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移動學臺構建模式

時間:2022-07-16 11:06:46

導語:社區教育移動學臺構建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教育移動學臺構建模式

摘要:社區教育學習平臺存在可視化程度不夠、交互性弱等問題,制約著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構建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遵循易用性、一致性、導向性原則,從學習內容、學習互動、學習評價等方面進行框架設計,以更好地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構建模式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注重終身學習,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加快發展社區教育。社區教育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陣地,而社區教育學習平臺是社區居民獲取學習資源的主要渠道,也是社區教育進行信息化變革的重要依托。目前,社區教育學習平臺在教育資源質量和學習信息設計方面處于“非精益化”階段,制約著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移動學習已經成為在線學習的普遍趨勢。作為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微學習于一體的服務模式,移動教育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社區教育與移動教育相結合,將有利于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拓寬學習資源的選擇廣度和提高社區居民的學習深度。當前,如何科學、有效地設計和構建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文獻綜述

課題組對近10年的文獻進行檢索,以“社區教育”和“移動學習”作為關鍵詞,剔除學術性不強的文獻,通過Citespace軟件將最終得到的1000篇有效文獻繪成關鍵詞共現圖并進行詳細分析。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老年教育等是社區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題,而社區教育所涉及的數字化學習、互聯網+、信息技術等也是其中重要的研究主題。關于移動學習方面研究頻率較高的是智能手機、教育信息化、移動教學、教學模式、學習者、微學習等關鍵詞,研究領域包括理論深入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因素和外部因素。以“社區教育”和“移動學習”作為共同關鍵詞進行檢索時,相關研究成果較少。社區教育作為開展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與移動學習相結合,對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具有積極的影響。唐燕兒等認為當前社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數字化的學習資源不能滿足社區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建立社區移動學習網絡平臺和移動學習資源庫能夠縮小社區間和社區階層間的差異。彭梓涵等發現移動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社區教育模式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間接途徑,要不斷為社區居民提供數字化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多元化的學習教育資源和開放化的學習平臺。老年教育作為一種非正式的社區教育模式,與移動教育相結合,既滿足了老年人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彌合了與青年群體的數字鴻溝,提高了老年人的學習熱情。當前,傳統的社區教育中社區居民參與度、教育資源利用率普遍較低,引進移動智能終端,可以使學習資源獲取速度更快、學習過程更加靈活、學習互動更加頻繁。Park、Soyoung認為移動學習被廣泛應用于MOOCs、TEDTalks和YouTube,大多數內容都是以流式視頻格式的形式呈現,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習者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移動環境下持續學習。在移動學習的設計方面,小屏幕的移動設備亮度較高;移動學習內容由小型短單元組成,音頻簡短、格式一致。Park、Soyoung還提出為移動學習者提供微小化的分段內容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習。他們從確定SPAT的學習材料、分析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的學習環境、移動可用性測試、不同場景模塊的設計、完成模塊開發后的形成性評估和實施、學習有效性和移動可用性的總評估測試等方面研究設計了SPAT模型,并且每個SPAT模型是包含圖片、音頻和文本元素的結合體。綜上可知,將移動學習融入社區教育,對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提高學習參與度等都具有積極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與移動學習的深度結合,還需要從移動學習內容、學習互動、學習評價等方面構建與完善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幫助全體社會成員自由、平等地選擇和分享各層次公共教育資源。

二、社區教育學習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

江蘇學習在線、浙江終身學習在線、四川省社區教育網絡平臺等主要依托電腦客戶端提供課程,課程資源的制作也要依據電腦客戶端的設置參數。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原有的社區教育學習平臺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習者的多終端學習體驗,學習平臺的功能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學習內容可視化程度不夠

學習內容是學習者進行社區學習的基本元素。目前,社區教育學習平臺在制作教學資源時,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移動學習設備的特性缺乏有效分析,出現頁面排版錯亂、圖片像素過低、視頻容量過大、畫質清晰度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習內容可視化程度不夠,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和學習資源利用率。

(二)學習平臺交互性較弱

社區居民通過線上學習平臺進行學習互動,是社區教育實現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媒介。然而,當前社區教育學習平臺的互動主要以簡單的文本呈現,缺乏圖片、音頻等多元化要素,教師不能及時接收和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且課程對應的討論群互動功能不完善、交互性較弱。

三、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原則

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是為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要,依托互聯網和通信技術,提供豐富教育資源和優質教學輔導的綜合性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通過構建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社區居民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學習,學習方式更加高效、便捷。在構建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時,需要關注學習者、學習內容、學習工具、學習過程引導等重要元素。

(一)易用性原則

所謂易用性是指易于學習和使用,可以降低記憶難度。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構建的易用性主要體現在:在學習內容設計上,主題內容之間具有一定的重復性和相關性,增強學習者的學習黏性;在學習內容呈現上,選擇簡短化、片段化的方式;在學習場景設計上,模擬現實場景經歷,貼合學習者的現實生活,提高學習吸引力和學習投入度。

