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沖擊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8-18 08:42:13

導語: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沖擊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沖擊及對策研究

在信息互聯時代,媒介素質教育也應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早在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就已經開始推崇“媒介素養”這一在社會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文化素養概念。香港學者張冠文就認為“媒介素養是指人正確判斷和評估媒介信息的意義和作用,它是人創造并傳播有效信息的一種素養”[1]。可見媒介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它讓人們學會觀察世界、認知世界并解讀鑒別世界,這一切都來源于人們對媒介的接觸和利用上。新媒體時代各種信息鋪天蓋地,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素質教育帶來一定影響。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培養和學習尤為重要。

1信息碎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問卷調查

1.1調查目的。開展信息碎片化傳播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影響的調查,目的就是為了調查目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媒介素養的水平,也明確了我國高校媒介素質教育的發展情況。并通過調查結果分析所存在的影響因素,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在未來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質教育質量。1.2調查布置。此次調查以問卷形式展開,其中包括了個人信息調查和問題調查,其內容涉及廣泛,主要包括了信息獲取的方式、詳細內容、途徑、目的等。調查對象選取了某市3所不同類型高校的300名學生,其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達到100%。此次問卷調查范圍廣且涉及人群種類多,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普遍性。1.3調查方法。調查在3所學校以抽樣形式展開,每所學校調查樣本100人,其問題主要集中在媒介信息獲取方式、對媒介信息的理解、辨別、使用、評價和道德規范等。1.4調查結果。在問卷調查后的結果發現,在這個接觸新媒介最廣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對信息碎片化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普遍匱乏現象。其中有94.31%的大學生不了解什么是信息碎片化,有4.34%的大學生只能說出它是碎片式的信息,而只有1.35%的大學生能回答出信息碎片化的基本概念是整合的信息。對“媒介素養”這一關鍵詞的概念了解程度則相比碎片化好些,但也有53.49%的大學生不了解其概念,而表示略知一二和非常了解的大學生分別占到了28.31%和18.20%。該調查表明,大學生雖然生活在信息時代,但是對碎片化這一基礎知識概念的了解情況還是尤其薄弱,但這并不能說明如今海量信息的碎片化傳播沒有給大學生的生活以及媒介素養提升帶來任何影響,只是大學生主觀方面的辨別意識存在差異,而客觀影響還是積極存在的[2]。

2信息碎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

查閱知網資料顯示,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專門就大學生對新媒體及信息碎片化的了解展開了調查,旨在了解目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媒介素養的水平,以便明確我國高校媒介素質教育的發展情況,為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缺失及對策研究提供基礎[3]。時展影響大學生教育是必然的,信息碎片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及方式,它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也要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來說。2.1積極影響。1)有些碎片化信息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人們學會對信息加工并處理后才能使用。問卷調查中顯示有49.88%的大學生懂得搜集碎片信息后進行分類整合后再使用,更有91.35%的學生懂得通過某一專題研究來結合碎片化信息進行有效加工再使用,這說明了目前的大學生在信息處理能力方面已經有很大提高,他們已經適應了新媒體時代信息碎片化的社會發展趨勢,這些對媒介素質教育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新媒體時代,信息豐富、開放,資源可以共享,形式多樣化,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每個受眾都充分享有話語權。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心聲和個性。2.2消極作用。信息碎片化導致了社會信息傳播的極大冗余和快速飽和,這其中包含了許多垃圾信息,不但危害社會,也讓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錯誤導向影響。在問卷調查分析中有75.68%的學生在面對大量信息碎片時對自己的信息篩選處理能力缺乏自信,而有84.41%的大學生則在瀏覽各種碎片化信息時缺乏對信息真實性的信任,難以辨別真假信息,這兩組數據就超過了總調查對象的80%以上,這說明了碎片化信息對大學推廣媒介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阻礙,它影響了學生對信息的判斷能力,降低了大學生提高媒介素養的認知程度。冉龍燕[4]在微時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中的調查表明,70%的大學生傾向于接受視頻、圖片等形式傳遞的信息,只有27.96%的學生樂意潛心文字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多媒介獲取知識的影響,學生接受知識更加隨意化和極速化。

3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體系構建

3.1引導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大學生首先要建立自我網絡信息消費意識,懂得依靠自己在媒介素質教育中所學到的知識來提升對網絡信息的判斷力,降低對網絡信息的依賴度。另外,大學生也應該不斷學會在信息碎片化時代豐富自己的信息知識與技術,積累相關經驗,比如學習網絡輿情信息系統知識、從多個渠道了解每一條信息的來源與原因真相,提高自己拼接碎片信息的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媒介素質和信息素養。3.2學校加強媒介素質教育,創造優良媒介環境。高校可以借鑒其他信息傳播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學會西方國家對社會關注實際問題、追求事物本質、重視提升學生信息應對能力的教育策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教育工作機制,由學校引導,分析學生在實際中的媒介素質教育情況,提高學校的監督管理機制,開設不同角度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講座,滿足學生對媒介素質教育的需要。同時,學校也要及時更新媒介設備,時刻保證高效內大學生媒介健康使用環境[5]。

4總結

碎片化信息具有極強的隨意性、即時性和簡易性,所以它對于大學生媒介教養的提升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同時也為素質教育過程帶來了許多問題。但是只要高校積極正確開展媒介素質教育,讓學生正確理解碎片化信息對自我媒介素養提升的沖擊,保持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就能養成正確判斷和使用碎片化信息的能力,適應時展腳步。

作者:張風華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段雨欣.淺析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與管理[J].才智,2014(19):50.

[2]田維義.論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J].現代傳播,2004(6):93-96.

[3]周淑娜.碎片化傳播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影響研究——以天津市部分高校為例[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14-40.

[4]冉龍燕.微時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5]鄭麗.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1(2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