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在英語課堂的實踐與反思

時間:2022-03-01 08:20:51

導語:“賞識教育”在英語課堂的實踐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賞識教育”在英語課堂的實踐與反思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賞識,是指充分認識到人的積極因素,并加以肯定與贊賞。

一、賞識教育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1.賞識教育能給教學帶來無限的活力。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教師首先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優點。正如朱慕菊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一文中所說:“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和專長;(2)贊賞每一位學生取得的所有進步;(3)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善意;(4)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自我超越”。”賞識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學生的一言一行,通過賞識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這種教育方法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能重塑學生的自信,發現和發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2.賞識能構建一個向上的課堂氛圍。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葉瀾教授曾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英語教師應充分運用賞識教育來豐富自己的英語課堂,利用賞識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3.賞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肯定和鼓勵。對學生每一次良好的表現或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肯定,給學生鼓勵、期待、微笑和贊揚的笑臉,使學生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讓學生的潛能得到自然地流露。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教授托德•威特克爾在《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書中談到贊美的無窮力量:“成功的教師總是想方設法發現別人正確的行為,知道如何贊美他們,讓他們繼續做正確的事情”。曾經我班上有兩個成績相對不理想的學生,開學的第一節英語課,我正領著全班同學讀新單詞,突然發現靠教室后門坐的那兩個學生竟然在課桌里下象棋,當時,我心里本想狠狠地批評他們一頓,但我很快冷靜下來繼續帶讀完單詞,然后馬上要求全班同學抽讀單詞。他們聽后非常緊張,連忙扔掉象棋,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課堂上。我先叫幾個發音較好的同學先讀,然后,再叫他們來讀,聽過前面幾位同學的示范他們也能讀得很流利,他們讀完后我馬上稱贊道:Good!Youarecleverboys!并豎起大拇指,他們不好意思地笑了。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他們在英語課上做和課堂無關的事情。所以,一旦在課堂上發現學生不專心的時候,教師先不要急于去批評學生,應該在短時間內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去制止他們并激勵他們。教師要學會寬容、學會贊美,只有這樣,課堂才會變得生機勃勃,學生才會端正學習態度,正確地對待學習中出現的差錯,有效地激發出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4.賞識性語言能建構起學生的認知欲望。皮格馬利翁效應及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進步、成績的提高能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教師富有“賞識性”的評價語言,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情感。學生的個性不同,接受知識的程度也會有差異,教師對不同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體現出“因人施教”的精神和教學的包容性,讓全體學生都能在民主、平等、寬松、激勵的心理環境中得到健康的發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特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期待與鼓勵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使用鼓勵性、賞識性的語言評價引導學生會使他們產生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所以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采取豐富多樣的賞識性評價語言。例如,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可以用贊許的口吻說Right/Goodidea/Great/Wonderful/Excellent.讓學生在教師贊許的目光中煥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猶豫不決、難以作答時,可以用激勵的口吻說Don’tbeafraid/Bebrave/Openyourmouth.讓他們增強自信心;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時,用一種誠懇的口吻說Itdoesn’tmatter/Thankyou/Iamsureyouarerightnexttime.讓他們不要因此而泄氣。如此幾個簡單的單詞或句子,往往在教師不經意的流露中就能夠改變學生的聽課情況。“積極激勵法”體現的是在精神上、心理上給予獎勵,幫助學生樹立完成目標和要求的信心,激勵其進取心,使其轉化成自身的內在動力,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了這種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就會產生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激勵自己為達到目的努力學習。

二、理性反思,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

1.科學性的教育理念至關重要。“賞識教育并不是表揚加鼓勵,賞識的概念里也有批評。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大膽的批評,奧秘在于‘士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貴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態樂于接受這份禮物。”比如可以批評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像你這樣的孩子怎么會做這樣的傻事,下次你還要代表我們班去參加縣里舉行的英語競賽,你難道不知道你是老師心目中的驕傲嗎?”事實上,要讓學生健康成長,批評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和家長要清楚學生犯錯誤的過程也是他們不斷成長的過程,應該堅持的原則和道理,教師一定要堅持,否則學生便難以形成正確對待人生的態度。2.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避免陷入贊揚陷阱。目前,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學生是“夸”出來。的確,相對于過去的“挑錯”教育來說,“賞識”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創新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不過,現實的賞識教育也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影響著賞識教育積極作用的發揮。賞識學生自然要對學生良好的言行給予稱贊、鼓勵、表揚,但賞識并不意味著不要批評。針對學生言行的不當或錯誤,教師不能為了賞識而曲解賞識教育的真諦,對學生的過錯坐視不理。一個學生做這樣的計算題:What’ssevenandsix?他的答案卻是:It’stwelve.教師倘若不是指出學生的錯誤,反而表揚他:“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確答案。”或像有的教師那樣,對做錯題的學生表揚道:“你錯得很有價值,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話題,謝謝你!”這種“只要表揚,不要批評”的賞識教育,不管出于何種理由,其結果恐怕都只會與表揚者的初衷背道而馳。因為錯誤就是錯誤,任何掩飾遮蓋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再如當學生沒有做家庭作業,教師為了貫徹賞識教育,不敢輕易批評,唯恐批評會打消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結果可能是學生認為這件事并沒什么影響,反而錯上加錯。這里要指出,賞識不等于驕縱,賞識也不是不能批評,只是更應該講求批評的藝術性和技巧性。3.強調課堂中存在的人文關懷。由于情感態度對語言學習的結果有重要影響,英語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妨這樣做:1.倡導“多鼓勵,少批評”;2“.表揚要當眾,批評要個別”,“假如批評一個人我會用電話,假如贊揚一個人我會用廣播。”這是一個著名的國外學者李•艾科卡關于批評的告誡。可見,批評還應注意場合,它直接關系到批評效果的好壞;3.嚴禁在課堂上挖苦、諷刺、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切忌開口就是“我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你們還出錯”,“你們這群笨蛋”,“你們怎么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等之類的話,這樣只會使原本“有聲”的課堂變“無聲”。因此,教師只有讓學生在賞識中學習英語,才能有效地挖掘他們學習語言的巨大潛能,正確地看待他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優點與缺點,降低語言障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自我實現”欲望,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的良好的心態。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學生的成長沒有賞識卻是萬萬不能的。作為學生總難免要犯錯,但如果一味地“賞識”也不行,也要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賞識和批評都需要藝術,恰當的賞識如春風拂面令人信心百倍,朋友提醒式的批評似和風細雨蕩滌心靈讓人誠心接受。如果教師始終堅持“賞識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理念,正確地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我們的英語課堂何愁不大放異彩。

作者:陳文祥 單位:曲靖市馬街鎮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