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時間:2022-06-02 09:27:39
導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教育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新媒體作為如今傳播速度最快的一項載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是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價值觀念。由于新媒體具有共享性、互動性等特點,可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新媒體技術來改革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模式,以此加強學生學習心理健康內容的質量,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心理健康
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水平逐漸提高的時代,沒有電子設備的大學生幾乎沒有。通過網絡,可以使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大的改善。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通過電子設備就可以更加迅速地了解知識、關注國家大事,甚至更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教學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新媒體的出現最早是在美國,是由一位叫做戈爾德馬克的人士所提出。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在迅速發展。新媒體作為一項全新的網絡傳播題材,為各種信息的傳播都帶去一定的便捷。新媒體同時也覆蓋了諸多的領域,有效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有人說:哪個行業掌握了信息、哪一個行業掌握了網絡、哪一個行業掌握了新媒體、哪一個行業就會成為整個世界的主宰。這就說明是媒體對于社會的影響是極為巨大的。
(一)及時性。傳統的媒體傳播速度較慢,人們觀看到消息可能是幾個小時或者一天后。而新媒體的出現與傳統相對比來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播速度極快。當事情剛剛發生之時,便可以通過報導或者是一些旁觀者的描述將信息沒有任何延遲性地傳播出去。只要擁有一個有信號的設備就可以將信息出去,人們可以隨時地接收到信息。這也就是說明新媒體的出現,成為一種信息的改革,更是成為了迅速傳播的代表性媒體之一。新媒體的傳播可以使信息不再遵守以往的傳統模式,成為一種不受空間限制、不受時間限制的新型傳播方式。(二)共享性。新媒體的出現,學生們可以直接地去獲取信息,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知識或者是信息資源的共享,不但可以滿足大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還可以使得學生的思想就會受到多角度的影響。正如一位學者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學習的時候如果是一種思想,而別人恰好有另一種思想。將兩人的思想相互交換,各自說出各自的想法。或許每個人頭腦之中都會有兩種思想,甚至是更多的思想存在。也就是說,資源的共享可以使得大學生的知識在頭腦之中形成多種模式。而新媒體技術更是為大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的豐富,視野也會變得更加的開闊。(三)超時空性。新媒體是通過互聯網甚至是衛星等雙重的信息數據傳播之下而發展的一種新興傳播模式,打破了以往信息的傳播方法。互聯網由于其本身就儲存了諸多的數據庫,里面的信息更是不容小覷。所以許多信息只要是沒有被上傳者所撤掉,無論多長的時間大學生想要觀看內容都不會受到阻礙。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如果是遇見一些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礙,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模式來找尋答案。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影響
(一)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大學生會成為社會上的接班人,是社會的一種新思想、新風尚,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這一段時間的大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頭腦靈活的狀態。學生這一時間段的認知能力在逐漸增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應該會發現,如果單純地以理論課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發展,一定會減少了學生想要親身實踐的興趣。所以大學生在心理健康課程上注重實踐能力。新媒體的應用可以使得學生不受任何的時間、地點控制,進行知識點的學習。新媒體更是將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展現出豐富多彩,色彩鮮明的狀況。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學習,以此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二)增強課程多樣化。在如今的大學課程之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到學校所安排的課時限制課程,往往局限了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發展。比如說:學生本來所需要的是職業生涯的規劃或者是學習動機的激發,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學生不能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將這些內容完整地體現出來。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般都是一個或者是兩個學期之內就要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內容速度不能夠使得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正確的認知。在新媒體條件之下,由于信息發展迅速,一些社交帳號、公眾號甚至是微信等程序的出現,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所出現的問題完美的解決。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階段、各種類型的心理健康知識。(三)拓展心理教育知識。在校園內部大多數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課堂上教師進行講解,課下會做一些心理健康的訓練活動。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還不是很完善。而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之下,有的學校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技術來改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比如說:課堂之上,講述了一些有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在利用多媒體的背景之下,可以將知識在多媒體上進行有趣的拓展,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尤其是近些年來微課、翻轉課堂的出現,都在被一些心理教學的教師所應用。
四、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教育體系。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之中,所提倡的就是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大學階段除了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注重的是學生的興趣、價值觀、品德等因素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達到全面的發展。所以在大學階段,想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切實地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找出符合大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得學生能夠利用新媒體廣泛地學習知識。可以更加完善地去掌握心理健康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加以引導。例如:學生在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之時。以往的教學內容可能是學生為旁觀者,教師為主導。而如今的新媒體環境之下,教師就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為主導地位。利用新媒體使得學生能夠獨立的學習,引導學生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掌握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二)交互式模式的應用。在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公共教學科目。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熟練,新媒體環境之下相關的任課教師就可以對大學生的特點進行實際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例說:在課堂之上,為了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出該課堂的心理知識。可以是一個小笑話,也可以是一個寓言故事,這樣學生的興趣得以調動,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差異性之后,應該盡可能的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新媒體環境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魅力。教師除了注重線下的教學模式之外,還可以將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完美結合,使得課堂上教學內容更加有針對性,增加大學生對于課程的討論。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教師更可以用幽默的教學風格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互動性增強。在此種狀況之下,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三)合理利用閱讀資源。在教學實踐之中,合理地利用閱讀資源不僅可以避免對閱讀資源的誤用,還可以深化教學內容。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習。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之中,教師不應該錯過的就是讓學生接受課堂的閱讀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去大量的閱讀相關的內容,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大學生們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來促進大學生情緒的調節。相關的心理學家也表示人的情緒對于學習會有一定的影響。輕松愉悅的情緒,可以使得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增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順利開展。(四)搭建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平臺。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更多的信息知識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空白區。但是由于一些網絡上的教學內容比較復雜,學生在進行信息分辨之時會呈現出分辨不清的狀態。這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學生正確應用有效的資源。所以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之中,相關的教師應該增加學生課外知識儲備量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平臺。例如:教師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順利開展,可以用一些微信、QQ等平臺。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不良網絡就會消失在無形之中,使學生健康成長。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在大學校園之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媒體成為時代的產物,更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學習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又為創新大學生的教育課程提供了思路。針對新媒體技術之下的教學形式,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找尋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昝瑛瑛,徐玲玲.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傳媒論壇,2020,3(8):174
[2]杜炳鋆,張瑩.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國際公關,2020,4:46+48
[3]李慧芳.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記者搖籃,2020,3:19~20
[4]周濤.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83~84
[5]蔡小博.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智庫時代,2019,48:52~53
[6]陳旖婷,張輝.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31):77~80
作者:熊雯雯 黃俊
- 上一篇:新常態下基層財政稅收建設措施
- 下一篇:醫院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