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
時間:2022-02-20 04:36:00
導語:簡述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網絡與青少年的成長
網絡(Internet):
通過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構架起來的跨地域、跨時空的信息快速傳遞和交流的通道。其信息的傳輸速度快;信息的容量大;信息的內容廣泛、開放;比傳統的書信和電話的交流功能更強大。
生理健康:感覺舒適、體格強健、沒有疾病表現、體檢指標符合標準。
心理健康:心情愉快、豁達開朗、禮讓寬容、羨慕而不妒忌別人、競爭而不傷害別人。
1、網絡的創造性催生青少年的現代觀念,而網絡的復雜性又易使青少年產生思想混亂。
2、平等是互聯網的一大特點。網上的等級、性別、職業等差別都盡可能小地隱去,不管是誰,大家都以符號的形式出現。這里沒有天然的權威,沒有凌駕于他人之上的特權人物,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經受網絡平等性熏陶的青少年,自然會增強平等待人、待己的觀念。
互聯網是世界性的電子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青少年與世界的聯系變得十分便捷、迅速。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人(16.6%)經常訪問國外的網站,與素不相識的外國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討問題。這對于青少年一代形成全球意識起著積極的作用。
豐富多彩的互聯網極大地豐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同時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也充斥其間,給青少年的思想成長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產生于信息化大國,發展于發達的西方國家,我們只是剛剛起步。西方國家在輸出網絡技術、設備的同時,必然裹挾著西方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這對于我們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肯定是一個沖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一個挑戰。
就語言來說,互聯網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還不到1%,英文的輻射力遠超過中文,隨著互聯網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影響程度的不斷加深,不同文化類型、意識形態之間的交匯、沖突與整合將越來越明顯,這種狀況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2、網絡的豐富性拓寬了青少年求知途徑,過多的信息也易對青少年造成“信息污染”。
互聯網世界是個信息極其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世界,來自各種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數量按幾何級數不斷增長。許多青少年上網最初的目的只是因為追逐時尚與滿足好奇心理,但最終都幾乎被互聯網大信息量的優點所吸引。調查中,70.6%的青少年對網絡上豐富的信息表示“滿意”。55.8%的青少年表示最希望能在網上“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得到各種知識”。互聯網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青少年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不只是為青少年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而且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網上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齊,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網上色情、反動的信息大行其道。
青少年的是非判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還不足以抵御這些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的“污染”對象。據調查,有34.6%的青少年網民公開承認自己曾瀏覽過色情網站,4.9%的人承認“經?!比タ矗▽嶋H人數可能大于這個數字)。雖然大多數人表示“看了也就看了,沒什么大不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一發不可收拾,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產生對網絡的過分依賴,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網絡成癮癥”,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3、網絡的超時空性為青少年擴大了交往面,但網絡的虛擬性造成青少年社會化的“不足”
網絡可以即時傳送文字、聲音、圖像,為青少年人際交往提供多媒體化、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松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青少年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還有許多網站專門提供各種類型的交友服務,青少年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網上交友相對安全、輕松,許多青少年樂此不疲。
網上交友是青少年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社會化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因為網絡的虛擬性,這種社會化只是一種虛擬的社會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存在機器的阻隔,是一種“人——機——符號——符號——機——人”形式的交往。這種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動雙方的諸多社會屬性,帶有“去社會化”的特征,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而且,網絡上的青年交往范圍大多只限于青年與青年之間的同輩交往,青年與成人之間的社會互動較少,代際間的學習、互動明顯不足。
