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10-17 09:43:00
導語: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舞蹈是現代舞蹈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充分體現多民族組成結構。但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內容缺乏民族文化內涵缺乏、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為此,本文將探討民族舞蹈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民族舞蹈;民族文化;教學滲透
民族舞蹈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體現形式,承擔著發展繼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然而,時代的不斷發展,導致傳統民族文化備受潮流打擊,這就需要將中國民族文化充分滲透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才能有效提高舞蹈教學質量,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發揚。
一、民族文化的基本闡述
(一)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眾所周知,中國是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民族文化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各民族均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特風格的民族舞蹈,將民族文化向世人充分展示。而民族舞蹈不但極具獨特魅力,其更具備典型的異質文化,備受世界各國的人們所喜愛,并且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發展和傳播。
(二)民族文化在民間民族舞蹈教學中的現狀
民族舞蹈無論樣式、形體工作或民族氣質特征均不同。因此,民族舞蹈教學中必須結合民族形式和民族文化。然而,民族舞教學實踐中以舞蹈動作及形體為主,忽略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氣質和內涵,不僅教學形式相對單一,更缺乏深刻有意蘊地表達民族文化,對民族文化培養欠缺嚴重,教學措施及方法毫無合理性,以至于民族舞與民族文化無法有效結合。再加上各院校舞蹈教學基礎差異,甚至部分院校對民族舞種類模糊,安排學生統一學習排練,無法分清舞蹈所屬民族。以至于民族舞教學既不能民族文化,也不能將其滲透到教學中。
中國民族舞教學是傳授形體動態和民族舞蹈文化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民族舞時要簡要介紹民族舞的由來,以及民族心態和民間風土人情,以便學生既能了解民族文化,也能懂得如何用身體語言來表現。例如:藏族民間舞蹈屬于宗教文化和農牧文化的融合體,它具有獨特的體態動律特征,即重心偏前,身體90°前傾或微前送,其源自喇嘛教對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迎合與封建政教合一的政權形式。當然在民族舞蹈教學中選擇教學內容時,既要幫助學生掌握舞蹈風韻及動作和風格特征,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舞蹈文化,進而賦予舞姿形盡意無窮的美感,還要詳細地向學生剖析舞蹈中蘊涵的民族傳統與沿襲狀況。例如,漢族舞蹈中極具代表的舞蹈——秧歌舞,在教學中要清楚地講解秧歌形成歷史。秧歌既然作為漢舞中的典型民間舞蹈形式,其形成發展自然不是短時間的,最早對秧歌的文字記載是在漢代,當時的秧歌被稱之為“高蹺”,直至清代才稱作“秧歌”,并隨之取得較好發展。而鑒于各地秧歌不同的起源流程形式,因此逐漸形成了當前這種風格各異的秧歌舞。
三、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一)通過講解民族文化背景將學生帶入民族民間舞課堂
中國民族舞蹈的種類風格具有多樣化特征,屬于文化集合體,是對民族文化典型樣式和心態的強力保存。因此,民族舞蹈教學中要結合民族形式與心態,在舞蹈教學中要凸顯民族心態動態詞匯和舞蹈風格韻律,并將其分解為課堂教學元素進行講解和練習,促進學生對相關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的了解,更好地通過身體語言呈現各地區民族舞蹈文化,再基于此實現觸類旁通。這就要求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合理介紹相應民族的風土人情及文化,將民族文化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民主風情與文化。例如:朝鮮族腰鼓舞教學時,可先介紹朝鮮族的文化風情,播放相關影音視頻資料,或指導學生查閱數據資料,使其在舞蹈學習過程中了解朝鮮族的民族習慣,以便借助民族文化規范舞蹈動作和民族舞特色。
(二)從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講解動作風格及韻律特點
每支民族舞皆是由各種舞蹈動作所組成的,而這些舞蹈動作充分體現了舞蹈的風格,同時舞蹈風格中也極具民族風格。因此,要在舞蹈動作講解中滲透民族風格,特別是典型的代表性動作教學時,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舞姿要領和舞蹈精髓。例如:蒙古族能歌善舞、熱情豪邁,本民族舞蹈更是極具這一民風,像斗肩、翻腕等動作充斥著歡快熱情,舞蹈風格非常獨特。故舞蹈動作教學中,要著重對動作中體現出的民族風格進行剖析,才能利于學生記住動作要領,在舞姿中滲透民族風格精髓。
(三)民族服飾文化與動作風格及韻律特點之間的關系
中國民族舞蹈服飾是對中國地域文化特色的反映,是民族節令性風俗與風尚習俗的體現,隨著長期的沿襲逐漸在地域舞蹈中形成了統一的文化品位。中國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中華文化中各種民族服飾是其主要組成內容,而民族舞的差異,可形成不同的民族舞蹈服飾風格。例如,維族的大擺裙與小上衣、傣族的筒裙等,故要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民族舞的美感韻律和深厚文化,深刻理解和記憶民族文化及風格,可讓他們穿上相應的民族服飾。比如,藏族舞蹈教學中,要求學生穿著藏袍,親身體驗袖子對指尖的影響及雙臂松弛下垂等動作,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掌握動作規格。
(四)創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法
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相互結合能夠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實際和舞蹈具體類型進行創新,加強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促進有效的舞蹈教學。一方面可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優秀的民族舞蹈視頻,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氛圍,根據視頻內容揣摩動作;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身臨其境地接觸民族舞蹈感受民族文化,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其蘊藏的內涵。此外,也可通過情境教學,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切實感受體位到強烈真實的民族風味與舞蹈情境,從而完美融合肢體動作與文化情感。
四、結語
通過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基本闡述,以及對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體現的分析,本文探討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有效滲透民族文化的策略,以期促進舞蹈教學領域健康持續的發展。
作者:潘鏡如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聲超.中國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滲透[J].音樂大觀,2013(19).
[2]馬文君.把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J].藝海,2013(12).
[3]孫秋菊.如何將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J].黃河之聲,2014(2).
- 上一篇:舞蹈教學音樂選擇與應用
- 下一篇: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