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幸福感的缺失

時間:2022-01-13 11:33:04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幸福感的缺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幸福感的缺失

摘要: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國家大力發展學期教育,幼兒教師培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調查發現,一些學前教育專業在校生缺乏專業幸福感,為職業生涯階段的職業倦怠埋下了潛在隱患;同時,由于幼兒教師進修工作沒有得到全面落實,教學工作缺乏創造力,使教師職業倦怠情緒激化。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幸福感缺失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師;幸福感

幼教是樹,幼師是根,根深才能葉茂。當前,部分幼兒教師因職業倦怠而感受不到專業發展的幸福,往往對教學沒有熱情,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缺乏關注,甚至對幼教職業失去信心。教師職業社會化是指“在教師職業生涯發展中,個人獲得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內化職業規范和價值、理論,建立和發展自我概念,表現角色行為模式,逐漸勝任教師專業角色的過程。[1]”教師職業社會化貫穿教師職業生涯。

1預期社會化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幸福感缺失原因

教師預期社會化是指個體在完成基本社會化之后,為即將要承擔的職業角色而進行的準備性社會化。教師預期社會化階段包括師范院校中培養新教師的整個過程,教師在預期社會化階段通過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認同和初步內化職業價值和規范,逐步形成教師所應具備的職業個性[2]。專業幸福感是指對所學專業帶有愉悅的感受,形成專業信仰,在走向專業所對應的職業路途中感受幸福并充滿希望。預期社會化階段在校生體驗不到學前教育專業的快樂,直接影響其走上幼教崗位后的職業幸福感,導致從教后職業倦怠。

1.1專業前景

學前教育專業的對口走向就是幼兒教師。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很多非師范類的學生也擠破頭跨入幼兒園當老師。從近幾年幼兒教師就業市場可以了解到,幼兒園很缺乏老師,但是省級示范園、市級示范園的數量卻屈指可數,因此在招聘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示范園提供的就業崗位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工作崗位少,競爭激烈,很多學生在求職時改變選擇幼兒教師的初衷。

1.2缺乏社會認同

受傳統觀念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在教師序列中,大學教師社會地位最高,從大學到中學、小學、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呈現以此遞減狀,這導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職業認同感較低,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職業信任,更談不上職業的幸福和快樂。

1.3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機制模糊

師范院校紛紛向綜合大學轉型,師范學院升級為大學,也有綜合大學兼辦師范教育的現象,改革后的綜合大學培養教師的任務不夠明確,缺少足夠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很難得到應有的重視,部分師范生反映在學校地位偏低。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師范教育期間沒有能夠深入體驗教師職業的價值,沒有形成堅定的教育信仰,于是在步入幼兒園從教的新鮮感過后,找不到自我價值,難免職業倦怠。

2繼續社會化階段與幼兒教師職業倦怠

幼兒教師繼續社會化是指從教后的教師為了更好地勝任職業要求,持續不斷地進行社會化的過程。繼續社會化階段即幼兒教師接受繼續教育進行職業培訓階段,這一階段貫穿教師入園執教至退休的整個過程。為了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在繼續社會化階段教師應熟練掌握并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內化職業價值和規范,形成成熟的職業個性。目前我國幼兒教師培訓力度逐步加大,國培計劃的啟動,更是提高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可是,幼兒教師培訓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培訓機會少,由于所在幼兒園或進修學院的限制,大部分教師沒有進修機會。幼兒教師本身缺乏義務意識,教學計劃緊,教學任務重,教師往往以沒有時間為由不去進修。二是培訓內容方面,在課程編排與教學活動上,多以教材知識及改進幼兒教師教學方法為內容,幼兒教師職業修養、專業道德等未能得到重視。

3緩解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3.1樹立正確教育目標的導向

教育目標可以為師生培養目標起到導向性作用。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學前教育的基本觀念。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首先就要正確認識人,認識人的本質,認識人的各種可能與常態,把人當作人而不是神來培養。只有踐行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使我們的教育符合人成長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廣大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和身處幼兒教育第一線的幼兒教師們才能解放自我,順利開展幼兒教育工作。

3.2建立心理輔導機制進行心理干預

教育行政機構有必要建立各省或者各市的幼兒教師心理咨詢或輔導機構。心理疏導工作可以面向幼兒教師群體開展宣傳與咨詢輔導,采用開設健康講座等形式,幫助幼兒教師排除不良干擾,學會以樂觀的心態和豁達的胸懷對待生活,并讓這種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兒童。在幼兒園層面,幼兒園管理者可以從政策、管理等方面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和學習氛圍。通過心理干預幫助幼兒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并適時進行自我調適,實現個人發展。

3.3力爭社會支持系統的廣泛支持

幼兒教師職業面臨著許多的公眾壓力,基于此,政府應把握輿論導向,對幼兒教師職業建立合理的社會期望,不斷改善學前教育的大環境。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切實減輕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要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引導公眾對幼兒教師職業持合理期望。尤其是幼兒家長要充分理解教師在教學和保育工作中的辛勞,不能把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都強加于幼兒園和教師身上,要多為幼兒教師創造寬松的人文環境,對其工作中存在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多一份理解與寬容。人生百年,立于幼教。幼兒教師教育改革應該對癥下藥,才能緩解學前教育學生的幸福感缺失現狀以及幼兒教師職業倦怠感,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才能提升幸福感,真正迎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楊秀玉,孫啟林.實習教師的專業社會化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7,(11):66-70.

[2]李清季.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0,(8).

作者:殷文靖 單位: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