4、網絡的互助性培養出眾多“網上雷鋒”,而網絡的隱蔽性又會造成青少年道德感弱化。
網絡的互助性是互聯網上人際交往的一大德性的創新。國內外關于互聯網上緊急救助的動人事例屢見報端,在我們調研過程中也有這樣的事例。一位職業青年的妻子剖腹產后,手術傷口感染,醫院治療沒有效果,他就在網上求救信息。時隔不久,他就收到了來自眾多網民的電子郵件,有的是有這方面經歷的人,有的是職業醫師,還有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專家向他提供解決方法,即使一些門外漢也熱情地告訴他可以在哪里獲得幫助。后來他根據網友們提供的信息,與醫院探討出治療方案,解除了他妻子的痛苦。
網絡互助性的生成有多層次的原因:首先,一些網站需要培養自己的網民,就想方設法為來訪的青少年提供各種真誠的、高質量的服務,這些服務大多是免費的。各大網站之間在服務形式、服務內容上不斷花樣翻新,為互聯網的互助性提供了大環境。
另一方面,網絡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現象也值得人們去重視。據調查,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么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么都可以毫無顧忌”。青少年網絡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為網絡的高度隱蔽性。
每個人在網絡上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的,人與人的交往也表現為符號與符號的互動。上網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會在這種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狀況下得到宣泄。青少年網上道德感的弱化會直接影響網絡的建設,其次也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
5、網絡的平等性為青少年創造出自我實現的新空間;網絡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單一的技術崇拜。
在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網絡建設領域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給年輕一代帶來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在這個領域里,較少存在不平等的因素和進入障礙,大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十幾二十歲就出類拔萃,成為業界高手的人大有人在。
一些在校學生甚至“休學創業”,進入紅火的IT行業。在現實生活中,青年人總是被看作受教育者,而網絡世界是青少年自己開辟的無中生有的世界,青年人在這里擁有自己平等的權利和更多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網絡世界里,技術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擁有高超計算機技術的人成為業界的寵兒,這取決于網絡本身對技術及創新能力的高要求。IT行業的從業人員因其高技術、高收入,他們的職業聲望已經在眾多職業中名列前矛。在廣州大學生四位欽佩的人物中,美國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位于、鄧小平之后,名列第三。青少年群體對技術的追求,對“知識英雄”的崇拜,有利于我國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培養。
但是,青少年對技術的過度崇拜,容易造成對思想修養的偏廢,認為個人素養無足輕重,只要學好技術就可以包打天下。從青少年對“黑客”的認識上可以略見一斑。7.6%的人認為黑客是“俠客”,22.0%的人認為黑客是“能人”,而多達39.7%的人對其認識模糊,認為“說不清”。我們并不希望出現單一的技術崇拜,而忽視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現象。
二、網絡條件下的青少年健康問題
1、網絡對性健康教育的挑戰
截至6月底,我國互聯網網站已超過37萬個,用戶逾6000萬戶。調查顯示,每天都有2萬多個新的色情網站出現在互聯網世界。每個色情網站上的圖片數量平均43張,而且,98%的新色情網站只是相互復制其他色情網站的圖片。網絡上的非學術性信息中,47%與色情有關,每天約有2萬張色情照片進入互聯網。由于大多數黃色網站可以隨意進入,導致許多青少年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入了黃色網站。
據統計,目前,計算機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且這1%中,只有4%會被指控。行為主體的這種相對隱蔽性,使得網上的不道德行為日益增多。根據北京五所高校的一個調查,有12.5%的人曾經獲得他人的郵件,有9.8%的人曾經查閱黃色的圖片或文字,98.6%的人曾經獲得機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5.4%的人曾不健康的信息。
調查,大約三成的青年上過色情網站。深圳青年上過色情網站的比例較高(占37.5%),其次是北京(占32.66%)和蘇州(34.62%),而臨沂青年上色情網站的比例最低(7.69%)。
據不完全統計,在上色情網站的青年中,60%的人是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而接觸過網絡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2、網絡新環境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
(1)、首先讓我們來關注近期發生的一宗盜用他人上網帳號的案件:鄭女士是一家經營進出口業務的私營企業的財務人員。廠里電話費的繳交一向都由她負責。早在兩年前,她就發現他們廠上網帳號的費用有些異常,但由于廠里業務多,當時也沒太在意。但直到最近,費用的飆升令她產生懷疑,于是她到郵局打出電話費用清單,清單顯示他們廠的上網帳號被人盜用了,而且被盜用的金額竟高達一萬多元!
