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下羽毛球教學創新研究

時間:2022-05-25 08:52:43

導語:信息技術下羽毛球教學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下羽毛球教學創新研究

摘要:為探討信息技術視域下,羽毛球教學創新,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進行研究,發現視頻反饋教學、MOOC教學、微信教學、“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等羽毛球創新教學增強了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教學創新能力以及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了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和同學間互幫互助的精神,形成了極好的師生關系.此外,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增加了課后訓練次數,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對于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帶給羽毛球教學重要的變革,促進了羽毛球教學方式的創新,推動了羽毛球運動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移動學習;羽毛球

目前,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仍然較多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場地授課,老師對羽毛球的動作逐一示范和講解,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教學進行練習.調查顯示,在羽毛球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的比例不足30%.當今社會科技發展十分迅速,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進行改革,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如何將其引入到教學課程中,方便老師教學最終為羽毛球教學服務,是一個值得羽毛球教學系統深思的問題[2].

1羽毛球教學現狀

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比如教師的示范教學,很多學生在看過之后自己練習的時候就忘記了,往往需要老師反復多次的示范,這無疑加重了老師的教學負擔,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我們可以把老師的示范動作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保存下來,將其上傳到相應的服務設備,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觀看,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3].傳統的教學方式還存在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傳統教學方式強調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主體性,教師往往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內容的講授,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對于動作的講解尤其是對學生的個性化練習的時間大大減少,缺少教師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課堂學習效率很低[4].信息化課程建設給羽毛球教學也帶來了重要變革,有力地沖擊了傳統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師需要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思路,根據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重新審視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2信息技術對羽毛球教學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是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更具靈活性,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將動作制成動圖、視頻,甚至將動作定格、標示,配上講解的聲音,能夠使學生直觀形象地、全方位地學習示范動作,對于比較復雜的動作可以反復觀察和學習,最終促使學生習得正確的規范動作.二是攝像機還可以對學生的動作進行拍攝,然后讓學生觀看自己的視頻從中發現問題,再對照正確的視頻進行改正,相對傳統教學僅僅依靠教師來發現錯誤,這種糾錯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5].三是多媒體技術大大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由于學生往往不能在教師示范的同時就瞬間掌握其要領,所以需要教師反復地進行演示,同一個動作往往重復很多次,這在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師的勞動量.而教學視頻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動作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配上教師的講解可以突出其關鍵動作或動作要領[6].信息技術革新了現代體育教學的方法,為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技術支持,建設了專業實用的教學平臺,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解決了羽毛球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促使教學監管制度、教學評價等相應地進行了改進.需要說明的是,信息技術視域下的羽毛球教學不能僅僅依靠多媒體技術,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被完全取代,羽毛球教學應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相結合,二者相互配合,取長補短,這樣羽毛球教學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7].

3信息技術視域下羽毛球教學創新

3.1視頻-反饋教學

羽毛球技術教學的主要模式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再練習,如此循環,直到學生掌握技術.但是,由于羽毛球技術示范時間很短,就是一瞬間,即使慢動作示范,學習者能夠在大腦保留的示范信息也很少,只能是模仿性學習.最關鍵的是,教師指導學生技術動作時,完全是語言描述其技術正確與需要糾正的部分,學生理解教師指導的參照物是大腦中保留的模糊的、較少的教師示范信息,因此,兩者的比較也是模糊的,學習效果一般.現在,智能手機等非常普及,拍攝、儲存、播放等功能非常強大.在信息技術視域下,通過智能手機拍攝學生技術練習的過程,讓學生觀看自己練習的技術視頻的過程中,教師明確的指出學生正確的技術、需要改進的技術、糾正的技術.研究顯示,借助微視頻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慢放或者回放的方式,將難度較高的羽毛球技術動作連貫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而學生通過微視頻不僅情緒的感受到了這些技術動作,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這些技術動作,進一步加深了對羽毛球中的高難度技術動作的理解和掌握,促進了自身羽毛球運動技能的提升[8].

