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25 08:50:08

導語:虛擬現實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虛擬現實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應用

摘要: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大班教學以及應試教育普遍等問題,虛擬現實技術由于其沉浸性、交互性等特點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從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出發,提出了虛擬現實技術用于大學英語教學能促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角色轉換,教學模式多樣化,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優化課堂體驗以及提高學校整體教學實效和降低長期的教學成本的觀點。

關鍵詞:虛擬現實;大學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目的,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忽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符雪青,2013)。這種知識型英語教學模式早已滿足不了日益發展的經濟和社會對高水平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加之大學英語課時逐漸減少,教學內容繁多,為了確保效率,教師單方面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很難改變。傳統大學英語課堂無法提供交互性的語言材料以及自然真實的語言交流情境。大班教學。由于大學招生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大學英語通常都是以大班形式開展教學。對教師而言,大班教學會制約課堂教學設計。對學生而言,他們的普遍參與感不強,師生之間交流機會少,大班教學“過分強調了共性教育,忽視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學生的個性自由及和諧發展”(ibid.)。應試教育現象普遍。由于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和四、六級考試通過率掛鉤,這就讓很多學生以及教師把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目標,學生學習動機不強,教師教學效果較差。面對上述問題,當前有很多高校在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和小班教學這些方面做出了努力,但總體而言,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虛擬現實技術由于其融合了圖形圖像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以及智能技術等高新技術,能高度模擬從而建構真實的語言學習場景,實現語言學習的“情景化”交互場景需求。鄭春萍等(2019)認為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語言教學有以下四大優勢:一是3D沉浸式的虛擬仿真用戶界面;二是虛擬形象的可匿性;三是實時交互的交流技術;四是任務導向的語言教學設計。以大學英語為例,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課程教學不僅可以推動大學英語改革,促進教師角色轉換,教學模式多樣化,還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優化課堂體驗,從而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效果,從長遠看降低教學成本。

1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虛擬現實技術推動大學英語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交互式學習材料,建構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進而促進當前大學英語“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二是促進大學英語從普通英語向專門用途英語的轉變;三是促進教學法的發展。真實的語言環境對于語言學習是至關重要的(郭曉寧等,2012)。傳統大學英語課堂中語言學習落腳點在單詞、句法和翻譯上,語言知識空洞抽象,脫離實際生活,學生作為被動的接收者,實際運用機會也少之又少。虛擬現實技術通過構建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可以將抽象的語言知識點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從多種感知渠道去接觸、理解、運用語言知識。虛擬現實課堂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Ozkan,2017),改變傳統課堂中學生不愿意開口的局面,而且虛擬情境能提供學生與虛擬人物一對一交流,相比傳統課堂教師與學生一對多的情況,能夠大大增加語言量的輸入,增加語言訓練和交際的機會(ibid.)。虛擬現實技術還能促進大學英語從公共英語向專門用途英語的轉變。隨著我國大學進校新生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李箭(2011)認為“從目前和長期發展來說,專業英語教學應該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已到了從公共英語到專業英語的時代”。傳統的外語教學課堂滿足不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需要的特定“工作場景”的教學實踐條件,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構建虛擬仿真的學習環境,為實現從公共英語到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轉變提供技術支持。張寧等(2017)認為,“虛擬現實技術在專門用途英語教育領域的延伸將極大地彌補我國外語教學受語境限制的不足”。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推動教學法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為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很多教學方法都能夠與之結合起來發揮更好的作用,比如“由建構主義延伸出的一系列教學策略,例如情境化學習、體驗式學習、合作性學習、問題導向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因其都具有一些與虛擬學習環境相一致的特點,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虛擬現實環境的教學與學習中”(高媛等,2016)。虛擬現實技術與各種教學法的融合發展必將推動新的教學法的產生,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教學改革,戴琨(2012)認為“浸入式虛擬現實技術和浸入式虛擬英語學習環境的廣泛應用將從很大程度上優化傳統的浸入式大學英語教學法,從而有助于從根本上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目標”。

2促進教師角色轉換,教學模式多樣化

虛擬現實技術能進一步打破地域壁壘,實現跨時空跨地域教學。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受大班教學、課時不足以及其他教學條件的限制,通常只能依托教材和多媒體資源教學,教學效果不明顯。虛擬現實技術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教師可以將平面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立體的實時交互場景,從而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率,擴大言語行為教學的范圍,使教學情境更進一步接近真實場景。虛擬現實技術能促進教師角色轉換。在虛擬現實的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他們由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監督者、課堂的組織者。這種角色的轉換,能夠助力教師成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活動。虛擬現實技術能幫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虛擬現實教學課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怎樣才能將書本上的語言知識轉換為生動的場景,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熟悉技術的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性和交互性,能夠滿足教師運用情景教學法、體驗式教學、分組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要求。虛擬現實技術還能為教師提供一個很好的教研平臺,如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及與虛擬現實技術課程相關的研究。

3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優化課堂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Ozkan,2017),變被動接收為主動認知。在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大學英語課堂上,身臨其境的感受和自然豐富的交互體驗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更給學習者提供大量親身觀察、操作以及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的認知加工過程及知識建構過程,有利于實現深層次理解(高媛等,2016)。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大學英語課堂能優化學習體驗。虛擬現實教學平臺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群控模式、自主學習模式以及多人協同訓練模式。在這些模式中,課堂更靈活自由,學習內容更具體生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學生還能“旁觀”其他同學在虛擬場景中的學習或者回放自己在虛擬場景中的學習,從而找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加以改進。總體而言,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大學英語學習體驗比傳統課堂學習體驗大大優化。此外,虛擬場景中的非語言因素也能促進學生更全面地學習。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能習得英語世界的文化、思維方式等,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素養是十分有益的。再次,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大學英語課堂能幫助學生克服口語使用過程中的焦慮情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Ozkan,2017)。虛擬現實技術能減少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在傳統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負擔,而學生在與虛擬情境中的人物進行交流時,卻不用擔心犯錯誤,學習氛圍更輕松,學習效果也更好。虛擬現實技術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探究式學習的良好習慣。

4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效果,降低教學成本

虛擬現實技術能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實效,從長遠來看降低教學成本。虛擬現實技術能促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對于學校的整體教學實效而言,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雖然短期而言,購置一套虛擬現實教學設備的成本很高,但是由于虛擬現實技術本身可塑性強,適配專業課程廣,可以開發出很多課程供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使用,為大學英語搭建的虛擬現實教學平臺可以通過技術人員改變參數,研發新的課程情景包等手段將其改造成用于其他課程、實習實踐、實驗以及就業模擬面試等專業的授課;反之,用于其他專業方向的虛擬現實技術設備也可以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如Brick等人(2019)將一個衛生保健項目的虛擬現實設備改造成意大利語學習項目。虛擬現實技術的優點尤其在某些危險系數較高的實驗課程中能夠體現出來,它既能夠保證教師和學生的安全,又能夠立體生動地呈現整個實驗過程,學生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工具進行實驗操作。除了用于授課以外,虛擬現實平臺還可以用于組織會議和研討會等。因此,從長遠來看,能夠為學校降低教學成本。

5結語

虛擬現實技術在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師轉換角色、教學模式多樣化以及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優化學習體驗,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效果、降低教學成本等方面顯現出獨特的優勢與潛力。怎樣合理有效地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是我們接下來需要探索的主題。

作者:朱虹燕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