鄭女士馬上到公安局報了案。公安局安全監察科接報后非常重視,迅速組織警力展開調查,很快查清了該帳號被盜的經過。原來,某中學一學生非法獲取這一163上網帳號及其密碼,并告訴他的同學,這是一個"免費"的帳號。他的同學又將帳號告訴其他同學。爾后,這一帳號就象滾雪球一樣,在同學之間互相傳遞,并爭相使用。據調查,總共有7名學生分別在8個電話上非法使用這一帳號上網,造成了用戶一萬多元的損失。
小甲是高三學生,他從網上用QQ跟人家聊天時,網上的人告訴他使用這個帳號。小甲不知道對方是誰,對方說該帳號是包月租的,用多少都算一樣的費用,小甲也以為帳號是對方的。小甲聽了網上朋友的話以后,愉快地接受了他饋贈的這一帳號,一試之下果然靈驗,他就把這一帳號告知了另一位同學。于是,這群青少年在私底下傳播這一盜用來的帳號,并對這一帳號進行"狂轟濫炸"。
另一位學生小乙告訴我們說,他獲知這一帳號是從同學無意間的談論聽來的,帳號的號碼很容易記,有人說可以用這個帳號上網,他就試用上了網。小乙說,當時明知是別人的帳號,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卻不知道是違法的。
(2)、今年春節期間,新疆的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寒假里因連續在網吧中度過20天,將家長給的600多元學費花得精光。北京市的一名初三學生,在去年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里竟然四次離家出走,家人每次都是在網吧里將其找回,為他操碎了心。據孩子的父親說,兒子出走的原因很簡單,他一進網吧自己就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玩游戲,最初不知不覺玩的時間長了,就在家門口的外邊蜷縮一夜,后來,由于害怕回家受責備,干脆連家也不回了,多給老板些錢,吃住都在網吧。
(3)、新疆庫爾勒市一名17歲的高中男生被一位遠在烏魯木齊的28歲的女酒店員給“網”住了,隨著倆人的網上感情不斷升溫,他的學習成績不斷下降,他不僅每天和女友通電話,還兩次背著父母去和女友會面。他說他的許多同學都經常出入網吧,也都在網上談情說愛。廣州的一位中學生則坦言,現在學生上網談戀愛是一種時髦,是前衛的表現。不光是男生,許多女生也上網找情人。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這些少男少女們熱衷網戀,給一些居心不良的網友詐騙錢財和拐騙少女提供了可乘之機
(4)、計算機天才的悲劇
一位從山區來的、本來有著美好前程的大學生,因利用信息犯罪,被公安人員依法逮捕。老師和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后,都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怎能與罪犯聯系在一起。這是不久前,發生在北京某高校的一幕。
只有20歲的楊軍,從邊遠的山區考上了北京某大學通訊專業,曾經受貧困和夢想折磨的他,發現只有計算機網絡是屬于自己的世界。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楊軍在學校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雖然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但他的計算機知識令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都感到慚愧。計算機系的許多老師都喜歡和他聊天。學校里只要是計算機出了問題,無論是品牌機還是兼容機,他甚至不需要動手檢查,只要用眼一看就知道毛病出在哪里。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楊軍的女友趙英被網絡公司的劉經理利用應酬的機會強迫占有了,楊軍非常氣憤,下決心一定要為女友報仇。從此,楊軍每天就琢磨著怎么能利用信息技術讓這家公司破產。為了使該公司的賬號、密碼在網上留下痕跡,楊軍先制作了幾個國外公司的網頁,然后給這家公司發郵件,詢問詳細報價。有了進一步的接觸后,楊軍在郵件中表示,現在盛行網上銀行電子支付,因為這樣可以免稅。如果貴公司可以接受電子支付,我馬上將定金打過去。半個月后,楊軍的電腦上顯示了對方已經接上了電子銀行,劉經理終于上了圈套。當天晚上,楊軍就把這家公司的防火墻突破,破譯了這家公司網上地址的源代碼,取得了核心資料,將該公司的銀行賬號和密碼全部都取得了。
接下來的幾天里,楊軍盜用這家公司的賬號和密碼,撥打國際聲訊電話。他上課的時候就讓電話通著,這部電話就這樣24小時地打著。而國際聲訊電話每分鐘是12美元。短短6天里,電話費高達85萬元,而這個公司的注冊資金不過60萬元人民幣。因此這家公司的劉經理在幾天的時間里已變得一貧如洗
