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26 10:07:16

導語: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高職電氣專業教學現狀

1.學生理論基礎偏弱,學習主動性較差,但同時又性格活躍,喜歡動手嘗試,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目前電氣專業的實踐課程都是在實訓室完成的,真正實戰的社會實踐很少,學生很難接觸到真實的工程項目,對企業項目運行的具體流程以及相關的營銷和售后服務流程缺乏了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需要再培訓,很長時間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工作需求。

3.工業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專業分工趨于精細化,專業化。用人單位往往更需要精通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開設大量的專業課程,盡量不遺漏知識的死角,各個課程的課時都比較平均,導致學生在就業上沒有凸顯自己的優勢和特點。

4.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學生對自己的就業目標和崗位所需具備的知識缺乏了解,從而使學生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學生不知道所學知識如何使用,會用在哪里,往往都是工作以后才恍然大悟,但是“悔之晚矣”。為了應對以上問題,建立“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將是一條解決之道,也將是電氣專業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工作室制”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依托,將課程、教師與項目實踐融為一體,將傳統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面向社會、面向企業實際生產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由教師帶領學生在承接和完成生產技術項目和競賽的過程中完成綜合專業技術的訓練。

三、“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優勢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過去填鴨式地“教”變為學生自主的“學”,以體現職業教育學生主體性原則。

(一)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教學場所不再拘泥于教室或實訓室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面對市場開放式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直接參與到社會生產實踐中,將以往的封閉式課堂教學轉變為以滿足現代社會和企業實際需求為目的的開放式教學。學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學習設計時間,在學習上能有更多的自主權。

(二)開展項目式的教學,不再強調“課程”的概念,而是把項目作為技能和知識的載體,在項目運行的過程中學生各種能力不斷的提高

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與連貫性,而對于當前高職院校,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及時有針對性的面向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都不強,不能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教學以實際項目為依托。因此,教學內容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實踐性強,同時工作過程中互動性、挑戰性都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有利于教師能力的提高

許多高職教師沒有生產實踐方面的經驗,對當前日新月異的新設備、新工藝了解不足;對現代化的生產管理、各種工藝流程的優劣,產品和設備的開發、品牌企業策劃等方面同樣缺乏認識。“工作室制”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從廣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能在項目實踐的同時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專業綜合能力得到明顯地提高。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

根據用人單位的調研結果,企業對技術型人才最看重的并非知識和技能,而是職業道德方面的素養。企業總是將品德、責任心、敬業態度作為聘用員工的必要條件。工作室制能通過仿照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工作氛圍,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的培養。

四、電氣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工作室的設置形式

通過對專業培養方向、專業崗位群的職業工作崗位分析,在確定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建立與專業崗位方向相對應的,以教學、科研、項目為主要內容的,以個人負責制或項目負責制互為依托的專業教學工作室。根據電氣專業的培養方向,可以分別建立以項目為導向的電子設計小組,工業自動化小組,機器人小組。以大學生競賽為導向: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小組,電子產品制作技能大賽小組,自動化生產線調試與維修技能大賽小組。

(二)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工作室在構建之初,可以借鑒企業管理的模式,結合學校特點建立工作室管理制度,制度應該切實可行,應做好項目的立項、運行、考核、獎懲等方面的細化工作,完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設備管理等制度,為“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工作室的運作方式

工作室實行導師制管理,設置一個責任導師,由兼具教學管理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專職教師擔任,其他的導師則可讓每個教師根據所授課程的熟悉程度、專業知識領域、教學興趣選擇工作室。每個專業方向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小組,負責指導學生進行項目開發,對項目中需要運用到的專業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責任導師參考教學大綱,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工作室特點的教學計劃,整體負責學生全年教學組織和學術活動。

五、“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的建設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從講授專業課程轉向主持負責或協助指導學生項目開發和企業實踐。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分批次地安排相關教師到企業一線兼職和掛職鍛煉,讓這些教師在企業實際工作中掌握本專業方向前沿且實用的技能和方法。

(二)項目來源的保證

電氣專業采用“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項目式教學,就需要有足夠的項目作為工作室運行的基本保證。項目應盡可能選擇從企事業單位引進的真實項目,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互惠互利的關系。

(三)工作室初期學生規模

工作室建設初期由于各項條件限制,招收學生人數規模無法覆蓋全體學生,只能是從優秀學生中選拔工作室學員進行試運行。因此,要制定好選拔計劃和規則,盡量能選拔出品學兼優同時對專業有強烈的興趣愛好的學生。

六、結束語

正如著名美國教育家約翰•S•布魯貝克所指出的:“職業和專業似乎與特殊性有著內在聯系。一項工藝或一種專業的實踐本質上是一種技藝性的工作。正因為如此,在實踐環境里,即在實際工作中,學習技藝能夠學得最好。因此學習商業的地方是商店;學習農業的地方是農場;學習制造的地方是工廠”。“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能提前進入最真實的工作環境,最終能達到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

作者:李騰飛 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