培訓的具體組織管理方——承辦院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對參訓教師的學習過程及效果進行準確的掌握與評價卻并不容易。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采取“專題講授+實踐教學+返崗教研”相結合的混合型培訓方式。這種一體多面的培養方式打破了以往的扁平化培訓模式,但如何檢驗參訓教師的學習成果仍需進一步探討。一方面,在集中培訓過程中,培訓班對參訓教師不具備強制約束力,針對缺勤等問題缺乏足夠有效的約束措施。而另一方面,在返崗教研階段,項目承辦方難以對參訓教師的學習成果進行量化考核,也就不易進行相應的評價與監督。不過在國培示范項目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各省已逐步推出結合各地實際的培訓考核方式,如組建返崗教研工作檢查組,采取抽查部分院校的方式,通過到校調研、聽課評課、觀摩調研等方式對各學校的返崗教研工作實施后續跟蹤檢查等。
四、進一步推進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是高校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隊伍素質直接體現了高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師資力量培養的重要一環,關乎學生發展、科研發展、學校發展?!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要“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建設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要“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這需要不斷完善作為頂層設計的高校教師培養制度,不斷更新作為發展導向的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理念,不斷改革作為發展手段的現有高校教師培訓模式。(一)以教師發展政策作為制度保障。2010年以來,我國“高校教師發展政策從多視角逐步向直接的專業發展主題回歸,高校教師發展進入專業化階段”[4]。2018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同時也強調,要“嚴格教師職業準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其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為提高高校教師專業能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啟動實施高等學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性項目的通知》,旨在幫助新入職教師樹立正確的專業理念,提升專業發展能力,為今后的教師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改變部分高校新入職教師未接受系統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就走上講臺的現狀,建立健全與教師資格認定相銜接的高校教師培訓機制”。隨后各省根據文件精神,結合各地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實際,實施高校新入職教師省培示范性項目。這些政策和措施為省市、高校開展相應的新入職教師培訓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二)以現代化教育觀念作為方向指引?,F代化的教育觀念既是高校教師培養制度改革的先導,也是推動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顧明遠教授將教師的成長的路徑歸納為“理想信念,實踐反思,學習提高”[5]。在外在培養方面,要在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更新高校青年教師繼續教育觀念,推進培訓機制創新,為建立符合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形勢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體系提供智力支持。在內在發展方面,則要培養高校青年教師自主發展意識,強化發展自律動力。高校教師在高等教育中扮演多元化角色,肩負著傳授知識、科學研究、傳承文化等多重任務?!靶纬珊途哂薪處煱l展自律動力,既是教師發展的目標之一,又是教師發展實現其發展目標的極其重要的推動力,它對教師發展目標定位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盵6]隨著知識更新的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各門學科逐漸交叉滲透,高校教師只有樹立自主發展意識,強化發展自律動力,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才能真正做到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實現自我革新。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有生力量,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堅持提高專業發展能力,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除了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教學實踐能力之外,更要以“立德、好學、創新、篤行”[7]踐行終身學習理念,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三)以培訓模式創新作為發展路徑。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必須結合高校教育人才發展實際落實頂層設計,探尋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徑。在繼續推進落實“國家級教師發展示范中心建設項目”“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等措施,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實效的同時,還要貫徹國家高校教師培訓有關文件精神,借鑒國家級教師培訓模式和經驗,開展省培示范項目、校級培訓項目。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啟動后,各省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各地實際,相應開展高校新入職教師省培示范項目,如河南省在國培項目三大內容模塊的基礎上,增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模塊,突出對青年教師的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安徽省、廣東省等圍繞國培示范項目內容模塊,設置高等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教育教學技能等課程和教研實習。各高校積極組織新入職教師參加各級培訓之外,要繼續加強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在優化高校師資結構的基礎上搭建校級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根據青年教師在入職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通過完善“傳幫帶”機制,加強教師梯隊建設,幫助新入職教師深化職業認知,提高教學技能,規劃發展道路,推進我國高校教育人才培養。
五、結語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優化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新階段。透過教師發展視角,通過剖析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可知,要促進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肯定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主體地位,積極調動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的自主性。同時,必須以現代化教育觀念作為方向指引,不斷完善作為頂層設計的高校教師培養制度,不斷改革作為發展手段的現有高校教師培訓模式。
[參考文獻]
[1]潘懋元.大學教師發展論綱——理念、內涵、方式、組織、動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7(1):62-65.
[2]林杰.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策略[J].大學教育科學,2006(1):56-58.
[3]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4]方明軍.改革開放40年中國高校教師發展政策回顧與反思[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8(5).
[5]顧明遠.教師成長的三個境界[N].中國教師報,2018-01-10.
[6]衛榮凡.教師發展自律動力問題探討[J].大學教育,2012(12):1-3.
[7]黃小華.為國育才,鑄就夢想[N].人民日報,2018-06-28.
作者:邵川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 上一篇: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導師制優化研究
- 下一篇:中職專業課教師職業素養提升探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