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和教學工作探討
時間:2022-03-03 08:58:38
導語: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和教學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義。本文以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教育與教學工作的有效融合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德育教育與教學工作以多角度、多策略、多內容的剖析和論述,結合多年特殊教育領域的從業經驗,提出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助力相關從業人員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工作;德育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創新發展,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一方面,特殊教育學校需要從多方面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進行考量,因此德育教育是現代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結合德育教育可以發揮出“1+1>2”作用,從而實現特殊學校的教育意義和教學價值。
一、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
作為特殊教育小學階段,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領悟能力,特別是在傳統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潛移默化融合德育教育,助力學生相關內容的掌握和學習。作為特殊教育學校,不僅需要將現代化的科學知識有效傳達,同時還要幫助智力障礙學生了解道德文化理念,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提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從智力障礙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科學實施德育教育,讓學生在領會重要的核心內容的同時對德育理念加以深化。眾所周知,智力障礙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從而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因此,需要利用德育教育加以干預。通常,語言課程是日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應用德育教育,可以在語言課程中,融入現代社會的明文用語,提升學生的精神文明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深挖學生的學習潛力與學習能力。作為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耐心和信心,同時以學生的日常課程為核心,助力智力障礙學生快速掌握德育教學的精髓,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得以應用。例如,德育教育,是以道德文化與思想品德為核心,向學生傳達正確的人生理念,而大部分智力障礙的小學生,對于新的知識需要一段時間的了解和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憑借每天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必要的文明用語,進而加速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通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融合德育教學,讓學生更加自然掌握和運用。
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融合德育教育
日常教學活動,是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教學活動,可以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提升生活技能的掌握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自理情況。同時,借助日常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助力學生心理環境的健康成長。在活動過程中,融合德育教育,有效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道理和知識,助力學生全方位的提升和改善[1]。例如,在手工課中,可以讓學生利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各樣的圖案,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融合德育教育,以固定的人物形象向學生普及相關人物的價值和意義。例如,軍人、醫生等相關職業,既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些職業的偉大,同時還能夠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助力學生的能力的提升和改善。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相關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支持,大部分學生的領悟能力、動手能力有限,需要用強大的耐心和信心助力學生在手工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同時對學生的各種疑問和感受,要進行深入的溝通,有效解決學生的困惑和問題。橡皮泥活動課程的應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拓展智能障礙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大腦的活躍程度,對其智力的開發起到一定的助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智能障礙學生極有可能表現出超強的動手能力,這種學生可能表達能力有限,但是動手能力、控制能力超乎尋常。近年來不少小學也出現過特殊案例,相關教師需要引發足夠的重視,同時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給予必要的關注,助力學生在活動課程中提升德育能力與動手能力。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融合德育教育理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助力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興趣愛好的養成,以科學的教學模式以及完善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實現多元化的發展策略。
三、德育教育對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
德育教育,是利用現代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為學生普及相應的知識和理念,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升傳統教學的教學成效,特別是在智力障礙學生群體中,可以發揮出不可估量的教學價值。借助德育教育的多樣化內容,彌補傳統教學對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教育空白,以人性化的教學理念以及社會正能量的教學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理念。例如,德育教育中,利用德育中的美德、品德、修養等內容,提升和改善學生的基本認知以及學習習慣,在學生群體中樹立德育教育的模范意識,從而號召所有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以“自我介紹”的課程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語言組織過程中,添加一些自身的要素和特點,比如個人喜好、興趣特長等內容,讓學生在自我介紹過程中充分表達對應的內容,既能夠讓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同時還能夠增加學生的信心和勇氣。德育教育的核心,是為了幫助學生在科學的教學體系下得到良好的成長和提升,同時借助德育教育與日常教學的有效融合,成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不斷提升的重要驅動力[2]。德育教育與日常教學工作的融合,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三觀理念得到提升和改善,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會受益匪淺。一方面,日常教學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從而能夠更加適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在無人幫助的環境中實現個人生活有效自理;另一方面,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在現代生活體系中,探尋到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可以激發自身的斗志和能量,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強化和突破,從而無視其他人的眼光和枷鎖,以良好的心態以及積極的信念迎接未來的美好生活。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用德育教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能夠積極和勇敢面對生活的困難。例如,不少智力障礙學生的對話能力較弱,其中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對話人員不斷重復和說明,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利用德育教育,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領悟能力的改善和強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快速了解對話的內容和目標,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具備基本的溝通能力、對話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自理能力的有效強化[3]。
四、德育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發展趨勢
德育教育的應用,不僅為學生帶來新的文化理念以社會常識,同時還能夠讓智力障礙學生深刻意識到心靈美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其心理環境的健康程度,將會直接反映學生的基本素養。因此借助德育教育,可以全方位改善學生心理環境的建設水平,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探尋真我、自我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融入現代社會的發展體系,從而在社會大家庭中發光發熱。德育教育的應用,是現代教育產業的核心發展要素。一方面,德育教育對社會的穩定環境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潛力,特別是智力障礙學生,其本身需要社會大量的關心和照顧,需要社會大眾的理解和包容[4]。單純依靠傳統的應試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進而引發一系列的教學問題,而融合德育教育,雖然不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專業領域得到成長和改善,但是卻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可以成為一個心地善良的好學生,可以成為一個能夠造福社會的好學生,可以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進而實現德育融合理念的意義和價值。現代小學教育體系的健康發展,已經徹底脫離成績論、結果論,更多將關注重點結合到學生的心理建設,由于智力障礙學生心理活動相對較少,無法形成更多的思維能力,因此對應的德育教學,可以更加高效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同時激發學生的積極向上的發展理念,以正確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助力學生不斷提升和強化[5]。
五、結語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德育教育與傳統教學的有效融合,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具有極為深遠的教育意義。同時,基于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相關教育成效的重要影響,以德育教育與日常教育為融合的創新教育,有效改善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理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一步推動學生心理素質得到有效改善和強化。
參考文獻
[1]姚秀玲.論特殊教育學校德育和教學工作的相互融合[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1):147-149.
[2]李偉.淺析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中學),2018(8):261.
[3]李劍平.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教育方法分析[J].新校園(中旬),2018(7):12.
[4]吳瑞英,張桂鑫.如何開展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6(34):158+132.
[5]王萍.淺談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4.
作者:單英杰 劉真真 單位:山東省壽光市特殊教育學校
- 上一篇: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與德育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