3.2MOOC教學

MOOC在我國的應用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目前關于體育方面的MOOC課程還是非常少的.開設羽毛球MOOC課程具有以下方面的優勢:一是清華大學開設的“足球運動與科學”課程讓我們看到了MOOC的優勢,該課程已經在中國的學堂在線MOOC平臺上線,每期的訪問量都達數千人,其中與羽毛球相關的《體育及健康》中的一章達到了一萬人以上的選課人數,如此種種,說明MOOC的特點結合羽毛球的運動特色還是十分有吸引力的.二是由于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其需要的場地比較小,方便MOOC的課程拍攝工作,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可以將羽毛球運動開設在室內,避免天氣影響[9].三是作為一種健身運動,羽毛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羽毛球需要的基礎較低,入門簡單快速,對身體鍛煉效果顯著.羽毛球不僅在小學和初高中有相應的課程,在大學課程中也有相應的選修課,在中老年休閑健身團體中也有極高的普及率.四是MOOC平臺本身有一批相應的學習者群,以年輕人和大學生為主,地域上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和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城市.羽毛球運動氛圍比較好的地域和人群也多是這些,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謀而合”.五是羽毛球運動亟須進行教學改革和項目推廣,目前的教學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的需要,羽毛球教學視頻需要隨著羽毛球技術的改進而進行革新.另外,羽毛球運動在體育界的影響力還不夠,我國作為的羽毛球的運動強國,其影響力也遠遠不夠.MOOC平臺日趨國際化,羽毛球通過這樣的平臺進行推廣,可以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羽毛球這項運動.結合羽毛球運動的特色,羽毛球MOOC課程可以設計授課模塊、測驗和考試模塊、證書與評定模塊、線上與線下互動模塊等.授課模塊主要是教授羽毛球的課程資源,根據羽毛球的教學大綱,MOOC制作人員需要拆分知識點,編寫相應的出境講稿,然后和羽毛球教師一起進行視頻的錄制;測驗和考試模塊主要是隨堂練習以及在線答疑,期中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等,這部分內容需要請相應的教師提前編寫好,方便MOOC人員在相應的模塊進行設置;線上線下交流模塊主要突出的互動性,學生和教師在這里有問有答,師生、生生之間可以即時方便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整個授課模塊是羽毛球MOOC課程的核心.

3.3微信教學

微信移動學習在羽毛球教學中有良好的輔助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鍛煉態度.一些趣味性的教學資源可以放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或者微信群里,學生可以即時進行學習和交流,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二是可以提高學習者羽毛球的基本技術.在羽毛球教學中,理論知識占有重要地位,根據實驗顯示,微信移動學習之于羽毛球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習者的理論成績在應用微信移動學習之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理論基礎給羽毛球的動作訓練和實踐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羽毛球教學的基本課程內容都可以借助微信學習,羽毛球的理論課時本身就少,借助微信可以將授課內容安排得更加合理,能夠根據內容詳略合理安排課時,能夠合理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進而提高學習效率[10].建議相關體育院校加強微信移動學習的課程設計,微信課程是多元化的課程,可以集圖片、文字、視頻、音頻于一體,還有動圖,在關注學習資源本身的知識點之外,也要關注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情境.在此基礎上也要改良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隨著微信教學的比重逐漸增大,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形式,如何讓學習者更有興趣參與到移動學習的隊伍中來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11].在考核內容中,微信群或微信公眾號的互動和參與情況將參與到考核中來.教師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微信移動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也要相應地提高教學資源的設計水平,引導學生將微信移動學習作為一種輔助學習的手段.學校對此要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即要完善相應的移動學習終端設備和軟件,以及相應的適合移動學習的網絡環境[12].

