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09 09:19:28

導語: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研究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對于學生群體實踐水平與能力的要求較高。高等院校要想持續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在日后工作中可將所學知識與工作無縫銜接,應充分認知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過分析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育面臨的困境,探索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綜合改革

學前教育專業構建健全的實踐教育體系,對原有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綜合改革,對院校學科建設、社會發展、教師團隊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均擁有重要價值。但是,受陳舊教育理念束縛,部分專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偏重理論知識講析,忽視實踐教學活動,注重課堂教學,忽視課外教育。基于此,教師應深入研究和實踐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育體系綜合改革,致力于為當今學前教育服務。

一、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綜合改革的必要性

1.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發展需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科性質決定其專業學生必須擁有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理論思辨能力,將實踐和理論互相融通。然而,現階段學前教育教師大多在課堂活動中圍繞概念或者案例展開教學。專業教師科學研究難以順應實踐教學要求,無法落實教師發展對學前教育實踐的促進。因此,創建學前教育和幼兒教學互動溝通平臺,落實理論和實踐切實對接的平臺十分重要。經過此平臺交流與合作,利用實踐教育理論,通過實踐活動開展學科教育,提高院校學前教育教師群體實踐水準,是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建設實踐教育體系的主要責任。2.人才培養及社會發展需要。近幾年,國家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發展與日俱增,國民生活水準也不斷提高,國民綜合素養提高,人民群眾對自身孩子的教育質量需求也持續提高。自教育部門《3-6歲兒童學習及發展指南》后,國家學前教育邁進嶄新的臺階。現階段,國民注重兒童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創新探究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品質、與人和環境和諧相處能力等。伴隨國外“STEAM”教育觀念的興起,這一理念注重教育超學科性以及實踐性,以往對兒童實施技能與知識的簡單講授教育方式,已無法順應當代社會發展要求。國家社會發展倡議培養卓越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高校作為培養職前學前教育教師的主要陣地,構建科學合理、健全的實踐教育體系,培育可擔任幼兒園教育任務的優質教師,是當今各所高等教育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首要任務。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

1.評價體系仍未完善。現階段,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對于實踐教學體系并未形成動態可監控以及科學的評價機制。學校對于實踐教育內容以及應達成的目標與教學成效缺少必要監控。在學生群體實踐中,教師的作用并未完全體現。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對于學生缺少過程性的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起到輔助作用,對學生出錯的環節及時評價并為其糾正。但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未終結性評價,僅對學生實踐結果進行評價,忽視學生實踐整體過程的表現。同時,實訓場地指導教師和校內專業教師溝通、交流過少,對學生群體在不同階段的實踐任務以及學習情況了解程度不足,難以為學生供應合理的、適宜的以及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以及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評價也存在片面性,進而導致實訓與實踐教育浮于形式,對學生實踐活動成效產生消極影響。2.實踐教育環節薄弱。從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設置層面而言,我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體系中,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活動比例嚴重失衡,將知識傳授作為核心的教育模式,促使實踐教育在整體教育體系中處在附屬地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中實踐教育內容涵蓋校內實訓、學生自主實習以及幼兒園實地見習等。并且,校內實訓在實踐教育體系中占據比例較高,但當前教學實訓層面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實訓課程集中度不足,課時偏少,教學時間短,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實訓教學系統性欠缺,未擬定嚴格的方案;學生到幼兒園實習以及見習課時較少,參加幼兒園見習機會不足。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實踐教學要求缺少高效的統籌及規劃,導致實踐教育形式化嚴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以及入職后,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學生缺少專業自信,從而造成幼兒教師流失以及離職等難題的出現,無法發揮學生學前教育專業優勢。3.高校教師實踐能力不足。能力較強以及高質量師資團隊作為當今學前教育專業實施,以及綜合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保障。但是,實際情況卻呈現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群體實踐能力薄弱的現狀,難以實現實踐教育預期目標,導致實踐教育體系難以有序執行。一方面,學前教育教師個體存在實踐和理論脫節的難題。由于高校教師和幼兒園接觸較少,無法深入一線教師專業崗位,無法與幼兒園在職教師進行深度溝通,對專業教學以及自身發展產生一定消極影響。教師不但對幼兒園教學的實際狀況了解程度不足,對幼兒園學生學習、游戲以及生活缺少認知與經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僅能利用教材進行知識講述。而注重理論講授,缺少實踐活動的教育現狀下,教師無法為大學生供應切實的、具體的引導。大學生在課堂中僅能學到單純的專業理論,無法應對其日后崗位繁雜的幼兒教育。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師對于幼兒教育實際了解不足,其展開的校內實訓教育通常脫離幼兒教師崗位能力要求,針對性不足,學生在入職后無法落實職前教學和職后工作內容的無縫銜接,導致幼兒園教育領域對學前教育學生逐漸失望。此外,學生由于入職適應期長,對學生擇業與就業選擇產生一定影響,甚至對工作滿意度以及職業幸福感產生反向影響。