當該公司的會計開出的支票接連三次被退回后,劉經理去銀行一查,頓時目瞪口呆,賬戶上只剩下5元錢。就在此時,電信局的催繳單已經發到了公司,劉經理除了將自己的30萬元流動資金全部支付電話費外,還欠50多萬元。他趕緊跑到公安機關報案。
經過三個月的偵查,楊軍被鎖定是犯罪嫌疑人。當他被警方逮捕時,在全校引起轟動,一個計算機天才,怎么突然間成了罪犯?老師和同學以為警方抓錯了人,然而法律是無情的,楊軍為復仇而犯罪,使他嘗到了自己釀成的苦果……
3、針對青少年而提出的十條安全規則
第一條:在網上,不要給出能確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學校名稱、家庭電話號碼、密碼、父母身份、家庭經濟狀況等信息。如需要給出,一定要征詢父母意見或好朋友的意見,沒有他們的同意最好不要公布,如果公布要讓父母或好朋友知道。
第二條:不要自己單獨去與網上認識的朋友會面。如果認為非常有必要會面,則到公共場所,并且要父母或好朋友(年齡較大的朋友)陪同。
第三條:如果遇到帶有臟話、攻擊性、淫穢、威脅、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請不要回答或反駁,但要馬上告訴父母或通知服務商。
第四條:未經過父母的同意,不向網上發送自己的照片。
第五條:記住,任何人在網上都可以匿名或改變性別等。一個給你寫信的"12歲女孩"可能是一個40歲的先生。
第六條:記住,你在網上讀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
第七條:當你單獨在家時,不要允許網上認識的朋友來訪問你。
第八條:經常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自己在網上的所作所為。如果父母實在對計算機或互聯網不感興趣,也要讓自己的可靠的朋友了解,并能經常交流使用互聯網的經驗。
第九條:控制自己使用網絡的時間。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學習的情況下使用網絡。最好平時用較少的時間進行網絡通信等,在節假日可集中使用。
第十條:切不可將網絡(或電子游戲)當作一種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網絡來緩解壓力或焦慮。應該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幫助下,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
三、幾點建議
1、利用“家長電腦鎖”等有效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
禁止孩子使用電腦是不可能的,家長可采取一些方法引導監督控制他們。“家長電腦鎖”可幫您解除煩惱,家長可規定孩子上機、上網的時間,同時可鎖定聊天工具、網絡游戲、不良網站等;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查看上機上網的屏幕及使用過的軟件,這樣可以發現孩子的愛好所在,同時對孩子起到監督管理作用;“家長電腦鎖”提供的優秀網站更是利于孩子快速瀏覽國內優秀教育網站,為孩子學習積累知識打開任督二脈。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今年7月,我國18歲以下網民為1224萬人。由于未成年人的自制能力和鑒別能力相對較弱,如何保護這個群體健康地上機和上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作為監護人的父母在這方面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有關調查也表明,在擁有電腦的家庭中,有49%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玩電子游戲和游戲內容,更缺乏指導孩子正確使用電腦的知識和能力?!凹议L電腦鎖”就像“電子保姆”和“電子警察”,將幫助這樣的父母阻止不良上機習慣和不良網絡信息對孩子的侵害
2、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和引導
(1)正視生理發育的科學規律
(2)正視心理發育的科學規律。
(3)正視社會現象、媒體信息對孩子性心理和性意識的啟蒙和影響
3、讀一些有益于孩子教育的書籍或觀看一些有關教育的電視節目。
4、必須明白學校教育不是唯一的,家長不僅僅只是給予孩子物質生活的保障。
5、請不要把社會行為帶進學生的生活。
6、衣著等物質的施與應適可而止。
- 上一篇:教師培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
- 下一篇:簡論中學生逆反心理防范思考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