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03-31 03:28:51

導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的思考

1漢源林業概況

漢源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的森林資源。據《漢源縣森林資源年度報告(2012年)》顯示: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67.04萬畝,占幅員面積的74.55%,森林覆蓋率56.28%。森林面積201.58萬畝,蓄積量407萬m3。宜林地9.64萬畝。茂密的天然林、人工林,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野生植物方面,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寒帶草甸灌叢均有分布。能定科、屬、種的有73科,166屬299種。珍稀樹種紅豆杉、珙桐、楠木、銀杏、水杉呈零星分布。還有蟲草、貝母、天麻、當歸、杜仲、大黃等名貴中藥材。野生動物方面,全縣各類陸生野生動物有5綱、32目、71科、197種。列為國家一、二、三級保護的48種。一級保護動物有大熊貓、扭角羚、黑頸鶴等,二級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紅腹角雉、黑熊等。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林業產業發展“三大”工程在我縣的實施,有力促進了我縣生態經濟的發展。全縣共完成10萬畝退耕還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1萬畝。天保工程森林管護199.19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0.3萬畝,人工幼林撫育1.15萬畝,人工造林0.5萬,花椒基地0.55萬畝,核桃基地4.5萬畝,高枝換頭146.7萬芽。林業產業總產值100535萬元,農民人均從林業上獲得收入達2117元。

2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

到目前為止已發證6.13萬本,177.11萬畝。涉及農戶3.66萬戶,12.1萬人。流轉林地9.12萬畝,流轉收入1035.02萬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群眾造林護林的積極性高漲。山區發展潛力在山,希望在林。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徹底解放山區的勞動力和林地生產力,極大地調動山區農民開發多年沉睡的山林,有效地促進了林木種植、林下經濟、木本糧油,竹藤花卉、森林旅游以及林產品經營加工等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全面提升了森林經營水平和林地產出率,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為破解“三農”難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3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助推林業產業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茶竹、南果蔬”的產業發展思路,根據中共漢源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的到十二.五末,漢源縣花椒產業基地力爭達到12萬畝,核桃產業基地力爭達到11萬畝,板栗基地力爭達到0.7萬畝,中藥材基地力爭達到0.6萬畝,良種擴繁基地力爭達到0.06萬畝的建設目標。漢源縣將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完善配套措施,切實推進林業產業發展。

3.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發展山區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經。對加速國土綠化,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責任到人,高度重視,帶頭真抓實干,真正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廣大干部群眾要解放思想,齊心協力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做扎實,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

3.2創新機制體制,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繼續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重點培育五豐黎紅公司、味佳集團、大自然集團等林業產業龍頭企業,帶動現代林業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支持國有、集體、私營、外資等企業、專業大戶向“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向發展。創新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經濟運行機制,積極探索一體化的產業經營模式,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提高林業產業整體水平,推動林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五豐黎紅公司、味佳集團、大自然集團等林業產業龍頭企業在三交、宜東、建黎、梨園等花椒主產區鄉鎮建立花椒基地近萬畝,在農藥、肥料、種苗等方面對種植農戶進行扶持和補助,優先滿足收購農戶的花椒。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漢源縣政府制定了《漢源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漢府發[2012]4號),明確補助政策:對符合規劃、新發展的良種嫁接苗花椒和良種嫁接核桃基地按600元/畝進行補助;完成核桃良種高枝換頭的,按520元/畝進行補助;新發展的青椒基地,按400元/畝進行補助;對組織完成年度產業規劃實施并驗收合格的鄉鎮給予鄉鎮20元/畝,部門10元/畝的獎勵。

3.4加強合作,推進良種選育擴繁

漢源縣林業局與四川農業大學簽訂合作項目協議《漢源縣地方核桃優良單株選育及采穗圃建設》、《漢源花椒抗病抗蟲豐產穩產植株優選及無性系規模繁育應用合作協議》,選育、開發、利用漢源核桃、漢源花椒優良種質資源,培育出適合漢源發展的優良品種,搞好本地優良花椒、核桃的保護和繁育,培育漢源縣核桃、花椒優良品種,積極申報良種基地,推廣良種示范。聘請校、縣專家指導花椒、核桃產業發展,搞好鄉土人才培養,建立健全技術推廣體系,實行產學研緊密結合。穩步推進漢源核桃、花椒為主的干果產業健康發展。

3.5加快低產林改造

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我縣低產林面積較大,木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低下,森林資源效益得不到有效發揮。推進低產林改造,是改變森林資源粗放經營、提高森林資源整體功能效益的有效途徑;是發揮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有力措施;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現代林業建設,提高林地產出率,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秀美山川,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工程。也是加快農民增收步伐,繁榮農村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惠民工程。

3.6加速林權流轉

林權流轉對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森林資源資本市場,維護廣大林農和經營大戶的合法權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林權流轉,優化森林資源配置,發展山區經濟,實現森林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社會增效的良好局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農民真正擁有了林地的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及處置權和收益權。農民耕山致富的積極性高漲,有力促進了林木種植,林下經濟,木本糧油,竹藤花卉,森林旅游以及林產品經營加工等林業產業的發展,全面提升了林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林地效益,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維護了社會穩定。

本文作者:代道興李小兵李洪王浩白克軍工作單位:夾金山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