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07-03 10:10:03

導語: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大德育范疇里,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于德育之中。由此我們可推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而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也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心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以下簡稱心理健康教育)中進行德育滲透,有助于德育目標的實現。

1德育現狀出現的問題

當前,德育實效性問題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我國的德育課程具有明顯的“政治化”傾向。教師注重說教和灌輸,忽視道德心理的培育,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德育與學生的心理、生活實際是脫離的[1]。德育課成為一門有名無實的學科,遭到學生的冷漠和社會的批評,德育的實效性越來越差。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傳授心理知識、培養心理品質和輔導心理問題為內容,避免簡單的機械灌輸和理論教化.采用討論、角色扮演、心理疏導等靈活的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學生的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2]。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借助其教學的內容、方法、途徑等進行德育滲透,有利于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2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德育的可行性

2.1目標統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對象都是學生,基本職能都是“育人”。其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3]。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更有利于德育目標的實現,并達到“雙贏”的效果。2.2內容交叉。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內容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一些內容,如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自我意識,學會自尊和自信,敢于戰勝困難,走向成功;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教給學生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把持個人心態的平衡,增強抵御挫折的耐力等等,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2.3方法互補。德育采用的倫理說服、環境陶冶、榜樣示范等方法可以使學生習得系統的道德知識,但對學生道德行為的改善卻并不明顯,學生難以將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道德品質并外化為道德行為,學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也是相互割裂的[4]。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討論、角色扮演、心理疏導、價值澄清等方法,如果將其恰當地運用于德育之中,更有利于個體道德的內化,增強德育的效果。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可以彌補德育方法的不足,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德育的途徑

3.1借助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學對學生最顯而易見的道德影響體現在教材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所包含的認知、情感、意志、性格、氣質、能力、動機、學習、人際交往等內容,是影響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學生做人的重要因素,含有大量的道德教育資源。因此,心理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價值觀,充分挖掘教材的道德教育內容,將德育寓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并貫穿始終。3.2借助教學方法滲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別于語文、數學等以講授為主的學科,采用討論、角色扮演、心理疏導等方法。這些方法都不是由教育者簡單地講授,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讓學生唱主角。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將重心放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貢獻、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學生養成和不斷發展的將是民主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教學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道德影響。譬如。在講授“人際關系”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道理闡述等方式讓學生明白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接著讓學生認真觀察,發現班上每一位同學的一個優點;然后讓每一位同學輪流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贊美。并表示感謝;接著分組進行討論“你被別人贊美時.有什么感覺?你贊美別人時,有什么感覺?”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增進了解,維護和促進學生友誼的發展,使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和睦相處,養成學會尊重、欣賞他人,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等良好的品質。3.3借助教師的道德表率滲透德育。教師是學生道德的直接影響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生活中,如果采取民主的方式對待學生,學生將向著情緒穩定、態度友好的方向發展;如果采取專制的方式對待學生,容易導致學生情緒緊張、態度冷漠、攻擊性強、自制力差等:如果采取放任的方式對待學生,將易于學生向無組織無紀律方向發展。因此,心理教師要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以自己的言行來感染、教育學生。3.4借助課堂氣氛滲透德育。道德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團結友愛的課堂氣氛中,耳濡目染,將習得關心他人、體諒他人、樂意合作、樂意分享等親善的品質。相反,學生長期生活在人際關系緊張、相互戒備、充滿敵意和排他性競爭的課堂氣氛中,形成的將是自私、偏狹、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相互攻擊等破壞性品質。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較之其它課堂,更容易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愉悅、富有感染力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積極、健康的發展,而且也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不斷提升。因此,心理教師要努力構建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借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盡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滲透方面具有自身的一些優勢,是德育滲透的基本途徑,但并非唯一途徑。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校教職員工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滲透。

參考文獻

[1]蔣渡.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整合的理念和機制[J].教育科學研究,2007(1):48.

[2]]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66,23.

[3]翰媛媛,陳家麟.淺析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5(4):52.

[4]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吳敏容 單位:柳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