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30 10:34:22
導語:小學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會的輿論導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的生活趨勢。因此,社會往往容易對人造成積極或消極的影響。而小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多,又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在這一階段接受的社會信息會對他們以后的心理狀態造成很大的影響。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法與社會契合起來,很容易使小學生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侵蝕,造成小學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傷害。
(一)改良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小學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學重點都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并沒有認真思考采用何種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的教師在學生犯錯后多采用說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訴學生錯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級中表現好的學生作為榜樣,告訴犯錯誤的學生要向他們學習等等。這種事后教育的方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學生樹立是非觀,但是對小學生的心理教育來講是遠遠不足的。因此,小學班主任開展滲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認可并接受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積極體現基礎性的滲透原則。在課堂教學時,小學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學技能與心理學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老師對自己心理品質的教育。
(二)營造民主平等,師生和諧相處的班級氛圍
在班集體中,教師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數表現優異的學生身上,大多數學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視,然而這種做法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學生的角度上想問題,盡量給予每一個學生關心與愛護,使學生體會到師生關系的和諧與生生關系的民主平等,體會到和諧的班級氛圍。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時給予學生贊揚,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也會帶給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教師要積極通過這種方法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愉快學習,感悟生活,熱愛生活,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地心理環境,從而健康成長。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
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其目的是讓小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并且能夠發展成為我國的高素質、全方面的人才。因此,小學班主任不能把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做一門簡單的說教學科。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是非觀,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小學生遠離來自各方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影響。因此從以上兩方面講,小學班主任只有把心理教育深入生活實踐,才能解決問題,使小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實踐,多組織一些實踐訓練,給小學生機會,讓小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實處。心理健康對小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我國的高素質人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小學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深知自己的重任,要用愛心、真心、責任心去教育學生,并且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是非觀;幫助學生防御心理問題的產生;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在日常工作中深刻理解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積極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積極把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小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學習。
作者:蔡艷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 上一篇: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論文
- 下一篇:輔導員指導大學生就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