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商務英語交流類課程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06 10:12:23
導語:高職商務英語交流類課程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就業方向多為企事業單位的涉外服務崗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新興職業應運而生,但支撐學生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順利就業的真理是不變的,即掌握用中英文進行有效社交的能力,訓練員工之間有效交流的系列課程亟待改革,這關系到學生進入社會后人際關系的營造和職業生涯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員工之間交流;就業;課程改革
2014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明確了我國職教事業的方針,即“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因此,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要把握個體的學情及區域政策,動態定位育人目標,突出學校特色優勢,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還要引導受教育者提高關鍵能力、敬業樂群,用良性溝通營造舒心的工作氛圍,及早認清就業壁壘,從人文情懷入手,增強自主修身的動力。
一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業的壁壘
1.不能將專業課與通識課有機結合
依照教育部要求,通識課約占高職課程總量的1/3,不乏法律、就業、軍事、藝術、體育等與職業生涯密切關聯的課程。然而,通識課班型大、互動有限,學生不能有效地將博雅常識升華為身心修養,專業課教師則因通識課擠占課時而感到憂慮。但用人單位卻反饋專業課和通識課應辯證統一,雙方融合得越好,學生越易獲得老板、同事和客戶的認可。許多教研團隊會定期召開論證會,邀請行業、企業專家研討和修訂教學計劃。專家普遍認為,五常管理、溝通協作、信息處理、解決問題、創新創業、禮儀文明、高效執行等員工之間交流的能力將決定職業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具備語言文化優勢,若接受專業課和通識課有機結合的教育,將贏得更多的擇業良機。
2.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構筑新一輪對外開放格局,急需跨文化交際人才。商務英語是專業學科,不是為某熱門崗位定制的專業,更不是為理論研究開設的學科。許多院校將商務和英語簡單累加,兩者各自為政,學生無法靈活勝任崗位群的工作;且現行的高職課程體系偏重純語言技能,忽視工作情境,校內學制較短,學生基礎較弱,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強;現有的教學實踐與大環境需要的外向型知識和技能相差甚遠。在市場選人才而不是人才選市場的今天,教學應發揮專業特色,突出職教實用優勢,介入行業國際標準、企業機構設置、產品使用規程等真實素材,微觀上將課程實訓轉化為就業本領,宏觀上將智力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
3.不能將職業生涯教育常態化落實
高職畢業生中既懂商務又通英語,既具國際視野又具草根精神的一線人才尤為奇缺。教學應將學生培養成德技雙修、朝氣蓬勃、果敢進取、不畏擔當、寬容合作的人才,即使年齡閱歷增長、社會角色變化、壓力挑戰復雜,他們仍不忘初心,發揮正能量。職業生涯教育重在習慣養成,但理論灌輸效果不佳。學校可引進企業績效考核機制,通過專人把關、明細獎懲,并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規范實施保障,廣泛推行角色扮演,讓“員工們”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自覺遵守考勤,自主學習創新,自發協同互助;讓“老板們”通過項目驗收,挖掘新理念,優化教學管理。
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員工之間交流類課程的設計框架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團隊可設計整體的課程體系,框架包括員工與企業、員工之間、員工與客戶三大類專業必修課,皆用英文授課。員工與企業類課程重視日常工作的實務處理,員工之間類課程培養人際關系與促進職業發展,員工與客戶類課程提高商務能力與團隊業績。各類課程將編織成一張縱橫交錯的網,保證先修課程提高聽說水平、進階課程鍛煉處事本領、后續課程凝聚商務常識。
1.工作場所交流
工作場所交流是員工之間交流類課程的先修課程,包括語言及非語言形式。學生要借此了解企業章程和生態環境并學會建立良好的同事關系。第一,課程針對職場高頻會話和應用文,訓練基本辦公技能。第二,團隊合作交流在子項目驅動中不可或缺,可將小組實踐作為課后作業。第三,企業講求和而不同,當員工與不同種族、性格、層級、部門的人交流時,“破冰”技能十分必要。第四,助理、秘書等工作需要考慮周全,課內實訓要鍛煉組織會議能力。第五,涉外企業存在時間安排緊迫、既得利益差異、員工對規則理解不同等因素,誤會不可避免,解決沖突的技巧要得到體現。此外,學生可隨時掃描教材上的二維碼,鏈接動畫、微視頻,實現基于APP的交互式翻轉課堂。
2.企業與社會
企業與社會是員工之間交流類課程的進階課程。通過學習企業日常要務這一章,學生可認知企業的經營目標、各部門的員工職責。商業社會內部原理這一章以案例分析為主,學生討論行業游戲規則,通過雙語圖表描述訓練,增強邏輯分析能力和語言輸出技能。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這一章可借鑒O2O模式,教師啟發學生課下上網查閱資料、獨立思考,課上集思廣益、進行頭腦風暴、繪制行動導圖、提煉綱要、講演成果、相互點評。最后一章是企業所有制形式,所有制形式決定了企業的生存方式、內部文化及員工工作強度和態度,由來自不同企業的人事經理講授相關內容,學生還可以通過參觀等方式對企業產生更直觀的印象。
3.管理學基礎
管理學基礎是員工之間交流類課程的后續課程,包括管理層次及范疇、管理功能、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管理并非高高在上的意識形態,而是關乎每名員工的日常事務。商務活動的對象不僅是與自己習俗迥異的外國人,還有身邊的同事。優秀的員工首先要管理好時間、內務和情緒,理解廣義管理的概念,并得體地實踐,讓“好教養”成為個人標簽,提升信譽,贏得更多賞識和尊重。同時,師生對企業組織形態、生產服務系統、人事財務規章等實例進行探討,將教學與就業緊密契合。教師還可以借助社團的力量,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或公益活動,讓學生在換位思考中掌握管理的必要技能。
三課程改革體系的保障機制
1.加強校園軟硬件建設
大數據時代,學校保證學生接觸到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內實訓的前提下,可借鑒網上資訊激發新點子、設計新方案,既激發學習興趣,又培養創新創業觀念。成立對外營業的國際人文交流中心,定期邀請社會精英來校開講壇,組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外事團隊,輪流到實訓基地勤工儉學,仿照電商模式接單,把商務英語專業打造成學校新名片,降低就業成本,使高年級學生在真實場景的交流中,端正職業態度,樹立精品服務意識。
2.鼓勵專業對外開放
高職院校對外開放涉及校企合作、校際協作、行業聯合、職業培訓、社區服務等層面,學生從青少年成長為優秀員工的過程離不開各方的努力。學校具備前瞻性、包容心和責任感,保證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抓住外事接待、旅游陪同、商務談判、國際貿易、廣告宣傳、會展策劃、招商引資、雙語教育等實習機遇,上崗時應對自如,體會到事業的幸福感。開放的環境還有利于鞏固師資科研實力,加速地方經濟發展,讓“雙師”不僅語言扎實,還能勝任對應行業的典型工作群,對產業升級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員工之間交流類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是該專業整體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院校實現學生高質量、寬領域就業的先決條件是以人為本、調動潛能、提高素養。教師在合力創建現代高職教育體系的每個階段,都要敏銳捕捉經濟發展趨勢,關心中外相關行業的發展動向,從實際出發,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出在工作崗位中交流自如、熟悉企業與社會運行體制、掌握管理基礎技能的復合型跨文化交際人才。
作者:孫云花 單位: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孟源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和人的發展——學習《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體會[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4):1~4
[2]顧驍南.“一帶一路”人才需求與商務英語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5(20):122~123
[3]竇菊花、文珊.基于APP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5):162~167
- 上一篇:商務英語校企行協同技能認證機制研究
- 下一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