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譯策略

時間:2022-06-13 03:35:01

導語:商務英語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譯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譯策略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對文化傳承與發展意義重大,同時文化又一定程度上關系著人們的語言屬性與語言習慣的變更,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文化差異因素影響下,各國的語言習慣存在很大的不同,于是商務英語的翻譯也顯得異常艱難。中國與英語國家無論在哪方面,都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差異性因素,特別是文化因素方面,正確理解并科學認識這些文化差異性,才是新時期商務英語翻譯的新出路。

一、商務英語翻譯中中英文化因素的差異性

1.風俗習慣的差異。中國傳統的民族風俗習慣滲透著“尊卑貴賤”的儒家思想,這種文化觀念與民族風俗使中國人較英語國家更為保守,“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思想影響著中國文化發展,成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中國孩子起名時要忌諱,不可與父母重字,可以隨便問人年齡等等。而這種文化風俗在英語國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英語中沒有名字忌諱現象,而在英語國家進行寒暄打招呼時,是特別忌諱問人年齡的,這是極大的不尊重。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雙方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使商務英語在翻譯過程中更加注重民俗習慣的差異性。2.顏色文化的差異。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與英語國家在對顏色的理解與運用上也不盡相同,這就是顏色文化差異。例如,英語國家的人們往往不能理解中國詞語“紅白喜事”中的“白”是什么意思看,于是他們在翻譯時往往意譯為“dingsandfuneral”,即婚禮和喪禮。相比之下,外國人在辦喜事時往往穿上圣潔的婚紗,此時的“白”代表著純潔、圣潔,與中國就大相徑庭了。再如,在漢語中“黑black”是邪惡的,但在英語表達中“intheblack”寓意盈利。因此,商務英語翻譯應注重顏色文化的差異性。3.物質基礎的差異。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由于物質生活基礎較西方國家低下,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們崇尚心理,人們敬天、敬地,敬神,以期改變已有生活狀態。中國的多神崇拜思想使其“以虎為神,以龍為神”,“dragon”在中國有“吉祥”“高貴”“神圣”的文化意義,但在西方“龍”是“邪惡”“兇狠”的象征。當然由于物質基礎與生活環境的不同,中國人在語言表達上更為含蓄隱忍,而西方國家則更加大膽開放。中國人對一些不雅現象要避諱,或用稍微文雅的詞代替,而英語國家在表達上則會直接呈現,毫不隱晦。另外,除了物質基礎差異之外,還有心理特征差異,數字文化差異等,在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

二、基于文化差異的商務英語翻譯有效策略

1.翻譯中要探尋中英文化的契合點。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培養翻譯者的跨文化翻譯意識,促使其在翻譯中探尋中英文化的契合點尤為重要。不同國家都存在一定的文化禁區,可能一些因素在一個國家呈現出美的價值和意義,但在另一個國家便成為完全相反意義,因此,翻譯者在翻譯時一定要把握好文化差異性,保持謹慎小心的狀態,避免尷尬和歧義現象的出現。翻譯要在尊重文化差異性的基礎上,尋求雙方文化的精神契合點,讓兩種文化在時盡可能接近,或者通過藝術手法使帶有異域色彩與格調的詞匯在翻譯時在翻譯作品中再現,而又使翻譯作品內容、語言等方面不失和諧與優雅。例如,在對商標“zephyr”進行翻譯時,譯為“和風”,便是找準了中西方文化契合點。再如,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在征集英文商標時,經過反復的對比與考慮,將目標鎖定了“GoBelieve”。“GoBelieve”這一翻譯語不僅在聲音上與“狗不理”相似,同時該商標也讓英語國家民眾產生一種依賴與美好的心理感覺。2.在文化融合背景下優化漢語文化。隨著全球經濟商業化進程的加快,商務英語方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詞,如“T恤衫”等,這些詞大多是通過音譯、意譯或半音半意、音譯外加漢語鏈接等途徑實現的,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要在文化融合背景下優化漢語文化,巧妙運用音譯、音意譯、英漢結合等翻譯方法。當然,隨著文化融合的不斷加快,很多詞匯被借用到英語中,如基于中國傳統武術的“Kongfu”和基于太空科技的“taikonaut”。總之,多樣化的新詞匯在文化融合與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譯者因此要時刻保持開放性的翻譯心態,優化漢語詞匯系統。在語音、語法與構詞方面進漢語繼續純化與美化,使其在符合英語國家文化的前提下,不斷滿足中國人的審美、價值、倫理等方面的文化需求,同樣使漢語更好地為商務英語翻譯服務。

綜上所述,影響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因素主要有風俗習慣差異、顏色文化差異、物質基礎差異、心理特征差異、數字文化差異等,翻譯者只有透徹了解中英文化差異性,在翻譯中盡可能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的歧義與錯誤現象,最大限度地使商務英語翻譯成為促進雙方商業與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為雙方帶來更多利益。

作者:沈陽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