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智慧課堂探討
時間:2022-05-18 05:56:58
導語: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智慧課堂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智慧教育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和行為,給教育者和學習者帶來了新的局面。在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實踐教學中,課程建設適應新的需要建設了輕量化的教學資源,設計了教學活動框架,并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智慧課堂,實踐的數據分析表明實施智慧課堂提升教學質量效果顯著。
關鍵詞: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教學活動;智慧教育;數據驅動;計算機通識教育
1引言
當前很多高校的課程建有精品課程網站,網絡課程和資源共享課程平臺等豐富的網絡資源,但是依然存在課上教師的“教”缺乏針對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下學生的“學”缺乏主動性,學習深度也不夠等問題。構建智慧課堂,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資源,增強教學互動性,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并促進上述問題的解決。構建智慧課堂,需要研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混合學習模式等等相關的學習理論,融合新技術于傳統課堂,構建和豐富線上與線下資源,優化教學活動設計,對傳統課堂進行重構和設計教學評價方法等[1-5]。本研究在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中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可以增加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智慧課堂教學方面的實證研究,為打造具有“兩性一度”標準的高品質課程,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借鑒和參考。
2智慧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設計教學活動框架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進行銜接,目標是促進學生智慧目標的生成,涉及線上和線下學習,學習形式較為靈活,可以采用移動學習的方式[6-7]。采用雙中心的教學模式,主體角色包括教師和學生,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是學習參與過程的主體,其主要環節包括了課前、課上和課后各個階段的任務和操作。智慧課堂教學活動框架如圖1所示。智慧教學的課前在線上完成,是教學的必要階段,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過程。課前教師的任務是制作教學素材、資源和設計教學方案。學生的任務是進行自主學習、在線交流、討論和整理學習心得。智慧課堂注重課中互動,通過課前設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采用問題驅動或者案例驅動的方式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興趣,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活動過程包括整理問題、協同學習、合作探究、提交測試和知識內化。教師活動過程主要是確定問題、創設情境、協同教學、布置新任務、課堂隨測和實時點評。智慧課堂注重課后提升,課后階段的任務也是在線上完成的。課后階段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制作針對性習題和進行個性化輔導,學生的任務是完成習題并進行總結和反思。在教學活動的各個階段都會有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產生。
3智慧課堂教學實踐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課程是全校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對后續計算機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學校對這門課非常重視,所以近幾年一直不斷嘗試教學改革。當前該課程建有精品課程網站和網絡課程平臺等豐富的網絡資源[8],但是依然存在課上教師的“教”缺乏針對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下學生的“學”缺乏主動性,學習深度也不夠等問題。構建智慧課堂,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資源,增強教學互動性,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并促進上述問題的解決。另外我校最新的督導周報針對課堂教學質量檢查情況中也通報了目前課堂教學所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專家的意見及建議。其中主要問題包括學生玩手機、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吸引力和與學生的有效互動與交流少等。借助新技術的支撐,在大學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中實現智慧課堂將會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過程。實踐教學過程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先采用實驗班級進行嘗試和探索,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實施方法進行改進優化,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經驗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推廣實施。教學評價的統計分析包括線上與線下學習情況,對實驗班級與普通教學班級和傳統教學與智慧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實踐教學初期考慮小班授課的靈活性,前期選擇在小班的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課程中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教學的探索性嘗試。鑒于探索實踐階段的良好效果,后期將實施經驗進行總結分享,在新技術的輔助下實施教學活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智慧課堂教學實踐。智慧課堂教學參與班級、學生人數、資源配置情況以及教學實踐數據統計情況如圖2所示。
4智慧課堂教學實施效果
智慧課堂教學課前學生觀看視頻,完成檢測任務,進行線上交流和溝通。智慧課堂教學過程采用電子手段統計出勤情況,從考察結果來看,學生出勤情況非常好。課上小組協作,討論探究等方式學生參與積極主動,課堂互動參與表現較活躍。借助于智慧化教學工具的應用,課上小測等數據能即時呈現,教師可以實現數據驅動式教學??荚嚦煽兘Y果顯示平均學習成績明顯高于普通授課班級。采用智慧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成績分布情況對比結果如圖3所示。從智慧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成績分布情況對比結果來看,整體上兩種模式的成績都符合正態分布,但是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從各個成績等級的分布來看,智慧課堂教學的優秀率、良好率和中等率均高于傳統教學模式,而及格率和不及格率明顯低于傳統教學模式。智慧課堂教學成績更多的分布于良好和中等等級區間,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集中在良好、中等和及格等級區間,并且及格等級占比略高,因此,智慧課堂教學的平均成績更高,教學效果更好。綜上所述,從提高學習主動性、教學互動性和學習成績多個方面來看,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明顯提升教學質量。
5結論
智慧課堂的構建是在新技術的支撐下進行的混合式學習方式,這種模式在形式上是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方式的混合,但其更深層次是包括了基于不同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的混合。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應用的優勢,將線下教學與在線的教學結合起來,通過對傳統課堂進行重構,實現教學過程的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參與,教學過程有經驗驅動轉為數據驅動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當然,我們也注意到部分平時線上學習成績低和互動性差的學生其期末成績也是偏低的,這導致其綜合評價成績較低,這說明智慧學習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部分學生需要增強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適應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胡翔.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課堂構建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3):135-136.
[2]翁錦琳,藍良就.高中信息技術常態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6):97-98+104.
[3]鄭凱梅.基于雨課堂的Python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7):1-3.
[4]呼琳,徐洪華.云計算環境下移動教育環境建構[J].現代交際,2016(12):221-222.
[5]呼琳,徐洪華.混合式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7,19(1):41-43.
[6]徐洪華,李莉,呼琳.移動學習環境下網絡課程建設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6,18(6):57-60.
[7]徐洪華,方明,張梟悍,田迎華.移動學習與高校實驗課程整合研究[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31(1):69-71+74.
[8]徐洪華,李莉.網絡課程資源結構樣式設計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7(8):25.
作者:徐洪華 劉丹 李莉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財經大學
- 上一篇:通識教育下數學與茶道精神融合策略
- 下一篇:高校通識課程改革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