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思路
時間:2022-03-31 03:28:55
導語: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
近年來,各高校在不斷地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但仍受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①素質教育實施不夠完全。在教學過程中沿襲了中國傳統教學觀念和方式,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播,輕能力培養,導致學生只滿足于考試成績;②學生缺乏創新精神,科研欲望,參與創新活動和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③課程設置不合理。一些專業課程設置落后和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輕視實驗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創新活動和科研活動也會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④師生交流開放程度不夠。高校教師只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缺乏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2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
中國傳統教育觀念是“傳道、授業、解惑”[3]。目前高校的教學內容普遍都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普遍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學得較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與遵從意識,忽視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
1.3創新和科研機制落后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和科研活動投入不足,資助經費少,實驗設備陳舊以及實驗器材與當前高端科技完全脫節,吸引不了大學生創新和科研活動的興趣,更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需要;多數學校無法為學生提供實驗平臺和實踐基地,實踐機會和科研機會不足,嚴重阻滯了大學生創新和科研活動的進行,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4-5]。
2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6]。素質教育則是指一種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素質教育模式下對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加強當代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增強素質教育觀念
創新意識、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和創新文化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四個基本要素[7]。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實踐,實踐教學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8]。素質教育觀念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應該基于加強實踐教學工作條件的支撐、充實優化教學隊伍、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支持學生進行科研實踐訓練等[9]。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高等教育要積極順應時代需要,結合實際開展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是全面實施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10]。因此,高校要把素質教育觀念貫徹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既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在保證完成實現高等教育總體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訓練;教學方法上,既要注重對學生的共性培養,也要培養學生的個性;把增加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活動、創新活動納入教學計劃。使大學生課堂內外都能長見識,增才干,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2改革教學體制
建立規范適應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要求的新型實驗教育體系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非常必要[11]。教學體制改革要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方式上著手[12]。課程內容是保證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基礎,教學方法則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手段[13]。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同時,創立新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方式。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科研動態,推動學生去思考,去創新;高校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開展各種學術講座、開設創新系列學術報告會、成立社會實踐社團等,著重建設適應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和學術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授業”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科學實驗;大學生的考試方式應注重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把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科研活動方面納入大學生成績的考查,促進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的興趣,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3建立創新科研平臺
結合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科研理念,增強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意識[14]。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和科研實踐。因此,高校加強對創新實驗平臺的建設,是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途徑。實驗中心可以增加對創新和科研活動的投入,更新實驗儀器等措施滿足大學生創新和科研活動的基本要求;定期開發實驗室,實現實驗教學與科研項目實驗研究相結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興趣,鼓勵大學生的參與創新實驗和科研項目,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4建立有效評估制度和激勵政策
要調動大學生從事創新和科研的積極性,就要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15].因此,建立有效的評估制度和相關的激勵政策是素質教育模式下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高校可以根據大學生在創新活動和科研活動中所取得的創新成果和科研成果給予津貼獎勵或設立創新和科研學分,把大學生參加創新活動科研活動作為其完成學業的一部分,給予學分獎勵;完善激勵制度,對積極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的同學進行大力表揚,同時,把科研活動和創新活動納入獎學金評比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同學積極性,更能夠作為榜樣激勵其他同學投身于學生創新活動和科研活動[16]。
4結語
高校培養的人才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的大學生無法適應現代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只有在素質教育模式下加大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激發大學生的潛能,學以致用,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后備軍。
作者:湯佳樂程放黃春輝曲雪艷徐小彪工作單位:江西農業大學
- 上一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的思考
- 下一篇:素質教育下學輔資源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