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時間:2022-11-28 09:12:24

導語:高職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加強高等職業院校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是人生觀、世界觀、方法論和社會歷史觀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首位,是學校教育的最基本的內容。現在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是以灌輸的方式進行,沒有與高職學生的特點相結合,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沒有在學生心理扎根。如果采取社會實踐、調查參觀、學生討論、知識競賽、演講會等多種形式,可以起到加強認識和掌握的目的。德育教育是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它要求教師既“教書育人”,又要把德育教育貫徹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各種教育之中。高職院校要建立一套適合新時期高職學生的“立體化”德育教育新模式,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在觀念上要具有“立體化”思維,在教學上要具有散發性和多維性;形成理論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實驗教學的德育教學模式,達到德育教育的網絡化、多層次、全方位,把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及時、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調查

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周就采用“心理健康問卷”的調查,通過問卷分析,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癥狀。對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咨詢中心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對于不同類型與程度,分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二)學院要建立完整的心理咨詢機構

完整的心理咨詢機構是學院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環,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傳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是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高校輔導員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讓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較為科學的評價。每個班級設有心理委員,及時發現問題,上報、輔導;每個分院有心理輔導教師,及時跟進輔導;學院有心理咨詢辦公室及時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對嚴重學生進行輔導和干預,有效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心理咨詢機構的體系建設,能夠及時指導學生開發身心潛能,排解心中憂難,減輕內心的矛盾和沖突。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目前,學院不斷完善心理咨詢機構,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成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三)創造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環境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學生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能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特長,還能形成群體的凝聚力和集體的榮譽感,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良好的校園制度可以營造良好的校園秩序,規范大學生的行為,促使高校形成良好的校風。

三、高職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機結合起來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既有相互的獨立性,又有相互的互補性;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二者無論是從服務對象上,還是從教育目的上都是相同的,在其他各方面,也有一定的融合性。高職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于高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科學發展觀來培養其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其健康人格的養成。心理健康教育是使高職學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優化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學習和生活中,塑造健全人格。高職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品德的養成,要經過知、意、情、行等心理過程,只有二者不斷完善,才能達到知行統一,才能使高職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成功實現。綜上所述,高職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要加大對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工作,加強學生意見的收集。只有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在對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中發揮出最大優勢。才能使高職學生在學校、在社會,更好,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才能使高職學生學會正確地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實現自己宏偉的人生目標。

作者:畢元才 單位:吉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