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審美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1 10:25:48
導語:名著閱讀審美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審美素質又是學生綜合素質里必不可缺的部分。高中時期是學生不斷獲得知識的過程,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美的感受,在閱讀后成功獲取審美體驗,將審美元素滲透到學習過程中,一直是語文教師孜孜追求的教學效果。這里,通過名著閱讀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發現美、追求美,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
一、多閱讀,發現審美元素,理解美學觀念
不同的人讀書,常常會有不同的見解,因此一個人理解審美內涵,常常會帶上個人的主觀因素。如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有人將其看成一部愛情悲劇小說,有人認為是一部封建社會歷史的反映,但我們往往簡單地將其劃分為某一種類型。如果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書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自己的個人批判,就能理解這本名著里面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其中涉及了封建社會的家庭倫理觀念、禮法習俗。也有人簡單地評價林黛玉是一個清高孤傲、倔強刻薄的形象,這是對封建文化的反抗,而不理解其知性懂禮的一面,不理解曹雪芹筆下人物的多面性格。對于這部文學著作,我們要精讀、細讀,準確認識到其中的人物美以及整個文本的悲劇美。比如在閱讀《論語》時,我們要學會鑒賞其中的思想情感,理解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思想體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夫《故鄉的秋》表達了濃厚的自然風光美,以及作者對自然的熱愛;沈從文的《邊城》描寫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的美,凸顯了心靈純凈、人心善良之美。很多名著都帶有著自己的特色和美感,有些顯而易見,有些則需要發現美的眼睛,這需要讀者去深入發掘。
二、多思考,欣賞審美內涵
當然,在名著閱讀中有發現美的眼睛,還要有學會欣賞美的心靈。在欣賞一部文學名著時,要結合各個方面的內容,比如時代背景、作者性情,甚至涉及到哲學、社會學方面的知識等。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的課文《氓》,選自《詩經》,這篇課文最突出的內容是賦比興手法的運用,這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常用的手法,從中我們可以學習欣賞這種手法創作出來的美。再如《楚辭》中的《離騷》一文,體現了屈原的人文價值觀、愛國忠君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要讓其正確的思想觀念嵌入學生的思想之中,構建起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神話名著《山海經》中的神話原型一直留存在人們的心中,其中的神話素材,不斷的被后人加以改造和利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思考,發現一部名著為何能被成為名著、流傳千古的背后原因,學會了思考,其中的審美體驗會上升一個層次。
三、創造審美形象,體現美的意識
教師要對審美意識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審美創作訓練。學生可以嘗試一些美文的寫作,比如在作文時加入神話原型、加入詩詞意境,使人物更加鮮明、烘托文章的整體氛圍。語文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創作文學名著的讀后感,讓學生談談對其中美的理解,讓學生有意識去思考文學、社會、生活與美的關系。另外,還可以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基于自己對文章、詩歌的理解,將自己的感情通過朗誦表現出來。如讀《堂吉訶德》,情感則是激昂悲壯的;讀李白的《將進酒》,則要用充滿激情、豪壯的聲調去誦讀;讀李清照的《聲聲慢》則要用委婉細膩的情感去讀。名著各有其美,所以在理解的時候,要注意區分其中的不同特點。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話劇,通過話劇的形式演繹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寫《陳情表》忠孝的李密形象,熱血愛國的岳飛形象等等,讓學生扮演這樣的形象,無形中向他們輸入了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念,這也是新課標改革下要求的教學目標。通過名著閱讀立德樹人,不僅讓學生得到審美體驗,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還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做人的道理,在潛移默化的美學觀念下影響下規范自身的行為,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
作者:黎藝青 單位:廣東江門市恩平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小學教育理念思考
- 下一篇:審美教育融入現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