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調節和控制思考論文

時間:2022-11-30 06:08:00

導語:學生心理調節和控制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調節和控制思考論文

摘要:本篇文章從造成學生心理障礙、造成恐懼心理的表現、對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及外在表現的分析、結論與建議四個方面,闡述了體操課上如何進行學生心理調節控制

關鍵詞語:心理障礙;恐懼心理;客觀原因;場地原因

體操課不僅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被作為一項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而重點開設的運動項目。經常進行體操運動可以促進肌肉、骨骼、韌帶和內臟器官的發展,增強各器官功能,并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特別是力量、柔韌、靈敏等素質。然而,由于體操動作復雜多樣,難度較大,且有一定的危險性,加之場地設備的不完善,在訓練和教學過程中學生隨時都可能會產生各種運動心理障礙,尤其是在教學和訓練過程的初期,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如不及時幫助學生克服相應的心理障礙,則不僅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導致嚴重的運動損傷事故。

一、心理障礙

通過調查發現,在體操教學中,造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性格方面:①內向,不愛活動。②天生膽小,不敢做動作。

(2)情緒方面:②情緒低落。②情緒過于激動。

(3)教師方面:①教學方法不合理。②保護措施不當。

(4)場地器械不好,無保護措施。

二、害怕、恐懼心理的表現

1.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存在著興趣、愛好、身體素質的差異。但是具有恐懼心理的學生卻有著共同的特點,即對自己的弱項缺乏熱情和興趣,一遇到練習此項目時,便尋找種種借口,予以逃避。

人的行為是心理反應的外在表現。對某種運動項目存在著畏懼心理的學生,則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在初學階段,練習時往往缺乏信心和勇氣,總是往后站,唯恐老師讓自己做動作。

2.對自己的行為能力缺乏信心。對完成規定的技術動作顧慮重重,對困難看得過多、過重、總擔心自己做不好,情緒低落,信心不足,害怕實踐。

3.完成規定動作多是在被逼迫的情況下進行的。有畏懼心理的學生,有時也能完成一些規定動作,但多是在老師或同學的逼迫下進行的,有的是為了完成學業,通過考試;有的是為了自尊,想在同學面前爭口氣;還有的是在老師的監督下,被動地完成練習。

4.生理和心理因素出現異常。在恐懼心理的作用下,學生會發生一系列動作、生理和心理的異常變化,如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用力不當、出現多余動作、心率加速、呼吸困難、思考能力降低、注意力分散、出虛汗、尿頻、血壓升高等。同時,在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的支配下還會引起其他各種心理因素的異常,如:思維能力降低、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注意力渙散等。

三、對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及外在表現的分析

練習者自身的主觀因素:

(1)性格方面:①不敢上高器械,不敢做旋轉、空翻之類的動作。②由于某一次練習過程中或在其他學習高難度動作時不小心失誤受傷或是由于看到其他同學練習的失誤,從而在心理上留下不良的影響而產生消極情緒。

(2)身體方面:①由于身體疲勞因素產生害怕心理。體操在其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體力和思維緊密結合才能完成任務。學生在掌握體操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過程中,身體要直接承受運動負荷。負荷的大小對人體生理狀況影響很大,當運動負荷所要求的機能能力與練習者具備的機能能力不相適應時,人體生理就會產生不適感或痛苦感。②另外,運動損傷也是導致心理障礙的典型例證。運動損傷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能狀況,而且會產生相應的緊張和恐懼感。某些特定的損傷(如跳馬的摔傷)甚至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造成對某特定動作環節的深刻恐懼和牢固的條件反射,致使同一損傷在同一環節中頻繁出現。公務員之家

四、結論與建議

在體操課的教學中,由于項目的危險性、動作技術的復雜性,學生的恐懼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恐懼心理是阻礙學生發揮學習效能的最大障礙,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動作的完成,進而影響體操課的教學質量。恐懼心理的形成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尤其在主觀因素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是重點,這對消除恐懼,建立信心至關重要。運用適當有效的練習方法和手段,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指向性和意志力,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恐懼有積極的作用。克服恐懼的方法歸結起來就是客觀的外部解決和主觀的內部解決兩種方法。外部的解決方法雖然有效,但最終的解決只能靠學生自己。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除了采取直接的方法手段外,要積極引導傳授學生各種心理訓練方法,最終有效地克服恐懼心理。因此建議在體操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優化教學形式和烘托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在場地使用和器材的布置等方面,為學生學習創造比較好的練習環境,這是減少學生恐懼的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