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賞識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31 02:58:16
導語:高職賞識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階段高職學生的來源和特點
現階段,高職學生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第一條途徑是通過高考專科二志愿的錄取,這部分都是應屆高中畢業生,也是招生數量最多的途徑;第二條途徑是通過學校的春季自主招生,這部分學生大部分是職業高中和部分普通高中畢業生;第三條途徑是對口高職,主要是通過三年中職學習后考試進入對口高職專業繼續學習的學生[1]。近幾年隨著生源的減少,各個高職院校招生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筆者作為一名具有十幾年一線教學經驗的專任教師,對現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了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職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
不管是哪種途徑招生的學生,學習的基礎都是千差萬別,就以普通高考招生為例,分數高的學生接近二本的錄取分數線,分數低的學生剛剛過專科二批的提檔線就被錄取。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2]。至于來高職院校的原因,好多學生都沒有明確的目標,有些是因為學習成績差,沒有希望考上本科院校被逼無奈才來的,也有些學生是因為遵從父母的意愿進入高職的,還有一些是為了混一張專科畢業證來高職的。這幾類學生對學習缺乏基本的興趣,沒有動力,上課不聽講,有的還經常遲到或曠課,即使在課堂上也是玩游戲、網上聊天或者睡覺,不僅自己不學習,還帶壞了整個班的學習風氣,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高職的正常教學秩序和質量。
(二)一部分學生自卑感強,缺乏自信心
這部分學生主要是入學分數低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不管是在高中還是初中,都屬于班級里面成績較差的那一部分,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這部分學生由于成績差,較長時間里很少受到老師們的關注,久而久之就喪失了自信心,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強的自卑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這種自卑感也正在延續。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幫助學生慢慢消除這種自卑感,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心。
(三)部分學生個性較強,自我約束能力差,不愿意服從學校和班級的管理
在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到大半,由于獨生子女的個性,加上學習方面不夠理想,在學校里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慢慢地他們產生了抵觸情緒,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不愿意受約束,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愿意聽老師的話,對學校和班級的一些合理的管理制度都會表現出不屑一顧,經常違反校級校規。
(四)大部分學生思想放松,缺乏進取心
從學業繁重的高中進入到大學,沒有了升學壓力,遠離了父母的監督,加上對畢業后的就業沒有明確的目標,大部分學生都會喪失動力,取而代之的是松懈。沒有了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和競爭意識,也喪失了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加上越來越多的娛樂工具如電腦、手機、游戲機的誘惑,使一部分同學放棄了學習,陷入了吃飯、睡覺、玩游戲、談戀愛的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結合現階段高職學生基礎差、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等幾個特點,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恰當地融入賞識教育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二、賞識教育及賞識教育在授課過程中的應用
賞識教育被稱為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之一,起源于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現象,是周弘老師在成功培養自己聾啞女兒周婷婷成為留美博士生后所極力提倡和推廣的一種教育理念,是在該教育過程中“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無限熱愛”等奧秘的總結[3]。這種教育方法對于現階段大部分高職學生的現狀來說是極為吻合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4],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之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學生找回自信,找到學習的樂趣,避免自暴自棄。賞識教育因此被稱為“生命的教育”、“愛的教育”、“充滿人情味和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要發揮賞識教育在高職教學中的作用,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應該承認差異
現階段部分高職教師在面對日漸下降的生源質量時往往會束手無策,不停地進行抱怨,甚至不愿意面對這種現象。其實,這種現象在高職教育的發展中并非偶然,是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是由于生源的減少和考生對高職教育的偏見引起的,這個現象可能還要持續一定時間。所以,針對這種現狀,首先應該承認差異,通過對學生思想現狀及原因的了解和分析,運用各種方法積極探索合適的解決之道。
