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

時間:2022-01-11 10:57:14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

一、前言

現代傳媒下,大學生視野開闊,但在其獲取豐富信息資源的同時,其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社會交往形式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且消極信息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高校應積極地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由于在現代傳媒條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有許多,因而有關人員應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在現代傳媒條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相對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現代傳媒環境下,多元的價值觀念交織,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較大影響。一方面面對復雜的價值觀念和現實社會,正處于心理認知迷茫階段的大學生更加無所適從,進而產生心理認知的困惑;另一方面現代傳媒環境是虛擬的、交互的,大學生受其影響后,心理方面可能有偏頗;此外,復雜文化信息下,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各種信息,而不能對信息進行有效甄別或思考,對大學生發展不利。其次,現代傳媒環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暴露出更多問題,如教師隊伍素質偏低、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滯后等。

三、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平臺。在現代傳媒下,學校應積極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站平臺。首先,利用網站平臺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理論,以發揮該平臺的教育功能。網站平臺是一種新型教育載體,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能夠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網站平臺作為教育的新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借助該平臺,增設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心理療法等模塊,使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內容,可加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體化、專題化發展進程[1]。(二)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教師隊伍建設是尤為重要的環節。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積極融入現代傳媒的環境中,置身于新媒體,對教育工作加強研究,以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素養等。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之前,應結合大學生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而選擇更為合理的教育方式,在借助現代傳媒教育手段的基礎上,促進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最后,高校為教師提供交流平臺,促進教師的溝通合作,在實現教學相長目的的同時,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2]。(三)提高大學生的自覺性?,F代傳媒下,要對大學生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覺性是必要的,這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自我適應能力和教育能力。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引導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對傳媒手段下的各種信息加以甄別篩選,有選擇性地接受和摒棄,自覺抵制不良信息,避免其對自我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對現代傳媒有正確的認識,使其能夠用積極的心態而利用現代傳媒。簡而言之,只有提高大學生的自覺性,才能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實施產生積極影響。(四)積極開展多元的活動?,F代傳媒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效開展,要求教師應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活動,既能豐富課余時間,又能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借助現代傳媒,開展豐富的趣味性活動,以發揮現代傳媒的交互性、虛擬性特點,鼓勵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深入思考,并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搜集相關信息,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有利。其次,借助現代傳媒開展電子競技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有利,同時也能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力和勇于挑戰與克服困難的決心,還能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3]。

四、結論

在現代傳媒條件下,大學生的信息需求、視野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但這也對其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產生重大影響,若高校不能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則可能對大學生有不良影響。通過對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分析,作者建議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平臺;(2)加快教師隊伍建設;(3)提高大學生的自覺性;(4)積極開展多元的活動。

參考文獻:

[1]王雪燕.大眾傳媒下青海高校大學生道德觀教育研究[D].青海大學,2014.

[2]陳文芳,劉海蘭,劉慧珍.現代傳媒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報業,2012(14):251-252.

[3]鐘建國.現代傳媒條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中國報業,2011(24):129-130.

作者:張帆 單位:西安鐵路工程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