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04 09:48:09
導語:青少年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校、家庭、社會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有機整體。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保證,三者具有目標一致性、內容相融性、資源整合性、教育途徑多樣性等特征,在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各有優勢和特色。只有將三者有效結合起來,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綜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維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切實有效地開展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開展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教育
1.優化校園環境。校園環境要做到凈化、綠化、美化,還要重視整個校園的布局,力求產生整體美,還要重視人文環境建設。讓學生每天高高興興來到學校,深深地受到定期更新的良好氛圍的熏陶,精神為之振奮,情緒為之快樂。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多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百科知識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3.開展校園建設。校園建設校有校風,班有班風,教有教風,學有學風,培養良好的“四風”教育,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的心理環境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可見,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4.轉變教師觀念,建立健全教育管理體系。教師是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教師的教育觀念、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思想品質、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到人才的質量與教育的效果。教師只有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與學生廣泛地接觸,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營造和諧輕松愉悅的氣氛,消除他們的緊張感、拘束感和不自然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對他們充分地加以信任,使他們無所顧忌地向你傾吐真實的心理活動,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幫助、心理疏導和教育。5.有效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復雜,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詢室,有的還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6.引導教師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該正確引導教師堅持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認真挖掘教材中心理品質教育內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只針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及時治療,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針對學生心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咨詢輔導、心理訓練等),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其次,開展有益的活動。7.協調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不理解、不信任會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教師的認知偏差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壓抑,出現攻擊行為。青少年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榜樣之一,是公正的代表,遭遇問題時,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與愛。
二、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事實上,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
三、社會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
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都被調動起來,多種思想都會在社會中交匯、碰撞;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讓青少年可以便捷地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豐富的信息,對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中的青少年十分有利,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加深他們思維的深度,拓展他們思維的廣度,讓他們在看待問題時不易盲從與偏激。
總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是在科學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影響下逐漸完成的。青少年的教育起始于家庭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體現于社會教育。只有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完整的青少年綜合性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在時空上的緊密銜接和內容、方法、途徑上的有效結合,才能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
作者:張金果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隴山職業中學
- 上一篇:青年父親早期家庭教育調查研究
- 下一篇: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