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13 09:32:31

導語: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是當今社會密切關注的部分,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部分院校已經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但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素質教育的重點及其不同方面均有被疏忽的現象,而“三位一體”的素質教育模式能夠極大程度改善這種狀況。

1素質教育的“三位一體”模式

1.1“三位一體”含義。素質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素質提高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人格個性發展、思想品德素質、身體健康情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實際能力培養等全方位的教育。實行“三位一體”模式正是實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的便捷方式,“三位一體”是將專業課程基礎教育、學術講座與創新實踐項目以及具體的實習實踐相結合,對文化教育、科研教育以及實踐教育進行教學統一[1]。專業課程的基礎教育是指高職院校聘請專業教師引導、傳授學生與其專業相符合的專業理論知識。文化活動與創新實踐項目作為第二課堂,包括專題講座、體育競賽等精彩多樣的文化活動以及科研實踐項目的建立與參與。實習實踐是在實習工作中對理論學習的知識以及科研項目中產生的想法進行實踐驗證,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三位一體”的素質教育模式將文化、科研、實踐相互結合,為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職人才提供極大的推動作用。1.2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我國素質教育的政策產生已久,但在實際實行中素質教育的定位尚不明確,眾多院校皆以字面意思對素質教育進行解釋,只注重學生思想品德與學業方面的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忽視,造成高職院校中缺少全方面發展的人才的現狀。教師是為了學生的考試而教,學生也為考試而學,一切教育活動均是為了應試而產生[2]。教師與學校均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在意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試教育下產生的學生,極大降低了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學生整體素質,且在所學專業的實驗方面操作能力較低,這僅能夠為國家輸出書本背誦式的建設者,不能真正的作為高素質人才進行輸出。

2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為了明確高職院校在進行素質教育時出現的問題,本文對附近區域內的5所高職院校進行走訪調查(分別標記為A、B、C、D、E高職院校),對這5所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開展狀況進行調查,并將得到的結果進行整理,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得出,大部分學校的素質教育依舊應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在科研項目的創立方面,也僅有D高職學校進行創立,在文化活動的創立方面,雖然得到極大改善,但經過詳細調查B、D兩所高職院校一年中均只在國慶節日或元旦節日舉辦了文化活動。故在文化活動方面,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也未達到良好的狀態。關于實踐平臺的建立方面,僅有D高職院校建立了綜合式的實踐基地,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另C高職院校建立了合作式的實踐平臺,即與企業或事業單位進行合作,輸送專業人才到企業或是事業單位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鍛煉。在調查中的其他3所高職企業并未搭建實踐平臺,忽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調查中,素質教育“三位一體”的三個方面均有被忽視的現象,只有將三個方面全部重視起來才能真正做到素質教育。因此,應實行“三位一體”的素質教育模式,對素質教育中的三方面均進行重視。

3“三位一體”理念下開展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策略

3.1建立特色的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理念下將專業課程基礎教育作為第一部分。在課堂教學方面,經過走訪多所高職院校得知,多數院校的專業理論教學方式均為傳統的講授式,而在現今社會中,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不再適合培養全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應在教學方式上進行革新,建立特色的、活躍的理論學習課堂[3]。新型的特色課堂應不再以教師為課堂中心,應實行國家教育部門推出的學本理論,以學生為本,將學生放置在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也不再只關注于講授專業知識、布置課后任務、維持課堂秩序等方面,應在課堂中提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次數,活躍課堂氛圍,并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判斷學生對專業知識點的領悟程度,以學生了解專業知識為課堂的教學目標,以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作為課堂的教學任務[4]。在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架方面,應添加對我國傳統文化課程,不再一味的建立專業課程。雖然專業課程的學習不可缺少,但學校將課程體系進行更新、重構加入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以及在教學領域中發揮重大作用、有利于學生全方面發展的課程也是刺激學生激發學習熱情,了解現代社會形勢,培養良好文化情操的重要方式。經過調查我們認為:在高職院校中,每年的課程更新程度達到12%~16%,就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激發高職學生對新型課程的好奇心理。在每年課程更新后,新型課程的報名人數超過傳統課程報名人數的30%。因此,應對傳統教學模式與課程系統結構進行創新,建立特色的專業課堂與課程體系。3.2建立創新的科研項目與多樣的文化活動。在經過專業文化知識的講授后,應鍛煉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并對大學生進行文學素養的熏陶[5]。高職院校實施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并不普遍,培養大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個性發展均離不開大學生自身對專業知識進行實踐,創新實踐項目是能夠高效的培養在校大學生的實際能力,并在項目執行與研討中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的個性人格且培養其各方面素質[6]。建立論文專著方面的科研項目,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利用學生活潑的思維,在專業領域進行創新,為其專業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推動作用。建立實驗科研項目,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其在專業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驗科研項目進行結合,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基礎上,為實驗室科研項目培養高質量人才。在大學生的業余學習生活中,高職院校應建立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例如,開展專業學術講座,聘請專業領域中具有先進研究成果或豐富研究經驗的專家學者,以講座的方式向大學生普及知識文化,推動大學生學習前輩的創新意識、科研精神以及人生經驗。同時可以在高職院校中舉辦名著導讀、文藝演出、專業比賽等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發掘學生的不同特長,培養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7]。作為“三位一體”的第二部分,建立科研項目與文化活動不僅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提升,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實踐能力也進行培養。3.3建立廣闊的實習實踐平臺。在“三位一體”的理念下,應用實習實踐平臺是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部分,為國家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最終目的。因此,學生進行專業課程的實習鍛煉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實習實踐方面,高職院校可建立綜合性的實踐基地或者與學生專業相符的企業簽訂實習協議。綜合性的實踐基地適合生命科學學院、地質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等專業學院的實踐實習,這部分的專業學生可在綜合實踐基地中對自身研究的課題進行細致的、全面的研究,并依據學校的專業資料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并提升研究課題的完成效率[8]。醫學專業、財務專業、國貿專業、物流專業等其他具有廣泛實踐性的專業則不適合在高職院校建立的綜合實踐基地中進行實習實踐,需要進入正規企業,通過企業中的磨礪鍛煉自身,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從而實現素質教育對大學生全面培養的目的,并輸出高素質、高文化的人才[9]。

作者:于德媛 單位: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