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學方法模式完善思考

時間:2022-04-24 04:46:35

導語:物流教學方法模式完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教學方法模式完善思考

一、中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物流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物流專業的系統教學,中國的物流教學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應用于物流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與提高。在物流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中雖然引入了先進的理念,學習借鑒了國外一些成功的經驗,調整了課程部分內容,增強了實踐環節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僅限于局部,在整體的課程體系上還沒有根本的變革,教學中還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重理論,輕實踐,不能有效培養能力我國職業教育真正發展的時間還不長,職業教育長期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以學科和課堂為中心,制約了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把握不夠,特別是在針對就業和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訓練上脫節嚴重,也無法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各成一軌,一定程度上存在專業知識學習代替了職業教育的狀況,使職業教育主要成為知識教育而失去了其應有的特征和職能。

(二)重知識的系統性,忽視了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傳統學科型課程的知識體系比較完整,課程開發周期長,教材編寫時間長,學術色彩比較濃,相對封閉在職業教育內部或學校內,對社會生產實踐的反應遲緩,知識內容沒有與生產、服務一線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也不能及時反映生產、服務一線最新的技術、工藝和方法的運用。

(三)專業基礎課、理論課、實踐課的機械分段排列之間越來越缺乏內在有機銜接與靈活配合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較新的專業,各門課程間存在重復內容,有的課程間缺乏內在有機銜接與靈活配合。

二、中職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中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生產管理一線,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現代物流業需要“寬口徑、厚基礎、綜合性、應用性”的復合型人才。所以中職物流專業應重在培養操作性為主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管理人員,如倉庫管理員、采購員、報關員、跟單員、助理物流師等。

(一)從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務看中職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客觀地講,無論是理論界還是教育部門和各中等職業學校,對中職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務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識,那就是:中職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較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種值得關注的傾向:一是在辦學理念上傾向于本校的學科建設,二是過分追求教師理論教學質量,忽視了中等職業教育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要求;三是有些中職學校只做表面工作,校園文化很差,注重招生人數,不注重學生質量;在學生的教育上,素質教育沒有落到實處,更談不上職業能力、綜合能力培養。顯然,以上三種傾向有著明顯的偏頗。

(二)從中職學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看中職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中職物流管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教育模式比較陳舊。“高知識,低能力”的現象根源于教育的組織模式。由于現階段的專業教育組織模式尚未脫離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被動式學習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特別是綜合分析、解決能力,謀劃組織能力,信息獲取和知識加工能力更弱。

三、中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本著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基層物流行業崗位的綜合技能與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靈魂和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根本為教學理念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工作。本人結合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談談物流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看法:

(一)實行“案例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

1、“案例導入”教學模式改革可采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運用物流案例輔助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提高分析應用的能力;第二種方式是運用物流案例組織理論教學,即采用實際案例組織和貫通能力體系,讓學生學習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形成較為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真正實現中職教育中理論“夠用”的目標。2、現場教學、模擬操作和部分課程以“任務驅動”為教學改革主線任務引領、項目導向的課程開發是職教課程規范的開發方法。在一些專業課程以及所有模擬實習單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個任務、問題的提出為主線,采用分組討論、現場教學、模擬操作的方式加以解決,達到理解、應用知識的目的。3、實行啟發式教學課程教學中能夠體現學生為主體,采用情境化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讓學生積極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主體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中心,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重視學生小組與個人學習活動形式的組織指導,學習過程變成學習、應用、發展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決高職教育資源的手段和措施,實質性落實就業導向

校企合作,能實質性落實就業導向,體現職業院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價值,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豐富人才培養內涵的重要內容,更是辦好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構建工學結合、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根本保障。通過校企合作給學生以充分的技能訓練和實踐機會。積極建立實訓基地,采用物流認識實習、現場教學等手段創造真實職業環境,有效延伸教學空間。

(三)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教學建設

與改革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必須“產”、“學”、“研”互為依托、互為支撐“,產學研一體化”成為改革與建設的最佳切入點和保障每學期及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進廠頂崗實習、實訓,在一線技術人員及工人的指導下,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物流企業的現場管理,真正做到產教結合、工學結合,達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應中職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

中職院校教師應成為教育觀念新、創新意識強、師德高尚、教學水平高超的“雙師型”人才。這就要求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深入生產第一線,熟悉本專業的生產現場和作業流程,并能與物流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成為“雙師型”教師,以適應中職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師的要求。

四、總結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教學要結合物流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基本規律與教學基本原則的指導下,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斷完善物流教學體系,促進我國物流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物流人才。

作者:柳杰工作單位:青島外事服務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