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信息素質教育思索
時間:2022-08-01 11:49:00
導語:大學信息素質教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將人類帶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當今社會已成為信息化的社會,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核心要素,而精通信息技術的人才又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由此看來,信息素質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高校是培養各類人才的搖籃,然而目前,我國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與成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信息素質與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
1.1信息素質信息素質這一概念由圖書檢索技能演變發展而來。早在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PaulZurkowski)在美國國家圖書館信息科學委員會所作的報告《信息服務環境、關系和優先權》中就提出了信息素質這一術語,并將信息素質定義為: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而在現在的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素質是利用各種信息工具收集、獲取、評價、整理、組織和信息的綜合能力,含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多個方面。
1.2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高校信息素質教育關系到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信息素質教育是一項工具性課程,旨在根據信息環境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和要求。通過信息素質教育,大學生應具備信息處理技能,知道如何收集并獲取信息,如何篩選、鑒別和使用信息,該怎樣遵守信息道德;通過信息素質教育,大學生不僅在校學會如何學習,更能使這種信息能力成為一種終身受用的能力。
2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1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成為主導,信息技術是知識創新的關鍵因素,信息將是人類駕馭社會、駕馭市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校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信息素質高、信息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將對我國國民經濟信息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2信息素質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更需要的是具有自我獲取知識、更新知識能力的創造型人才,高校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和處理知識、靈活運用和創造知識的能力,因此,以培養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為主的信息素質教育就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3信息素質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基礎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展、不斷前進的動力。在現代信息社會,衡量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大小,主要看其擁有的信息量、對信息的檢索能力和能否有序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信息。只有培養和早就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有效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3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
21世紀,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時展的必然。目前,我國高校信息素質教育歲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存在許多問題。
3.1教育模式不合理我國高校對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缺乏完善的規劃和部署,對信息素質教育不夠重視。高校大學生只能在文獻檢索課中接受信息素質培養,但目前我國高校關于文獻檢索課的安排和設置并不合理,大部分高校把文獻檢索課設置為選修課,這樣一來,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學生僅僅為在校生的一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也不會去重視;有些高校把文獻檢索課設置為必修講座,雖然是必修,但往往是大班授課,學生人數眾多,課時有限,不便于實踐指導。
3.2資金的制約信息素質教育的課程離不開利用計算機的實踐操作,目前我國高校的多媒體教學區普遍存在著計算機數量不夠多,計算機供不應求等問題,為人數稍多的班級授課,很難保證學生人手一臺機器,這樣一來,上機實踐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除機房等場所以外,學生也沒有足夠多的機會利用網絡資源,這也導致了學生的信息意識淡薄。
3.3教學體系和教學資源單一目前,我國高校文獻檢索課的講授多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不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上講授內容也多局限于本校所購買電子資源的使用方法,并不能真能培養出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意識。此外,文獻檢索課的教材內容編排也不夠合理,大部分教材過于專業和復雜,不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3.4師資力量稍顯薄弱高校從事信息教育的老師本身的信息素養也有待提高。教授文獻檢索課的老師多為圖書館館員,雖然在圖書館開展文獻檢索教學得天獨厚,但館員中的大部分并非讀信息情報學專業,一般都是工作后逐漸接觸信息情報學,一定程度上缺乏將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獲取和信息利用整合貫穿于教學的能力。
4關于改進信息素質教育的幾點想法
4.1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首先,大學生的信息素養不應只在文獻檢索課上培養,各專業各門課程的老師都應該是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引導者,應引導學生多利用課本以外的各種網絡工具收集并獲取所需信息。此外,大學生入校后應接受一系列全面、系統的信息素質教育,而不僅僅是通過有限的文獻檢索選修課或幾學時的必修講座,應針對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課程安排,采取嵌入式的文獻檢索教學方法,把信息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貫穿于高校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中。
4.2加大信息素質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對計算機和網絡數字資源等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資金的投入力度,多媒體教學區域的機器數量不夠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的需要、除了機房外學生沒有更多機會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機器陳舊硬件設施維護跟不上、數字資源的種類單一不夠豐富等,所有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利用信息資源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4.3進一步優化教學理念和方法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模式有待改進,應構建合理的信息素質教育體系,逐漸變以老師講授為主導的授課方式為以學生小組討論實踐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培養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引導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教學內容要及時更新,并多與學生的專業教師聯系,多用與學生專業有關的案例,使之不但能適應信息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更能與學生所學專業學科相結合。
4.4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高校教授信息素質的老師更應該時刻走在信息時代的前沿,應不斷加強和兄弟院校的聯系和交流,不斷學習,多參與信息素質教育有關的培訓或繼續教育,逐步鍛煉和培養自身的信息素質,提高自己將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獲取和信息利用整合貫穿于教學的能力,使自己成為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帶頭人。
5總結
綜上所述,21世紀是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素質作為大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已越來越受到關注。高校只有加強對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才能提高其創新能力,因而才能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以培養出國民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端人才。
- 上一篇:教務管理系統網絡安全問題
- 下一篇:市容局工作總結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