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學一體化模式分析

時間:2022-04-24 04:36:05

導語:物流教學一體化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教學一體化模式分析

1一體化教學在物流專業實施的現狀分析

1.1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優勢

(1)從整體上營造了實現一體化教學的大環境。目前,全國千所中職學校正在進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基本形成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理念。針對我校來說,前期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層次和類型的企業,將一線物流工作崗位中具有相近知識、能力、素養要求的崗位相結合,形成了物流專業崗位群。分析、歸納、整理實際工作崗位中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根據崗位的具體任職要求,篩選專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整合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典型工作任務,形成了用于教學的專業學習任務。(2)教師正在努力嘗試實施一體化教學。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于一些專業課程,如《倉儲與配送作業實務》、《運輸作業實務》、《貨運》等屬于理實一體化課程,其綜合性、應用性強,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實際和具體的工作任務,具有明顯的職業導向性,確定的目標性和過程屬性。根據該特點,課程主要解決“怎樣做”和“怎樣做更好”的問題。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來講授相關的課程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以過程性操作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以習得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為主、以理解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為輔,將專項能力轉化為教學項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達到了一定的學習效果,但距離真正的教學做一體化還有一定的差距。(3)實訓條件。多數學校為了加強實訓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大了實訓室建設力度。目前,我校物流專業已經擁有1400多平米的實訓場地,投資實訓設備達到1500多萬,能夠滿足課程需要。

1.2課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不足

(1)師資不足。要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不僅要有理念,同時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熟練的實踐技能,更要具備理實結合的教材分析及過程組合能力,教師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雙師型人才,更要具有創新能力?,F在多數中職院校物流專業的師資情況是:年齡偏大教師通常從其他專業轉移到本專業,對所教專業課程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同時又不能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習慣于以課堂教學和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只作為輔助手段;部分年青教師來自普通高等學校,有專業理論知識,缺少實操技能;部分教師來自于企業,沒有教學經驗,多數教師只會“做”,不會“教”。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偏少,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2)校企合作力度不足。黃炎培說,“只從職業學校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教育界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農工商職業界做功夫,也不能發達職業教育?!边@三句話非常準確,要實現教育模式變革,職業教育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盡管多數學校有相對較好的校內實訓條件,但缺少實實在在的校企合作,總讓人有落葉不能歸根的感覺。

2實現一體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根據物流專業的現狀,要想成功實現一體化教學,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前提下,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培養過硬的師資隊伍,同時配置與專業規模相吻合的教學設施。

2.1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確定專業核心能力,合理組織教學

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物流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按照物流職業崗位和國家物流師職業標準,將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有機整合,最終實現突出職業本位、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目標。以我校物流專業為例,物流項目組在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后,了解了物流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人才結構,同時結合我校和其他同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同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對調研的物流職業崗位進行分析,確定了典型工作任務,明確了職業崗位的行動領域,最終確定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為基本職業能力、倉儲作業能力、配送作業能力、運輸作業能力及客戶服務能力。然后以行動領域為主線,確定了專業核心課程《倉儲與配送作業》、《運輸作業》、《物流客戶服務》。在確定了專業核心課程之后,以職業能力為依據,設計項目課程,將職業能力落實到課程當中。如在《倉儲與配送作業》中選取了倉儲認知、入庫作業、在庫作業、出庫作業、配送認知、配送作業六個典型項目,通過前四個項目實現倉儲作業能力,在前四個項目的基礎上通過后兩個項目實現配送作業能力。各項目以對應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主線,每個項目下包含若干任務,對完成任務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目標進行分析,并按照目標要求組織并實施教學。教學組織上采用“任務引入—任務分析—相關知識—任務實施—技能訓練—考核評價”來完成。

2.2多途徑培養雙師教師

(1)加強校外培訓。專業教師通過職業師資培訓機構和學校進行學習實訓,加強實踐性學習,從而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有效指導學生實訓;通過加強教學實踐,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2)加強教師下廠實踐力度。企業社會實踐是一種從技能、專業、思想和意識等方面來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師需要定期進入企業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和工藝流程,熟悉企業相關崗位的職責、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體驗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參與專業實踐,實現理論同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具體崗位的技能培訓,彌補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對于在課程改革中有效地進行一體化教學提供了第一手素材。(3)大力引進能工巧匠。黃炎培曾經說過,“凡職業學校欲聘專門教師,如不易得學校教授與經驗并重者,毋寧聘用職業經驗者,較之僅受學校教授者必差勝”。先生明確指出,在學校教授與經驗并重者間要優先選擇有企業經驗者,這充分體現了其對能工巧匠進入職業學校任教的重視。企業能工巧匠走入課堂,將他們多年的實踐經驗、操作技能和先進技術引入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學校專職教師在操作技能上的提升,并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實現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2.3加強深度校企合作

真正的校企合作絕對不能單純的停留在口頭上,盡管我們可以說校企合作在機制上、政策上、法規上沒有保障等等,但是這些不能夠成為我們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合作的借口。而且很多學校已經在校企合作上做出了典范。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與招商局物流集團北京公司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為深度合作、共贏建設,今后的方向是實現高職實訓基地的“共研、共建、共用”。實訓基地建設時學校將實訓設備投入到企業,企業用于生產,而當學校有實訓教學內容需要時,企業提供真實的實訓環境,實現了學校企業共贏的局面。總之,就目前多數學校物流專業現狀而言,加大師資培訓、整合校內實訓環境、增強校企合作力度是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郎德琴工作單位:北京一輕高級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