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心理健康指導思路

時間:2022-01-09 02:54:00

導語:高校生心理健康指導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生心理健康指導思路

20世紀80年代,針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心理品質不斷下降的實際情況,我國大中小學積極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開展了大量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此項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的落實與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都十分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相繼頒布的一系列相關文件中都對學校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例如教育部頒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師資隊伍、條件保障、組織領導和管理等作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這無疑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然而,由于沒有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因此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缺乏明確、具體而有效的落實措施。譬如:心理健康教育究竟應該怎樣開展?師資問題該如何解決?教師資格認證該怎樣進行?心理咨詢教師有哪些具體的上崗要求?如何解決專職人員的編制及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問題?向學生提供什么樣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區(qū)乃至各學校究竟應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模式?應如何檢查與評估?等等。這種落實措施與監(jiān)督機制的缺乏是近幾年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推廣的—個重要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

當前,從全國范圍來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首先表現出地區(qū)不平衡,在我國有些地區(qū)如上海、北京等地已有20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國而言,發(fā)展極不平衡,差距懸殊。總體看來,大中城市、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東南沿海等地區(qū)重視程度高,普及面廣,發(fā)展速度快。而小城鎮(zhèn)、中西部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特別是廣大農村的中小學,無論是重視程度、普及面還是發(fā)展水平都很不理想,兩者差距十分顯著,特別是占人口多數的農村中小學幾乎還是空白。從類別來看:大學好于中小學,普通學校好于職業(yè)學校,重點學校好于一般學校。從質量上看:各級各類學校心理教育的成效差異比較大,有的富有特色、成效顯著,有的徒有虛名、流于形式。就全國來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缺乏計劃性。

三、師資隊伍不完善,素質不高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報告建議,每6000~7500名兒童應不少于1名學校心理學專家為其提供服務。以全國2億中小學生來計算,至少也要4萬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人才,而目前我國所有的心理學工作者總數也不超過這個數目(大概只有1/10),況且也不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專業(y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其次,教師素質不高,專職人員少。當前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來自四支隊伍:一是政工干部;二是思想品德及其他人文社科類教師;三是教育學、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學、科研工作者;四是醫(yī)院對心理健康感興趣的醫(yī)生。個別學校還有其他方面的人加盟進來。他們之中極少有人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專門訓練,只接受過短期的培訓,其中多數培訓存在課程設計不合理、師資水平低、培訓時間不夠、教學不規(guī)范等問題。他們在知識結構、心理健康理論的掌握、心理咨詢方法的運用以及咨詢經驗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即便是心理學專業(yè)的本科生也未必可以做一個稱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因為目前我國心理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大多還缺少實際運用方面的內容,特別是缺乏心理咨詢技巧方面的臨床訓練。

四、理論建設相對滯后,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當屬起步階段,在實際開展活動中特別需要理論的支持和指導。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面臨多方面的困境。在理論性研究方面表現為:有特色的研究少,發(fā)展層面的研究少,服務性的研究少等,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家公認的理論。在實踐性研究方面表現為:研究對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結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準確性,研究變量失控性,數據統(tǒng)計隨意性等。除此之外,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相脫節(jié),最終必然導致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乏有效指導,從而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因脫離實際而毫無價值,使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因缺乏科學指導而盲目運轉。

五、缺乏科學的評估機制

由于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相應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和指導,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失控現象時常發(fā)生,并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在理論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響,所采取或運用的方式、方法、技術、手段,許多完全照搬歐美國家,可信度低,不適合我國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如濫用測驗量表或其他測驗手段,隨意結實測驗結果,缺乏對測驗結果及學生心理問題的保密等。另外,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雖開展得轟轟烈烈,但評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其一,無評估。許多學校由于不信得怎樣評估,或者也沒有什么部門要求進行評估,所以“只做不估”。其二,簡單化甚至單一化的評估。評估的方式、手段及內容均趨于簡單化,評估指標單一。有的學校只以是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為評估標準;有的學校只以是否建設心理咨詢室或開展心理咨詢活動為評估標準;有的只對師資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等少數幾個指標進行評估。其三,錯位的或片面的評估。有的學校把評估當作評比,目的是提高學校知名度或為領導添加“政績”,有的只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或檢出率進行評估,有的甚至只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提高作為標準,把心理健康教育評估與升學率掛起鉤來,所評估的仍然還是升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