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詞審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21 10:30:19

導語:小學古詩詞審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古詩詞審美教育研究

古詩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優秀的藝術表現形式,用文字方式營造優美意境,抒發內心情感,不但是對情和景的單純描寫,更是巧妙實現情景交融,使人讀后能在腦海中浮現出美好的審美意境。那么,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呢?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審美意境

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形兼備,集聲音、文字、圖片、動畫、視頻于一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具象,更好地實現情景交融,充分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文情景之美。例如,在教學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大屏幕給學生播放深秋山間的畫面,呈現農家、炊煙、云霧、紅楓等美好景象,同時配以美妙的音樂,讓畫面與音樂和諧呈現,促使學生直觀感受詩人筆下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讓整個畫面更加豐滿,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

二、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引領學生發現美

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突出教師引導作用,促使學生拓展思維,放飛想象,引導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寫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是對當前景物的描寫,但實際上詩人是在借景抒情,意在通過對孤帆的描寫,展現對好友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用語言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山坡上綠草茵茵,草叢中剛剛嶄露頭角的小花若隱若現,空氣中彌漫著青草鮮花甘甜的香氣,五彩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而這些美麗的景象都沒有吸引詩人的目光,他只身矗立于江邊,一直凝視著遠方,直到江中一葉扁舟逐漸消失在天邊,江水滔滔不絕的翻滾著浪花,似乎詩人心中有淚不停流下,因為他思念著逐漸遠行的摯友,期待與他下次見面的時光……”通過富有感情的語言描述,可以讓學生立即融入意境,深入體會詩人的心中所想,加深學生對詩歌內涵的理解,自然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意境美

由于歷史時代的間隔,以及語言形式的演變,導致學生對于古代詩文的理解有所欠缺,為了讓學生更好領略古代詩文之美,教師應帶領學生反復誦讀,首先要熟讀詩文,然后對詩文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在熟讀過程中對詩文情感達到準確把握的程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其中,理解詩文中蘊含的美感。例如,在教學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下作者所處的年代與創作背景,讓學生對詩文情感基調形成基本認知,然后教師應著重講解杜甫為國為民在安史之亂中所遭受的危害,引導學生感受杜甫報國無門的焦慮,以及對百姓生活的擔憂之情。這樣就可以為安史之亂之后杜甫情感的釋放奠定基礎。安史之亂平定后,詩人在成都草堂寫下此詩,整篇詩文一字一句都各臻其妙,其中的“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都是輕快明亮之物,體現了詩人對于戰爭結束的喜悅之情;但是隨著詩人情感的轉移,寄托了他對仕途不達的失落之感,本詩表面雖然描寫了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是卻充分展現了詩人一心為國為民卻只能在家中耕讀的落寞之意。通過情感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促使學生更加懂得杜甫崇高的情懷。

四、利用詩歌空白,豐富學生想象力

詩歌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與跳躍性,雖然詩歌在語言上看似意象羅列,但是所滲透出來的情感卻使之產生了藝術空白,這些空白往往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價值,需要我們揣摩、分析和填充。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和喚醒”,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立的審美意識,所以教師要充當好激勵者與喚醒者,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主動投入詩歌藝術空白的再創作當中。例如,在教學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教師應提醒學生結合以往生活經驗,用比喻的方式形容瀑布,有的學生說:“瀑布像一條騰飛的巨龍俯沖而下”,由此可見,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才能不斷拓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獲得自我欣賞的審美體驗。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不但要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詩詞意境,而且要發揮想象創造新的形象,這樣才能達到表達美、創造美的教學目標。

作者:崔惠芳 王春燕 單位: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太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