3.4“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

混合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方式,其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羽毛球的混合學習就是將大學體育及羽毛球的理論課程與計算機輔助下的在線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強調一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主體性及其對意義構建的作用,強調設計學習環境、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習,強調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互補,著眼于將大學體育教學的理論、技術進行整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13].羽毛球的理論知識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體育與健康、羽毛球基礎理論.羽毛球的實踐部分分為休閑體育、身體素質和羽毛球技術兩部分.理論部分完全可以由網絡課程來學習,實踐中涉及概念和戰術術語的也可以通過網絡來學習,具體的戰術也可以通過在網絡平臺上觀看視頻、動圖等方式進行學習.目前大學體育中應用的混合教學模式主要是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學習.可以將課堂評價與網絡評價結合起來.在混合學習模式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和其他信息技術,整合羽毛球學科知識和技能,把信息技術納入體育學習的體系中來,讓其成為獲取知識、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形成直觀形象有效的教學形態和教學媒體,有利于羽毛球知識的傳播和接受,有利于整合一切有利于教學的資源,產生豐富的.圖文并茂的、聲形兼備的教學資源,從而產生相比于傳統教學的更優效應[14].

3.5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是指羽毛球教學中,將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與學生練習兩環節部分“反轉”為課前教師將學習內容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即“自學”,在課堂上與同學間互動、交流.這種創新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學,可能花費學習時間較長,但學習的內容對學生來說,不是“拿來主義式”,因此,學生理解知識更深、更透,知識能有效地轉化成能力,更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受用終生.相比傳統課堂教學,在信息技術視域下,其最大優勢為“先學后教”,實質上是傳統教學“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過程的反轉,也是教師與學生課堂“角色”的翻轉,體現學生是“主角”,教師是“配角”;第二,翻轉課堂推送豐富的圖片、電子文檔、語音、教學視頻、網頁等數字化資料、智能必修課;第三,學習場所的翻轉,教室是學習場所之一,主要體現在師生間、同學間學習距離的“變短”:國家間也可以實現學習信息的瞬間交流,交流方式不僅是聲音,視頻也很普遍、便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顯著提高羽毛球技術動作較為簡單的教學效果[15],這種教學創新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4結論

信息技術視域下,視頻反饋教學、MOOC教學、微信教學、“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等羽毛球創新教學增強了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同時增強了其教學創新能力以及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了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和同學間互幫互助的精神,形成了極好的師生關系.此外,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增加了課后訓練次數,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對于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6].將羽毛球課程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利用信息化教學系統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多方位提高學生的羽毛球運動技能和智能,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羽毛球課程發展提供支持[17].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帶給羽毛球教學重要的變革,促進了羽毛球教學方式的創新,推動了羽毛球運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順磊.多媒體教學在河北省民辦本科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2]鐵春元.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風,2019(24):44.

[3]裴鋼輝.高職羽毛球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8):110-111.

[4]束長平.高職院校羽毛球教學方式的構建與創新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1):136.

[5]王晶,李寒冰,肖瑞彬,等.羽毛球教學中的視頻影像技術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9):187.

[6]趙詠梅.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實施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1):123,127.

[7]周龍,劉志鋒.信息化技術在高職羽毛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運動精品,2019,38(2):13-15.

[8]劉江.微視頻教學在羽毛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體育世界,2020,2(2):159-161.

[9]石海燕,余歡.翻轉課堂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5):87-88.

[10]林挺.淺談微課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4):182-183.

[11]肖斌.創新教育在高職院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2):278-279.

[12]朱定遠.高校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5):144-145.

[13]黃斌,王寅昊.多媒體輔助羽毛球教學成效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技,2019,40(1):141-142.

[14]田化冰.“互聯網+”高校羽毛球課程混合學習“Treat”模式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6):10,12.

[15]胡永芳,包希哲.翻轉課堂在羽毛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8(10):42-44.

[16]潘順磊.多媒體教學在河北省民辦本科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17]朱敬敬,汪明海.信息化教學教學模式在羽毛球教學中的建構[J].新西部,2019,09:159-160.

作者:張艷華 楊希軍 單位:聊城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