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前教育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10-17 10:46:18

導語:中職學前教育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前教育教學模式研究

為了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的需求,許多的中職院校將學前教育專業作為重點專業進行建設,為緩解幼兒教師緊缺的狀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快速發展,還是存在諸多的問題。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基礎文化知識薄弱、學習能力較低等,已影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解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為專業課程及專業技能服務,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培養專業幼教的機構,一定要根據學院、學生的自身情況來進行改革與創新,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理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幼兒心理學、衛生學、教育學等課程,已成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課程。對于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由于他們是從初中階段的直接過渡,專業理論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是乏味的、難以理解的,再加上他們從來沒有深入地接觸過幼兒,因此不能很好地把握幼兒的生理、心理等特點。如何將心理學、衛生學、教育學等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幼兒身上,對于這些學生顯得很空洞,他們沒有方向感,因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基于此,中職學前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而且必須要依據幼兒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改革。

二、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理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學的教育模式與實際理論相結合

結合幼兒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從文化知識要達到教學的目標、過硬的專業技能出發,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一定要堅持“結合實際案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理念。在專業理論教學中,多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分期分批帶學生進入幼兒園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真實地見證幼兒的保育、教育全過程。例如,學習幼兒衛生保健的知識后,要讓學生在幼兒園實踐時,能自主地注重安全問題,它包括幼兒精神安全、生存物質環境的安全等,學生通過實踐,并分析和討論,對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預防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見。學習幼兒教學心理學后,學生在見習的過程中要觀察分析幼兒的行為表現,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行為根源,并找到理論知識依據,如:依戀父母、情緒緊張、念叨回家、哭鬧不止、任性專橫,等等。學生通過發現、觀察、討論,深入了解幼兒入園后的行為表現,并對此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以幫助解決幼兒入園不適應的問題。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的課程后,讓學生觀摩幼兒園教學課程,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真正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情境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要結合新媒體模擬場景教學。例如,教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分組模擬陌生人來敲門的場景,針對不同學生對陌生人的不同認識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場景演示,讓學生對幼兒園安全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與措施,促進學生對幼兒園安全教育知識有深層次的認識。

(三)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現如今,教室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進行加工處理,能將無形的知識變成有形知識,將復雜的理論簡單化,提高了教學中的視覺形態。例如,在講人體結構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親眼看到細胞、人體的各個器官等。通過相關案例、圖片等研究成果,有理有據地說明幼兒的認識與發展過程,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直觀地講述大量的理論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也就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對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素養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學前教育專業理論教學中,從幼兒心理、衛生、教育等方面展開針對性的實踐教學,采用創新的教學策略,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

作者:宋智慧 單位:山東省威海藝術學校

參考文獻

[1]王艷紅.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福建質量管理,2016(2):221-222.

[2]董紅梅.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成果總結[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22-223.

[3]姜艷.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模式[J].科技創新導報,2014(2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