(二)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除了生理、安全這些基本的需求之外,還有對尊重的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尤其是面對這些已經考入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他們已經步入成年,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雖然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但是他們具有極強的自尊心,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應多激勵和鼓勵,避免用語不當造成的傷害。即使他們對任務完成的不完全正確或完全不正確,作為教師,除了必要的批評和糾正之外,也要從他們的行為或者過程中去發掘“閃光點”[6],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從點滴到燎原。正如清朝教育家顏元曾提出的“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著名的教育家王陽明也曾經說過:“令教童子,必使之趨向鼓勵,心中喜悅,則其進不能自已。”
(三)善于與學生交流,尋找學生的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善于與學生交流,就能引發學生對老師、課程或者其它方面的興趣點,會使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上老師的授課和課程內容。不同的課程、不同的老師、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方法都能產生良好的交流效果[7]。課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與學生進行交流,例如利用課間、利用微博、利用微信、利用即時聊天工具等。上課過程中,老師也要和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利用授課內容與學生相關聯的一切進行交流,以獲取學生的興趣點。例如在《中藥炮制技術》課程的授課過程中,筆者有幾次利用學生姓名與中藥材名稱的關聯與學生進行特定交流,利用學生家鄉與道地藥材產地進行特定交流,都能很好地聚焦學生的興趣,能夠吸引絕大部分同學的注意力,取得了良好的授課效果。掌握了學生的興趣點,也就能幫助教師更容易找到學生的閃光點。
(四)適時恰當地給予肯定
給予肯定和表揚是賞識教育的主要方法,也正是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心的主要途徑。肯定和表揚必須是針對學生“閃光點”的,而不是隨意的或者盲目的肯定和表揚。所以我們必須善于去挖掘或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記》中曾指出“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為了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有時老師們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為特定學生設立特定問題或任務,以確保他們能夠圓滿出色地完成,以幫助他們建立“閃光點”,再通過肯定和激勵,慢慢找回自信心,并能形成燎原之勢。
(五)全面賞識
賞識教育必須堅持長期進行,不是停留于一時一事的褒獎與激勵,應該堅持長期去做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時賞識教育也應該是全面的,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利用各種途徑各種方式去進行。例如在作業批改時對于書寫認真的或者有創意的都應該給予及時激勵,對于作業完成不是很好的也要認真批改,給予鼓勵;生活上,老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關懷,尤其是對于那些遇到困難的學生,應該及時伸出援手,以幫助學生度過難關。只有這樣,從點點滴滴做起,學生才會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讓班里的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教授的課程,從而喜歡上學習。
三、賞識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加強課堂紀律
現階段,學生生活在信息社會,這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不管是游戲、聊天還是電影電視劇,而高職生的自制力又比較差,所以授課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課堂的紀律,嚴格過程管理[8]。每堂課都進行嚴格的考勤,對于違反紀律的現象要采取恰當的措施及時給予制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授課內容,這是進行賞識教育的前提。
(二)賞識教育并不排斥批評
賞識教育提倡的是正面的肯定,以表揚和激勵為主,但并不是排斥批評,當學生做錯了事情或者違反了紀律時,應本著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大膽批評,但必須注重批評的方式和語氣,不能帶有歧視,更不能挖苦譏諷。不管是表揚、激勵還是批評,都應該是善意的,讓學生樂于接受,而不產生逆反心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接納批評,改正錯誤,健康成長,只有這樣,師生才能保持健康良好的關系,形成良性循環。
(三)賞識教育應有度,過猶不及
賞識教育應該是立足準確,適時適度地進行,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不管是表揚、激勵還是批評,都應該獲得學生本人和班級其他同學的認可,不可一味地表揚,一味地不切實際地表揚不但可能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反而可能讓學生產生厭惡心理或者驕傲自滿的情緒。所以賞識教育必須適度、準確,不能脫離實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總之,結合現階段高職學生的特點,充分運用賞識教育,承認差異、尊重差異、肯定學生“閃光點”,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心和發展動力,幫助學生從失敗走向成功。賞識教育是適應高職教育發展潮流、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教育方法,也是全員育人和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要。
作者:李振清工作單位:濱州職業學院
- 上一篇:醫學高職高專賞識教育論文
- 下一篇:懲戒教育融合賞識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