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時間:2022-10-17 03:44:37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處理的關系,包括價值關系、思政教育與健康教育的關系、發展性與調適性的關系、生活化與課程化的關系,最后提出了處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各方關系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

自從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頒布后,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具體表現在價值取向、社會背景等方面,因此,為了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必須處理好其中各方的關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應處理的關系

(一)價值關系。價值關系主要包括干預與中立兩方面內容。首先,西方心理咨詢模式最大的特點是不主觀臆想和判斷。比如咨詢者的自我面試,采用的方式以“非指導性”為主。這樣既可以增強雙方的了解與溝通,又可以實現心理上的共鳴,可以使當事人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逐漸放松,并找到一種平衡狀態,進而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引導他們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價值中立關系。其次,我國的心理咨詢最大的特點是價值干預嚴重。因此,西方國家追求的價值中立與我國傳統思想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矛盾。西方咨詢對來訪者不作主觀判斷和臆測,完全保持價值中立。我國心理咨詢對來訪者的干預較為強烈。因此,在開展健康教育時,應結合大學生身心情況,適當借鑒西方咨詢的優點,實現中國化改造。(二)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教學中,而應拓寬教育渠道。首先,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特征,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1]。其次,在日常德育和思政教育過程中,適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三者有機結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協調統一發展。德育的宗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加強對學生道德情操、專業素質、情感的培養;二是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僅體現在心理方面,還包括人格的培養與完善。因此,在德育中,教師應適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媒介,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三)發展性與調適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獨特的教學特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大學生心理發展,二是大學生適應性。適應性也稱為調試性,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制定與之對應的解決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從而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四)生活化與課程化。心理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健康教育的特征與德育教育具有一致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提高教學目標與方案的針對性與系統性,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銜接,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應以積極引入生活化素材,使大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應學會運用心理健康知識處理各種困惑,提高處理心理問題的能力。

二、處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各方關系的策略

(一)提高目標的層次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循序漸進、層次性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目標。同時,需要制定總體教學目標和階段性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現階段,教育專家積極關注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研究了相關的解決措施[2]。他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表現為兩種狀態:一是健康狀態,二是不健康狀態。心理健康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心理癥狀、心理健康、亞心理健康。因此,教師需要展開針對性、層次性教育。心理疾病的預防主要是指大學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時,教師需要制定心理疾病預防方案,及時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無論是開展心理疾病預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教師及時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與聯系,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制定具體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從根源上消除心理障礙,積極解決自身心理問題。(二)合理把握教學原則。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把握教學原則,包括系統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等。教育是一項系統性、持續性的工作。在具體教學與心理輔導中,教師需要把握心理教育的學科特點,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具有特殊性。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結語

要想進一步解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處理和協調好我國傳統思想與西方咨詢理論之間的關系,并結合我國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健康教育特征,把握教育原則,展開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作者:李小紅 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參考文獻:

[1]趙存河.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103-105.

[2]尹晨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論構建探討[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3(4):113-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