(二)一致性原則

所謂一致性是指不同事物的基本特征或特性相同或者相似。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移動學習平臺特性與移動設備特性一致。移動設備是進行社區教育移動學習的重要工具,在移動學習平臺構建過程中,要充分根據移動設備的類型、顯示屏幕的尺寸和分辨率、屏幕展示的信息量、可的內容形式、內存容量等構成元素,設置學習平臺的技術參數。

(三)導向性原則

所謂導向性是指根據教育目標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的導向性主要包含心理導向和學習方式導向。社區教育的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要基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認知能力,從心理學角度,通過對話、疏導、榜樣效應等方式,促進學習者將學習內化為自覺行為。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學習者學習任務的完成率和正確率,給予其積分獎勵、精神贊賞等形式的激勵,引導學習者主動學習。

四、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模式

(一)總體框架

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該平臺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和全面化的終身學習服務。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應為學習者提供教學活動、教學成果評價等方面的高效服務,必須對學習內容、學習互動、學習評價進行模塊設計。學習內容、學習互動和學習評價模塊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如圖1)。學習者是學習平臺的主體,年齡段不同,具有不同的職業、學歷和興趣愛好,社會差異性較大,在構建移動學習平臺時應當以學習者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高效構成移動學習過程。學習內容是完成學習過程的基本要素,具有可視化、片段化和空間化的特征。學習者通過不同的移動設備,在不同的學習地點(如社區教室、辦公室、戶外等)進行課程學習,完成課程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互動主要基于移動學習平臺,實現教師、學生、技術三者間的互動,互動的內容和形式隨著互動主體的差異而變化。對學習成果認定要制訂相應的評價機制,并根據不同等級的評價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更好地引導和鼓勵學習者低消耗、高效率地學習,同時,根據學習效果的反饋進行學習內容、學習互動等方面的再設計,從而達到持續的有效學習。圖1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總體框架

(二)學習內容模塊的框架構建

學習內容模塊是基于學習內容能夠獨立發揮一定功能的學習平臺子系統。其中,學習內容包含動靜態圖片、文本、音頻和視頻等獨立元素或者整合元素。視覺交流是促進學習者進行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包含靜態視覺和動態視覺。學習者通過靜態視覺(如圖片、文本等)和動態視覺(如視頻、電影等)獲取學習信息。圖片的顏色和形狀、文本內容的可讀性、視頻剪輯的時長和格式大小等都影響著學習者感知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依照學習內容的組成特征,學習內容模塊框架的構建需遵循學習畫面可視化、學習主題片段化、學習模式場景化的原則。首先,利用視覺虛擬技術對學習界面的視頻、圖片等內容進行視覺設計,形成感官化的視覺框架,提高學習畫面的可視化程度,便于學習者持續有效地長期記憶;其次,移動學習需要將學習內容分為若干個學習主題,每個學習主題分為較小的學習片段,從而提高學習吸引力和學習任務完成率;最后,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根據學習者、學習目標等要素進行分析,結合時間和空間元素,生成與學習需求相匹配的學習場景,便于學習者快速切換場景,對所需知識即學即用。

(三)學習互動模塊的框架構建

學習互動模塊是圍繞學習目標,各學習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有效學習活動的交互子系統。社區教育移動學習平臺的學習互動模塊包含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互動、學生與技術互動、教師與技術互動等五個版塊。師生互動版塊,包含教師講課、PPT展示、學習視頻講解、教師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師生互評等。生生互動版塊,包含觀察模仿、學生對話、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相互評價等。學生與學習內容互動版塊,包括下載學習內容、編輯學習內容、完成課程作業、上傳課程作業、參加課程測試、匯報或展示成果作品等。學生與技術內容互動版塊,包含查閱、點贊、標記、收藏、評價、留言、保存、轉發、、投票等。教師與技術互動版塊,包含制作教學資源、課程場景設計、統計數據、數據分析、作業測評、習題講解、學習評價等。同時,教師和學生在利用移動技術進行評價、留言等操作時,不僅需要簡單的文本編輯,還需要由音頻、圖片、視頻等不同內容形式組成的混合編輯,從而讓互動過程更加生動、形象。根據多元化的學習互動反饋,教師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資源,引導學習者高效學習。

(四)學習評價模塊的框架構建

學習評價模塊是按照學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數據統計、內容分析和總體評價。移動學習平臺的學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三個方面:(1)課程資源學習能力指標;(2)學習協作交流能力指標;(3)評價能力指標。對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有利于優化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質量。課程資源學習能力指標,包括是否按照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學習、在線學習的次數及時長、是否按時完成課程作業、是否及時上傳課程作業、上傳資源和下載資源的次數、是否定期參加單元測試、期末考核成績等;學習協作交流能力指標,包括參加討論的次數及時長、發表言論的次數及時長、向教師和同學進行提問和答疑的頻率、及時答題及發言的頻率、參與投票及評價的次數等;評價能力指標,包括是否對自身學習過程做出科學客觀評價、是否根據他人評價進行改進和完善、對他人學習過程提出科學客觀評價、對教師教學過程提出科學客觀評價、對其他人的行為再次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等。在學習評價過程中,平臺根據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表現實時把握其學習狀態,并根據完成情況對其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機制,如點贊動畫、積分獎勵、學習排行榜、獎品兌換等,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作者:游鴦 單位:江蘇開放大學招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