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思考

時間:2022-03-02 03:29:40

導語: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思考

摘要:教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體育人文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在體育與健康同步進行的今天,要強化體育課堂中的人文教育。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人文教育;融合;滲透

中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促進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同時增強了國民積極向上,全民健身的熱情。中國現在已經步入世界體育大國,但距體育強國的差距還很大,重要原因是我國群眾性體育基礎較差,特別是學校體育不夠發達,體育課堂教學缺少足夠的魅力。

一、目前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中國學校體育課,已經走過百年歷程,在這100多年的風雨中,有彷徨,更多的是探索,現在已成為一門日臻成熟的學科。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體育課已成為部分學生思而不樂,樂而不往的場所。中小學體育課,基本擺脫不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只要學生列隊在操場上,老師下達教學內容,學生那種愉悅溫度就會驟降。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人文與科學相融合的理念不可或缺,務必加強。

1.中小學生如何看待現在的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是以發展體力,增強體質為主要任務的教育,教學通過參加各項運動是學生極其喜愛的,但學生對體育課不喜歡,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不喜歡體育課不單單是態度問題,也不完全是因為學習時間緊張和學習壓力大無暇顧及體育的問題,而是體育變得不自由,由于上體育課的時間、內容和形式都是設計規定好的,教師走進體育課堂,體育變得嚴肅、冷酷了,到課的全體學生圍繞授課的內容在老師監督下逐個進行,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器材設備也不夠完善,教學安排呆板,使得在體育課中學生不夠盡興。體育課上,教師要求學生不得隨便亂動,不得交頭接耳講話,學生間的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學生感到體育課變得孤獨。體育課中大家在學習一個動作,往往數十人的目標成為個人的目標,老師對技能好的同學的高要求,也成了全班同學的自己的要求,這樣體育課變得難度太大了。中小學體育課結束后要進行考試和達標,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為了考試和達標,調查中了解到學生并不是不喜歡體育運動,而且還是很熱愛體育運動的,可他們不太喜歡體育課,但他們還盼著體育課,因為體育課畢竟是一門特殊的課程。

2.如何看待中小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國外一份資料顯示,學校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占學生總數的10%左右。看來這個問題不是中國特有的,我們在長春市第七中學進行調查和了解,發現不喜歡體育課的更多一些,我們這里的問題顯得更突出。根據調查發現,學生特別喜歡運動,但就是不喜歡體育課,他們在行為上表現出極大的矛盾,如果是在課外體育活動中他們表現的生龍活虎,一旦進入體育課堂他們就沒精打采,他們把體育和體育課分得特別清楚。中小學生中不喜歡體育課的人數呈上升趨勢,這種怪現象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對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個警示。這種現象至少說明了,我們體育課的教育教學中不能做到寓教于樂,嚴重缺失了體育教育的魅力。如果學生不喜歡體育的勢態擴大,那么將來這些人如何用體育來豐富他們的生活,用體育去鍛煉他們的身體,體育學科的價值又如何體現?“群眾體育做大,競技體育做特,體育產業做強,體育教育做優”難以實現。

二、中小學體育教學與人文精神相融合

體育人文精神實質是以全民健身發展為核心,以青少年體質發展為關鍵,以競技體育為目標,通過群眾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教育、競技體育的賽事來尋求體育人文精神和人的本性,探索體育人文精神的價值在社會各個領域發展中的作用。體育人文精神是體育運動將以實現以人為本,走向群眾利益為重,關注個體和人類發展的主體層次,突出文化內涵,滿足人的深層要求,體育運動不僅是競技體育參加國家、國際重大賽事的需求,同時也是每個青少年的人性基本需求。中小學體育課更多地融合人文教育,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1.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強化人文精神的培養中小學體育課由于受到“三基”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生物觀”長期主導地位,教育的形式與內容有些簡單化教學與學的關系混淆,教師的教凌駕于學生的學之上,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新性的發揮。體育教學中融合、滲透人文精神:首先,建立良好的充滿人性的民主平等的體育教學環境;再者,就是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把人文關懷融入學生中。教師在愛崗敬業的同時樹立以學生為本、真誠對待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改變教學作風,發揚教學民主,因人施教。讓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順其行。“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為此,教師如何獲得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是擺在教師面前的突出問題,只有從教師本身認識提高、思想改變,豐富自己、科學與人文相融合,才能使體育課上得更好。

2.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在長春市第七中學初二體育課堂教學的調研中發現,改變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1)將人文精神的觀念融合與滲透在整個體育教學中,在承接以往體育教育傳承“三基”的基礎上,融合人性化、人本化的教育,著力培養中學生的體育素養、體育能力和體育的行為習慣。(2)改進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針對中學生的特點,為中小學生提供力所能及而且喜聞樂見的運動方法和內容,以開闊學生的體育視野,激發體育興趣,增加其體育課自主參與的熱情。在教學方法上充分體現人文精神,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基礎,探索符合中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在能力鍛煉、情感培養上下功夫,調動中小學生體育課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體育教師融入學生中。(3)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上,評價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評價的形式應該體現客觀性,不僅是運動能力的評價,還是有體育人文精神的評價,不僅要對學生評價,還要對教師評價,同時參考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只有這樣中學生體育課才能有聲有色。體育課堂才能是中小學生思而樂往的場所。

三、不斷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人文精神

中小學體育課的教育是一門科學,是具有人文科學的基礎特征,是人的活動,是關注人類最根本的健康問題。

1.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是把體育和健康教育建立在健康行為理念基礎上開展的體育實踐活動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適應自然環境等各方面的能力,體育教育應向富有人性的方向發展。

2.中小學生由于來自不同文化素質的家庭,家庭教育和養成差別較大為此,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也參差不齊,我們體育教育者應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行為,確立正確對待體育課的態度,運用人文精神,提高自強意識、競爭意識、健康意識及文化意識。只有把人文精神融合、滲透到體育課的教學中,才能引領中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不斷培養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吃苦耐勞與拼搏精神,才能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體育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育課教學是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在塑造人的身體,完善人的個性,樹立獨立的人格,健全心理,培養良好的意志力等方面,具有獨有的效果。在體育課的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現象導致“純生物體育觀”。只有在體育課的教學中融合與滲透人文精神才能確立學生在學校體育課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評價,使更多學生主動參加體育學習,也使中小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并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作者:徐可 單位:吉林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梅辰.人文大家訪談錄[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