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時間:2022-04-16 05:39:43
導語: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學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自1993年成立以來,其人才培養目標一直以傳統的英語語言為主,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較強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寬廣的知識面,并能熟練地用英語在教育、經貿、農業科技、文化、旅游、涉外企業及外事等部門從事教學、翻譯、研究、管理、文化交流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國際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企業需要商務英語方面的專門人才,而傳統英語專業畢業生的知識以英語語言文學為主,商務知識欠缺且零散、僵化,學生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2〕。
2.教學體系及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傳統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目前的教學體系及課程設置仍以英語語言文學為主,主干課程包括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語法、英漢口筆譯、英語寫作、英美文學、語言學導論、英語教學法、科技英語翻譯等。“綜合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的學分數占總學分的比例為70.9%。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需要,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也開設了商務英語選修課程,包括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外貿函電、商務溝通、經貿報刊閱讀、經貿口譯,這五門課程僅10個學分,占專業方面課程總學分的20%。商務英語教學主要側重于商務知識的傳授,且總課時數偏少,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夠系統、完備,再加上缺少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商務技能沒有得到培養,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要求。
3.師資力量不均衡
商務英語是一門新興學科,它包括語言和商務兩個領域,是涉及到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交叉學科〔3〕。新的學科對師資力量提出了新的挑戰。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既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能夠給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又要有系統的商務知識和豐富的商務實踐經驗。但是,目前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教師共38人,其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英語語言專業或英語文學專業畢業,缺少商務背景知識,也缺少運用商務英語的實踐工作經驗;他們在英語語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但是在許多專業的商務問題如詢盤、支付、貨運、商務演講等方面卻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目前,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的師資隊伍中只有兩名教師具有英語專業和商貿專業的雙學位,這樣的師資力量極不均衡,遠遠不能滿足商務英語教學的需要。
4.學生實踐機會少,實訓基地不足
英語專業學生的實踐機會少、時間短,使得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學校與企業缺乏有效溝通和長期合作,致使學生很少有機會到外貿、外企、私企等單位去實習,走出校門與踏上工作崗位之間沒有實現有效的銜接。一方面是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大學培養了很多英語專業的人才,可是真正需要英語語言或文學的崗位卻是少之又少,基于這樣的矛盾現狀,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必須找尋新的發展方向。
二、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策略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最新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指出,英語專業課程分為英語專業技能、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三種類型〔4〕,其中第三種類型的課程即相關專業知識的課程包括有關外交、經貿、法律、管理、新聞、教育、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課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應適時地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根據近幾年就業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2006年招聘單位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程度依次為:英語專業、英語+其他專業、其他專業+英語;而2010年順序則變為英語+其他專業、其他專業+英語、英語專業。可見,21世紀迫切需要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新時代呼喚口徑寬、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的新型外語類人才。隨著山西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和各種會展活動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校英語教學應確立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基本功、寬闊的國際視野、專門的國際商務知識和理論,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在國際環境中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工作的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5〕。
2.優化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根據英國商務英語專家NickBrieger的觀點,商務英語應包括語言知識(languageknowledge)、交際技能(communicationskills)、專業知識(professionalcontent)、管理技能(managementskills)和文化背景(culturalawareness)〔6〕。傳統的英語專業課程為學科基礎課加專業課,主要側重于學生英語語言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高。在新的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商務英語課程的設置構架應為英語加一定的專業知識,即語言技能+商務知識+人文素質。其中,語言技能包括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商務知識包括基本的國際商務知識和業務操作能力;人文素質包括較寬的知識面及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因此,在英語專業的課程方面,應合理設置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知識和技能課,以增強畢業生的擇業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適應專業職業崗位的要求和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目前,在太原理工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及選修課的部分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而商務知識及人文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借助選修課程。其中,綜合基礎課及學科基礎課程即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課程所占比例偏高,這固然能夠體現其學科的完整性,也能夠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本功,但是在經濟發展及社會對人才需求出現新情況、新變化的時候,過于強調學科的完整性會減少對學生具體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因此,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可以適當減少選修課中語言技能課程的比例而適當增加商務英語知識及人文素養課程的比例;應該突出商務英語的特點,形成以商務英語知識課程為主、人文素養課程為輔、語言文學類課程為支撐的選修課格局,使其比例成為5:3:2,即商務英語課程占50%,人文素養課程占30%,語言文學類課程占20%;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網絡調研等方式了解用人單位及學生的需求,增開一些對學生就業有幫助或者對學生知識和能力有促進作用的課程,如國際商務談判、商務禮儀、外貿單證實務、電子商務等,使專業方向模塊的課程更系統、更完備,從而增強學生的擇業能力和競爭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使其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3.培養“雙師”型教師
培養商務英語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對高校英語教師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培養復合型人才,教師必須首先是復合型人才,即“雙師”型教師,需要具備專業課程的教學能力與第二語言表達能力。為了適應日益開放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英語教師素質提出的要求,需要教師增強商務英語專業的最新知識和理論儲備,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及實踐能力。提高教師本身的理論及知識水平,可采取多種培訓模式與專題講座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夠達到“雙師”的要求。學校可選派教師到商務類專業突出的院校如對外經貿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校學習商務類課程或攻讀商務類專業的學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選派部分優秀骨干教師去國外考察、學習、進修相關商務課程。學校可以從相關企事業單位引進所需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學中更重視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采取案例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累經驗、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學校也可依托外籍教師資源,特別是有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相關學歷背景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學校還可以在行業內聘請兼職教師以優化師資結構,充實師資隊伍,從而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使他們能夠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4.建立實訓基地
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除了要有明確的目標、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優秀的師資隊伍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及熟練開展業務工作的能力。因此,學校要建立校內、校外的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鍛煉機會,讓學生在學業和就業之間搭起一座過渡的橋梁,使學生自信、從容地走上工作崗位。學校在校內可以憑借現有的教學設備,如語音室、機房等開展商務英語口譯等實訓活動,也可在校辦企業中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在校外,學校要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聯系,為學生的實踐環節提供更多的機會。近幾年來,隨著山西省經濟的騰飛,山西省會展業也獲得了蓬勃發展,每年的山西太原煤炭博覽會、平遙國際攝影節,以及山西旅游博覽會和中部投資博覽會等為山西省高校提供了大量的實習機會。太原理工大學及山西省其他高校都應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與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環節中來,以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作者:李言實張慧工作單位: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商務英語功能語言研究
- 下一篇:鄉黨委書記述德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