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發展現狀和對策
時間:2022-04-13 03:39:12
導語:特殊教育發展現狀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福建省龍巖市于1991年1月創辦了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到1996年9月發展為7個縣(市、區)都創辦了獨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學校。二十幾年來,全市廣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努力完善設施設備,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殊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發展現狀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視,經費保障。龍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特殊教育,先后出臺了《龍巖市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龍巖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龍巖市委龍巖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特別在經費方面給予傾斜保障。市政府每年從各級統籌的殘疾人事業基金中劃出不低于5%的經費用于發展特殊教育事業,并做到每年有所增長。從2010年起,全市7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全部都實現了全免費就學。
(2)完善體系,兩頭延伸。龍巖市以“對縣督導”為抓手,推動“雙高普九”和建設“教育強縣”工作的實施,全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軟硬件建設同時得到全面加強和改善,三類殘疾兒童入學鞏固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高,入學率每年都達95%以上。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教育工作的同時,龍巖市高度重視抓好向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兩頭延伸”工作。
(3)深化課改,提高質量。龍巖市每年都組織開展一屆規模較大的特殊教育課程改革開放日活動。每屆活動都突出一個主題,并做到“八個一”:一場專題經驗匯報;一個反映全縣特殊教育工作的光盤;一組示范課;一場師生素質展示;一個教學成果展示室;一個“校長論壇”;一套材料匯編;一本特殊教育論文集。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市縣兩級教研員經常下校進行示范課指導、材料把關,市教育局責任科室人員多次下縣開會研究,布置工作,加強指導,分管領導親臨大會并講話。每屆活動都能緊扣主題,以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向與會者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互動學習平臺,并能很好地推進承辦學校的軟硬件建設,社會反響大。此外,龍巖市還積極組織特殊教育學校參加并承辦全省特殊教育片區教研活動;組織特殊教育學校參與省、市級課題研究;組織市特殊教育學校牽頭開展全市智障片區教研活動等。
(4)加強培訓,培養師資。一是充實教研工作力量。龍巖市于2006年成立了龍巖市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吸納了20余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師;2011年市教育局配備了一名特殊教育專職教研員,主要負責全市特殊教育教學研究工作;2013年又成立了市特殊教育學科教研中心組,8個學科組組長都由各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親自擔任,每年牽頭開展一次相關學科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市教育局為行政推動,市普教室為業務指導,各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牽頭負責、骨干教師積極配合的上下呼應、協調一致的工作格局。二是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龍巖市歷來高度重視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工作,凡是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都積極爭取參加。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全市特殊教育學校現有省骨干教師6人、省優秀教師3人、市學科帶頭人1人、市名校長3人、市名師5人等。三是組織教師競賽活動。龍巖市每年舉辦一屆特殊教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內容有說課、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比賽等,通過各種競賽活動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基本功和工作熱情。四是開展教學論文評優活動。龍巖市每兩年組織一次全市特殊教育論文評優活動,聘請專家評委嚴格評選,力求論文的質量和實用性,并擇優匯編成冊在市特殊教育課改開放日活動期間交流。評優活動有力促進了特殊教育教師開展教學反思,進行教學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提高了教師教學素養。
(5)大力推進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自2010年福建省實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以來,龍巖市共爭取省級補助資金1545萬元,市級資金1970萬元,縣級資金579萬元,社會捐資82萬元,每所特校都實施了一幢及以上教學樓或綜合樓建設;爭取省級康復設施設備補助資金720萬元,市級資金60萬元,縣級資金8萬元,社會捐資41萬元。通過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極大改善了全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了全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品位,促進了全市特殊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1)經費困難。由于特殊教育涉及的學科多、領域廣、專業性強,所需專用教室和康復器材設備比較多,而且價格昂貴。目前,各特殊教育學校已經基本配置完善了教育教學和康復所需的器材設備,但在后續的添置和維護方面存在一定的經費困難;學校都是寄宿制學校并且管理難度大,教學輔助和后勤保障的保育、醫護、保安、食堂工作人員等基本上都需學校自聘,給學校增加了不小的經費壓力。
(2)師資不足。①數量不足。省、市相關文件都規定了“特殊教育學校按不低于師生比1∶3的編制標準配齊配足專任教師”,龍巖市現有正式在編教師216人,缺編56人;②力量不強。全市大多數康復課程的教學、康復儀器設備的使用大部分都是由才經過短期培訓的教師負責,烹飪、家政等部分技能學科的教學也基本上是由學校教師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和能力進行開展,教育教學的層次水平比較低;還有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教師培養體系尚不完善,難以充分發揮這些教師的領銜、帶動作用。③隨班就讀工作力度不夠。由于師資、辦學條件等因素,全市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大部分教師基本沒有經過專業培訓,難以從時間、方法、內容和質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特殊需要。部分學校雖然接收了殘疾學生,但主要僅從生活方面關心照顧他們,在學習和各種活動上不管少問,隨班就讀往往容易變成隨班就“坐”或隨班“混”讀。
三、發展對策與思考
(1)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多方支持。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更多關心支持,多方位、多渠道籌措特殊教育辦學經費;建議市政府把不低于5%的特殊教育專項經費由財政部門每年直接劃撥到教育專戶,由教育部門統籌安排;積極建議各級政府列出特殊教育專項資金,用于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提高特殊教育辦學影響。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質量。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在招聘教師方面給予學校更多的政策傾斜,切實做到按“需”招聘;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活動,尤其是一些專業性、針對性強的康復學科的培訓,以強化專業學科的教學;學校要依托當地教研部門,通過教研活動、外出學習、課題研究、對流等加強對教師的培養,打造教師隊伍;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教師沙龍等方式進一步架構完善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教師培養體系;建議省級教研部門多組織全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教學評優、論文評選等活動,以激發教師活力,提高教師素質。
(3)加強指導,切實推動隨班就讀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學校為骨干,促進所有特殊需要兒童發展”的特殊教育辦學模式。盡快建立市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資源中心并積極爭取專項經費支持,加強對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跟蹤,切實重視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的發展,提高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
(4)深化課題研究和學科教研,努力構建具有閩西特色的特殊教育課程。目前,特殊教育還普遍存在教師教學方法傳統、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足和學校教研形式單一、課題研究停留在表面等現象。“實施素質教育,最終要落實到老師,體現在學生身上。”為此,要積極引導教師轉變觀念,把廣大教師從以往單純的課程實施者推向教學研究的前沿,也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充分發揮市學科教研中心組的作用,與課題研究有機融合,相互滲透,形成互動,積極有效地實施教科研興校策略。通過深化課題研究和學科教研,不斷拓寬特殊教育教學視野,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地方、校本教材,努力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
作者:羅喜年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
- 上一篇:煤化工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 下一篇:高職院校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