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
時間:2022-03-31 04:44:38
導語:學前教育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提出
對學前教育的重視首先應該是對師資力量的重視,對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和技能素養的重視。但是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存在就業區域不平衡、就業崗位不穩定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畢業生個人的職業發展,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本研究通過對成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近三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調查,找出突出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以期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特別是為學前教育專業進行有效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法,隨機抽取150名在四川省各地、市幼兒園工作的成都師范學院2009至2011屆學前教育專業??飘厴I生作為調查對象,主要對他們就業地點、單位性質、勞動關系、勞動時間、工資、“五險一金”購買、職業認同感和職業穩定等進行了調查。發出問卷150份,收回134份,其中廢卷13份,有效率為90%,任意選取了其中100份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男生0名,女生100名,入校前農村戶口學生39人,城鎮戶口學生61人。(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成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管理的學生比例達到83%,充分體現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服務社會的功能。但絕大部分都選擇在城鎮工作,下到鄉鎮的很少。并且月收入普遍在2000元及以下,比例還較高,在現實中,四川地區絕大多數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對剛就業的畢業生所開出的工資在1000~2000元之間,這與大多數學生的期望值相距甚遠。同時每日工作時間長,“五險一金”購買不完全到位,“鐵飯碗”的比例也不高,這些是造成當前幼兒教師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二)職業認同感和職業穩定情況總的來說,雖然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愿意從事幼兒教師職業,喜歡這一職業并且愿意為之奮斗終身,同時又因為待遇、社會地位、管理制度和自己的工作能力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的職業穩定情況不好,跳槽情況時有發生。
三、就業現狀的原因
從以上調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飘厴I生就業出現了區域不平衡(以城鎮為主)、就業單位和崗位不穩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有社會方面的原因、學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
(一)社會方面的原因
首先,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中國長期以來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鎮尤其是大城市的經濟條件明顯優于中小城市和鄉鎮,而經濟發達地區、大中城市與鄉鎮比較,不管是地域環境、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就業機會,還是培訓晉升、各種福利、保障措施等方面都肯定要完善得多。使得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畢業生即便是在大中城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崗位也不愿意到鄉鎮或邊遠地區就業。第二,辦園體制的差別。公辦幼兒園和社會力量興辦的幼兒園比較,畢業生初次就業都愿意選擇更有保障的公辦幼兒園,即便是不得已工作之后,也會從條件差的地區向條件好的地區流動,不斷從民辦幼兒園向公辦幼兒園流動、從差幼兒園向優質的幼兒園流動,從而影響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問題。第三,幼兒教師待遇、地位不高。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低,工作量超負荷,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情況更甚,民辦幼兒教師還存在公辦編制不能確定等因素。[1]128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幼兒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處于較低的位置,[1]128導致一些學前專業畢業生不愿呆在行業內而選擇轉向其他行業,形成行業間的流動,因此幼兒教師福利待遇不高、社會地位低微的問題,勢必會造成幼兒教師流動加劇的現象。這不利于穩定學前教育教師隊伍,也不利于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第四,黨和國家重視下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師資需求量過大。2010年國務院國發《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彪S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尤其是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級政府大力興辦幼兒園,學前教育師資缺口大,需求比較旺盛,在當今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卻成為人才市場的“香餑餑”。即使他們頻繁跳槽,也很容易找到工作甚至是比較好的工作。
(二)學校方面的原因
其一,課程設置有缺陷。高校學前教育課程設置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現象,在課時方面,理論課時多于實踐課時;在課程方面:專業理論課程多于教師技能類課程,必修課程多于選修課程;在學習時間方面,理論學習時間多于見習、實習時間。高校這樣的課程設置,導致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夠,學生會因為實踐能力不強、自信心不夠而頻繁跳槽,從而造成就業不穩定的現狀。因此不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影響就業穩定性的因素之一。其二,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與專業緊密結合不夠。學校雖然開設了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在結合專業方面不夠緊密,許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教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如何實用,急功近利的功利主義思想特別明顯,對學前教育的社會需求和發展趨勢的缺乏了解、對幼兒園的保教工作及教師對幼兒一生發展的影響作用缺乏深刻的認識、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沒有把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看成一份神圣和偉大的事業。[1]128
(三)學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缺乏正確的就業觀。計劃經濟時期的“干部意識”加上新經濟時代的“白領情結”使得眼高手低、拈輕怕重成了許多大學生的通病。學生總是期望找到的工作單位性質和工作地點要好,薪酬福利要高,這就使得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時很少愿意去效益不太好的民辦幼兒園,也不想去落后地區等等。這當然免不了在擇業區域上的“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脫節。大學畢業生只有改變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和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才有利無害。其次,自身能力素質和社會經驗缺乏?,F在幼兒園對新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他們熱愛幼兒教育、學歷較高、有一定教改科研能力、幼兒教育理念新、教學基本功扎實、技能全面、心態好、愿意長期在本園工作。學生如果自身的教育實踐能力不強、社會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勝任教師角色。這也難免會成為學前教育專業??飘厴I生就業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再次,缺乏認真、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只是把當幼兒教師當成謀生的手段,一旦有機會獲得條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就會毫不猶豫地跳槽。最后,獨生子女情結的影響。由于現在的畢業生大都是90后,是家里的獨苗苗,并且絕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城鎮,自己從小沒受過苦,不愿到條件差的地方就業,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邊或者到條件好的大城市,就是很多來自較落后地區的學生也因為受“念了大學還回農村沒出息”的傳統思想影響不愿回家鄉,這就導致了畢業生都希望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大中城市就業。就業扎堆現象和頻繁跳槽現象的發生就難免。
四、對策和建議
