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10-16 10:58:14

導語:高師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需要在三年的時間里,學習基礎課程、教育學課程和專業課程,并通過學習獲得會唱、會跳、會彈、會表演的能力,進而進入小學、演出團體或培訓機構工作。可很多畢業生都抱怨自己在校所學知識與工作后的實踐相連不大,有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不強,有的甚至不知如何展開工作。到底他們職前和職后出現了什么問題呢?本文一一列舉并提出一些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高師音樂專業;職前職后一體化;人才培養

所謂職前職后一體化就是就業前的學習與就業后的培訓是融為一體,承上啟下,不脫節的。對于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在三年的時間里,學習基礎課程、教育學課程和專業課程,并通過學習獲得會唱、會跳、會彈、會表演的能力,進而進入小學、演出團體或培訓機構工作。但如今,很多畢業生都抱怨自己在校所學知識與工作后的實踐相連不大,有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不強,有的甚至不知如何展開工作。還有畢業生反應職后培訓的模式不夠靈活,過于固定化,不能滿足他們工作的需求。所以高職音樂專業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有待完善和改進,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問題的出現呢?

一、職前存在的問題

教師的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在教學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即所謂的“授之以漁”。一旦方法學會,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方法的習得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學會,但目前學生的學習都以理論為主,實踐內容太少,所以導致他們只會吸收知識,而不會歸納和運用。目前,職前學習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點:(一)課程設置不夠合理。音樂專業的學生需要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學習基礎課程(英語、語文等)、教育學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等)和專業課程(鋼琴、聲樂、舞蹈、樂理、視唱等),這些課程內容多而雜,課程與課程之間又相互獨立,所以導致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和消化,很多都是應付了事,并沒有實質性的掌握,更不用說如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了。其實從他們的畢業角度出發考慮,一部分人畢業后會去學校教書,一部分人會去演藝團體,還有一部分人會自主創業……所以統籌課程體系的建構,構建多元化、綜合化的專業課程是目前的一大趨勢。課程與課程之間一定要相互聯系、承上啟下。在整合課程,創建綜合化的課程中,學生知道了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與提高,同時還有更多的時間加強實踐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更多的教育實踐機會,使教育實踐貫穿于學習的整個過程。其次,師范專業的課程關于美育和人文的內容過少,而如今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育更注重學生美育的發展,要求老師要跳出課本的內容,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講授知識,所以要提高教師的音樂修養,美育的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可以開設《藝術實踐》課程,將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有機結合,挖掘學生整體藝術的創造力。(二)職前職后內容脫節。如今在校的學習內容與就業后的工作與培訓內容之間銜接不夠,造成了脫節的情況,而造成這種脫節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培訓者身份的不同。職前教育由于在學校完成,所以教授知識的都是高校教師,而職后教育由于是在工作后進行的,所以教授知識的或是所在單位的老師,或是集中組織培訓的校外老師,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老師,他們只關注這個階段培訓人需要掌握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實踐目標,而沒有前瞻和后顧,這樣就造成了學生職前和職后培訓工作的間斷性。尤其是校內老師,他們去一線的機會和時間并不多,好多教師沒有真真正正到一線歷練過,由于交流少,所以眼光和教學都跟不上社會的發展,他們并不能真正理解這些孩子畢業后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向應該如何把握。所以由于教學內容上的脫節,學生只會學而不會用,動手能力比較差,職業技能和職業適應力明顯不足,不能更好的進行崗位操作,甚至不能適應工作的要求。(三)校內評價體系過于單一。目前,許多高師院校評價的體系還是以考試成績為主,這種一朝定輸贏的方式,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能力和價值,由于這種評價體系的單一,學生只是把知識記到了腦子里,但卻不會輸出和使用,所以,建立健全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合格或者優秀的方式,包括學業成績評價、學生技能評價、實踐活動評價、教育實習評價等。評價機制越全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越會自覺探索與規劃未來的發展和提升。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評價體制下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他們除了學校安排的每學期的見實習外,還可以通過課堂展演、考試表演、舞臺演出、參與各種比賽等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并能夠在寒假和暑假與當地機構聯系,在鍛煉自己的同時,注重課程理念在實踐過程中的轉換,重視實踐后的交流和總結,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技能的作用。

二、職后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形式單一。目前的培訓形式主要是大規模的集中培訓,培訓時間基本是1-3天,多采用教師授課,專家報告的形式,針對性和互動性很少。并且培訓的內容有時也并不緊貼所學專業,效果明顯不好。其實不同專業的教師、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都有不同的培訓需求,如果不管需求、不考慮實際性和合理性,這種大籠統的培訓,看似在講問題,可是老師真正能學習和吸收的又有多少呢?(二)教師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淡薄。古人有云:活到老,學到老。又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說明學習是要伴隨一個人一生的。可就目前現狀來說,很多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由于工作忙碌或滿足于現狀等原因,自主學習的動勁明顯減弱,提升學歷與能力的意識也逐漸淡薄,再加上他們有的并不知學習什么,如何學習,所以終身學習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執行和實施,職后的學習跟不上,便阻礙了未來的發展。

三、解決辦法

(一)制定崗前上崗標準。目前,由于國家對幼教事業的重視,我省各地興建了不少幼兒園,又由于幼兒教師的短缺,好多幼兒園放低標準,把學業不精的幼兒教師招募進來,這樣幼兒的教育質量就不能得到保證,甚至存在隱患和風險。所以,制定上崗前的標準,以此標準衡量畢業生的整體綜合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崗前標準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制定,主要看學生對理論掌握的深淺和實踐操作水平的高低,從而判斷他是否能達到上崗的要求。即使不是幼兒園,各培訓機構或演藝團體也是需要制定上崗標準以考驗應聘者能力的。(二)加強職后培訓模式的多樣化和專業化。首先相關部門要落實職后的培訓工作,不管是從政策上還是經費上都要給與大力支持,并且要完善培訓制度、考核方式、嚴格把關,把培訓當作一項大事。其次,要健全培訓分類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使培訓的教師都能夠有所得有所收獲。再次,培訓的時間根據培訓目標的不同也可以有所調整,實踐的比例要大于理論的講解,讓被培訓人員能夠在做中掌握培訓的核心內涵,并通過學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此外,培訓內容的專業化也是要提高的。作為音樂專業的教師,通過學校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因此職后的培訓就要更加的專業、更加深入和實用。(三)舉行各種比賽以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思想。職后不僅要有多樣化的培訓,還要經常舉行各種理論與技能的比賽,一來通過比賽,教師之間多了更多的交流和探討的機會,大家相互交流思想,反思問題,不斷尋求新理論與新策略解決各種實踐問題,從而真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其次,通過各種比賽,能夠不斷鞭策教師學習的動力,提高它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時刻保持先進的思想和高度的工作熱情,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四、結語

當然,完善職前職后人才培方案、提高評價機制的多樣化等都是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總體來看,幼兒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是一個相互銜接、連續統一的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完整系統,只有夯實職前培養的基礎,提高職后培訓的實際運用,才能使我們的畢業生順利的走入工作崗位,走出迷茫、走出困惑。

作者:高蓓 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馬百霞.“職前職后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3,05.

[2]白英.終身教育觀念下的職前職后一體化課程設置[J].中國音樂,2011,04.

[3]楊小秋.實踐性課堂:職前職后教師培養一體化的平臺[J].揚州大學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