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科學素養調查研究

時間:2022-11-06 11:24:02

導語:學前教育科學素養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科學素養調查研究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科學活動開展的質量。文章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觀念和科學活動參與四個維度,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和影響因素。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科學素養;問卷調查

一問題的提出

科學技術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開展是時展和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队變航處熑温氋Y格標準》中明確規定,幼兒教師應在數學、自然科學等方面選擇適合兒童的教學內容,這意味著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兒童的學習活動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和藝術五個領域,但筆者在帶學生去幼兒園見習的過程中,發現很少有老師選擇科學領域的觀摩課,同時也很少有實習生在匯報課時會選擇科學領域的內容。通過訪談發現,很多幼兒園教師在科學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存在困難,對于幼兒的提問有時不知如何回答,或者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實施的困難反映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不足,而要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素養水平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們科學素養的現狀,因此,筆者開展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方法及調查內容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筆者所在學校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共有145名學生參加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45份。問卷的第一部分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就讀初中區域、興趣愛好4個方面。第二部分調查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包括:科學基礎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觀念、科學意識、科學興趣、科學活動的參與度等。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基礎科學知識的狀況分析。筆者就幼兒園中常見的科學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30.3%的學生對幼兒的零食如棒棒糖、餅干等的成分較為了解,56.6%的學生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區別,61.4%的學生知道不倒翁的原理,62.8%的學生知道潛水艇的工作原理,65.5%的學生知道紅薯不是植物的種子,36.6%的學生知道土豆不是植物的根,72.4%的學生知道碳酸飲料會帶走兒童體內大量的鈣,91%的學生知道84消毒液可以用于幼兒園的環境消毒。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于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但對于幼兒科學教育中的一些科學知識仍存在概念不清的情況,比如對于“土豆是植物的莖,不是植物的根”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到位。筆者將“土豆是植物的根嗎”中的選項A“是”賦值1分,選項B“不是”賦值2份,對一、三年級的學生對于該問題的認識進行了差異性分析,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一年級的學生和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土豆不是根”這一問題的認識存在顯著性差異,三年級的學生更能清晰地知道“土豆不是植物的根,而是植物的莖”。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在一、二年級開設了基礎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課程,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研究結果啟示我們,自然科學課程的開設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力度,在課程設置上加大科學教育類課程的比重,除了開始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課程外,還可以通過選修的形式加強自然科學類的教學。學生只有具備了扎實的科學基礎知識,才能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領域做到游刃有余。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科學方法的狀況分析?!?-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幼兒教師在幼兒的科學學習過程中要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1]?!笨梢?,幼兒教師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幼兒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筆者就科學探究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僅69%的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第一環節是“提出問題”,還有很多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在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選擇上,以“種子發芽了”這一活動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僅35.9%的學生選擇用“組織幼兒進行觀察記錄”的方法展開探究。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應試教育和傳統學習方式的影響,學生只注重知識的積累,不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師范院校類自然科學課程的教材與幼兒園的科學內容聯系不大,教學內容的陳舊和教學方法的單一已不能滿足幼兒科學教育的需求。研究結果啟示我們,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各種類型的科學教育課程,加大實驗探究的力度,可以設置探究課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作為研究性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到結論,也可以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甚至可以作為校本課程讓學生積極開展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科學知識與幼兒科學教育的緊密結合。3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建構科學觀念的狀況分析。吳俊明教授指出:一個只具有具體的知識、方法和技能,沒有正確科學觀念的人,科學素質必定不會高[2]。筆者從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對科學的態度和看法、科學與技術和社會的關系(STS)三個維度對學生的科學觀念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83.5%的學生對科學的本質有正確的認識,但僅37.9%的學生能正確認識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62.1%的學生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并不了解。60.7%的學生認為科學技術提高了生活質量,33.8%的學生認為科學技術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學生對科學技術有著積極的看法。但在學習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時,48.3%的學生選擇學習感興趣的部分,26.9%的學生愿意學習比較困難的部分,24.8%的學生甚至不愿意學習相關內容。81.4%的學生不了解STS教育的內容和宗旨。結果表明,雖然學生已經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巨大作用,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仍有很大的畏難情緒,這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生源特點有很大的聯系。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95%以上是女生,入學時理科分數較低,對物理、化學、生物等的學習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另外,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的面試環節都對彈唱、舞蹈等藝術類課程的考核有明確的要求,所以學生比較注重技能類科目的訓練,忽視了文化課尤其是科學課程的學習。研究結果啟示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去幼兒園見實習的機會,多向幼兒園老師請教,充分了解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引導學生借助網絡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積極主動關注現代科技的前沿成果;引導學生利用超星圖書館這一平臺及時關注學前教育類雜志中關于幼兒科學教育的論文、案例,學會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認識科學,形成科學觀念。另外,教師在科學教育教材的使用上要關注學生的需求,減少復雜的理論知識的純粹講解,利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科技產品引入課題,加強科學小實驗的探究、科學教具的制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4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參與科學活動的狀況分析。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筆者就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假期參與科學活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89.7%的學生對科普類節目較為關注,78.6%的學生經常閱讀科普類出版物,86.9%的學生會關注網絡上的科技信息,81.4%的學生會利用假期參觀科技館或自然歷史博物館,88.9%的學生會利用假期參觀動物園、水族館或植物園。研究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有著強烈的科學意識,能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積極主動參與各類科學活動。研究結果啟示我們,學校教育在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資源的整合,這樣學生到了幼兒園,也能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結合幼兒周圍生活中感興趣的現象、事物、材料等進行科學教育。

四結語

筆者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仍有待提高。盡管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科學活動的參與性較好,但科學方法的掌握情況和科學觀念的建構情況還不太理想。雖然自然科學課程的開設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但在教學過程中仍需注重教學方法的變革,仍要加大探究教學的力度;在課程內容方面要選擇與幼兒園科學教育聯系更為密切的內容,加大社會資源的整合力度,全方位、多視角關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茖W素養是每個公民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是時代的要求和學前教育的需要,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1.

[2]吳俊明,吳敏.為什么要關注科學觀念———關于科學觀念和科學觀念教育的思考之一[J].化學教學,2014(4):3-6.

[3]王崇麗.試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1):50-53.

[4]曹愛娟.培養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化學素養的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60-63.

[5]王威.生物學素養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培養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6(1):105-108.

作者:沈美娟 單位: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如皋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