三、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綜合改革的有效策略

1.強化高校教師群體實踐能力。學前教育應形成將教師作為中心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培育隊伍(這句話不通順)。高校教師應根據相關部門的幼兒教師從業資格標準,將學生視為園長或幼兒教師,將國家頒布的文件內化于心,并將國家要求的內容要求學生。專業教師可把幼兒教師專業需求的能力標準整合到實際教學中,增加教學活動中課堂探討、練習以及實訓的教學時間。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與幼兒園及實習基地深度合作。例如,定期觀摩并聆聽幼兒教師講課、參與幼兒園教研和各類活動,確保對自身專業實踐的把握,及時更新學前教育專業理念和相關知識,進而推動實踐教學發展與綜合改革。除此之外,學校可指派教師參加幼兒園掛職訓練,強化雙方互動,推動實踐共同體建設。2.健全實踐教育評價與監控體系。完善的評價與監控體系作為人才培育質量的高效保障。基于此,學校應充分調動輔導員、教師、院系領導等,落實對學前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全過程覆蓋,明確每位教師的職責與工作,建設職責清晰、人員分配科學的實踐教育質量監控機制。在實踐教育模式背景下,教師應自覺變革原有評價體系,強化學生群體實踐能力評價工作。同時,在實施評價時,應擬定相應規范,以此確保實踐教育評價的高效實現。因此,在評價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群體實踐水平時,教師可靈活應用撰寫論文、展示技能以及社會實踐等形式,全面評價學生實踐水平。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評價主體的多樣化。不但應涵蓋院校專業教師,還應包含幼兒園教師,利用座談與問卷調查等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實踐水平。此外,教師可將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有機融合,結合學生自評以及教師評價,構建健全的評價體系,落實階段性與全方位的綜合評價,保證實踐教學目標有效落實。3.建樹“全實踐”觀念,構建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第一,院校應建樹“全實踐”觀念,創新以往實踐教育僅是輔助理論教育的理念。將實踐觀念融通于學生群體學習的全過程。并在理論與實踐教育雙向促進與互動基礎上,構建兩者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同時,還應變革原有過于偏重學生舞蹈、鋼琴與聲樂等單一能力的培訓,應重視學生群體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育,提高學生自學、管理以及教學能力,促使學生在學校便可掌握教育實踐能力和知識,強化學生在繁雜幼兒教育環境中思考、選擇以及判斷的實踐能力和智慧。例如,學校可開設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課程、社區和家庭聯動課程、幼兒游戲觀察及評價課程等。學校還應重視學生群體接觸當代學科知識的最新研究成果,感知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并應用,使學前教育實踐教育內容和人才培養需求密切結合。第二,設置綜合實踐課程。現存的單一實踐教育模式,是通過實踐教師個體設計與安排實踐活動,難以防止實踐環節與理論課程重復與交叉的現象。這一現象,不但浪費教育資源,也致使學生群體實踐與實習混亂,分隔了學生對幼兒與專業的認知。因此,學校應整合學前教育實踐活動,實施領域綜合實踐教學。例如,在學生專業課學習后,針對教師團隊擬定的整體性實踐任務與問題參加幼兒園見習。每位教師應運用整體理念審查學生實踐教育。同時,學生在教育實踐中可與教師探討幼兒園見習中的問題,從而強化自身實踐能力與智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對實踐教育體系進行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來完成。學校應將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優化視作具體目標,創新實踐駕馭管理,建設合理、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強化教師群體實踐能力,健全實踐教學評價與監控體系,建樹“全實踐”觀念,構建全程實踐教育體系,實現學前教育實踐教學的綜合改革,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等.學前教育專業“三景•三級•四共”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

[2]張軍妮.英語教師角色轉變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影響[J].陜西教育(高教),2018(6).

[3]黃翠華.地方本科院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7(9).

[4]范玲.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法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教資料,2017(19).

作者:劉麗娜 單位:安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