(一)政府主導,進一步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益,提升幼兒教師社會地位。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出臺,各省市進一步重視幼教事業的發展,不斷加強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及性。但由于辦園體制的多樣化,幼兒教師待遇普遍偏低、不同性質幼兒園的教師間的收入差距大的現象仍然是造成教師跳槽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在解決“入園難”的問題的同時,更要承擔起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合理規劃、布局、投入和管理,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從立法和行政規章上采取措施,確保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使幼兒教師得到應有的尊重,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另外,政府應加大對幼兒園的財政投入,尤其是在政策上扶持農村學前教育,并通過各種途徑減少幼兒園支出成本,緩解因待遇問題而引發的學前教育畢業生就業區域不平衡和幼兒教師隊伍不穩定現象。
(二)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設置課程時應符合社會的需求,始終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放在核心地位,將就業的需求和課程的教學緊緊結合起來,按照學前教育人才市場的需求優化和調整該專業課程,逐漸摸索出一套基礎厚、口徑寬,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和很強的應用能力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不斷增強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1.課程設置既要兼顧國家標準又要緊密結合不同幼兒園的需求。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是緊跟著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進行課程改革,設置各種新課程,增設各式各樣興趣班,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既要遵循國家教育部下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對“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目標與課程設置”的相關要求,又要將課程教學的內容和一線幼兒園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在設置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時應該和當下的幼兒教師職業的要求緊密結合,緊跟一線的課改要求,尤其是教學實施、課程組織和職業要求之間的聯系。以培養既有較扎實、系統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又具有“雙語型”“藝術型”“雙師型”或“現代型”等特點的“一專多能”型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2.課程教學應注重理論知識基礎與職業實踐需要的結合。課程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應該與總體的課程改革配套、同步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應緊扣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在抓好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實踐和創造機會,在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和職業基本技能,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整合現有的資源。針對學生的角色訓練、專業能力的形成、專業技能的訓練和職業心理的訓練等方面設立專業的實訓中心,更加科學、有效地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充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并利用和挖掘校外的資源,院園之間開展交流,利用實習實訓基地,資源共享,進行教學創新與課程建設。4.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在調查中,學生因為見習和實習時間短而缺少實踐經驗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應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并將見習或實習的時間分散到更多的學期,通過更多的到幼兒園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她們未來將要面對的教育對象的特點、職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等,這樣更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當前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適應就業的需要。
(三)強化師德教育,培養熱愛兒童和敬業奉獻的良好品質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師德教育作為重點教育。在重金錢、輕事業,講實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艱苦等社會風氣沖來時,師德建設至關重要。鑒于崗位的實際要求,在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中,要把“愛”的教育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主旋律,把“愛生”作為教師素養的首要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對兒童的熱愛,只有一個真正“愛生”的教師,才能讓他的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才能實現其根本的功能。把“敬業”放在第二位,注重培養學生對幼教事業的堅定信仰,只有熱愛事業的老師,才會主動鉆研,積極進取,才會為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而不懈努力。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要將目標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予以貫徹落實。再有,要教導學生在擇業時不能一味地追求待遇高、條件好的物質享受,奉獻精神仍然是教師職業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質,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必須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甘于吃苦、樂于奉獻的高尚品德。
(四)重視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就業穩定性1.系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職業生涯規劃應作為必修課,大學三年每年都要開設課程。一年級主要介紹專業的發展前景和專業課程,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的規劃;二年級要幫助學生進行正面的自我評價,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大三要傳授學生就業政策法規、求職技能和安全,調整學生就業的心態,使學生的具有正確的擇業觀,從而順利實現角色轉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相對來說實踐性和理論性比較強,要不斷地對指導模式進行創新。如不定期邀請優秀的畢業生回校交流、邀請相關專家、一線的優秀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來校做專題講座等。[1]1292.配備專業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專職教師。由于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起步晚,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師基本上是由系(院)書記、輔導員兼任的,缺乏專業的專職教師,因此應安排相關的老師學習進修,接受系統的學習和培訓,盡快成為專業人才。3.選用和編寫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的特色教材。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特殊性,教材應該符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色和需要?,F有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材不能完全滿足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圍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選用或編寫最科學、最合適的特色教材就顯得非常必要。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2]大學階段是學生實現社會化最關鍵的時期,就業指導課要積極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信念、理想和就業觀念,引導學生克服自卑或自負的心理,著眼于現實,克服貪圖享受、眼高手低的錯誤心理,理清事業與職業、奉獻與索取、發展與眼前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和就業觀念。[3]使之既有遠大理想抱負,又有為國家、民族、社會、集體作奉獻的精神;既有正確的職業理想,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使其價值觀、人生觀、擇業觀在職場中融會貫通。通過對國家政策的宣傳,教導學生在擇業時不能一味地追求待遇豐厚和工作環境的安逸舒適,鼓勵學生服務基層,在基層艱苦的環境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有所作為??傊岣邔W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水平和就業穩定性,既要依賴黨和政府對學前教育事業在政策法規、財政經費上的大力扶持,也需要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的高度認可,更需要開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校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等才能最終實現。
作者:劉文英郁瑛簡云超劉娟朱玲工作單位:成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
- 上一篇:美國學前教育公平發展舉措
- 下一篇:學前教育課程設置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