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文化思考

時間:2022-10-30 09:39:31

導語: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文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文化思考

[摘要]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文化,是學校教科研制度、活動、方法、價值、信仰等因素的綜合體,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的關鍵力量。重構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文化,關鍵是確?!盎貧w常態”,凸顯教育科研文化的品質;做好“兩大服務”,彰顯教育科研文化的內涵;利用“三股力量”,強化教育科研文化的激勵功能。

[關鍵詞]文化;回歸常態;兩服務;三力

一、確?!盎貧w常態”,凸顯教育科研文化的品質

國家頒布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指出,鄉村教師評聘職稱(職務)時,不做的剛性要求。各省市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則進一步要求:淡化指標。這看似僅僅是職稱評審中的論文權重問題,實際上反映出的是對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定位問題。2016年1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鄉村教師培訓指南的通知》,要求“主題研修要針對鄉村教師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預設研修主題,主要采取診斷示范、課例研修、專題研討、微型講座、課題研究指導和成果總結展示等方式”。這看似只是鄉村教師培訓方式的問題,實際上也提出了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比較有效的四種方式:課例研究、專題研究、微型講座、成果總結。可見,從政府層面來講,迫切需要鄉村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回歸常態”,從注重研究成果轉向關注研究方式,凸顯教科研文化的求真品質?!督K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管理規程》在結題鑒定中規定,無經費資助的課題“必須在省級或省級以上報刊公開2篇”?!督K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管理規程》則要求其“在省級或省級以上報刊公開1-2篇”,同時指出“為鼓勵和支持鄉村教師開展教育科研,設立‘鄉村教師專項’課題”。兩個《規程》,不僅體現了對課題篇數合理降低的趨勢,而且鼓勵鄉村教師進行高規格的課題研究??梢?,教育科研管理部門也正在采取措施推動鄉村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回歸常態”,從注重研究成果轉向關注研究經歷,凸顯教科研文化的向善品質?!搬槍逃虒W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是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60條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學校的教育科研現狀卻不容樂觀。我們可以看到鄉村學校的課題研究普遍存在“過程空虛,成果無含金量”的問題,需要慎做大課題,善做小課題。也可以發現,“當前的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很多項目都是以‘校長掛帥、主任牽頭、教師分工’的形式進行的”,這,“往往完成得并不好,看似每個人都有任務,實則每個人都沒有明確的責任,因此很難有實效?!备梢钥吹剑罢n題是基于行政命令或是基于學校發展或課程改革的需要”,“并不是由教師或學校發展的內在需要及自我覺悟而引發的”,“目前雖然有課題申請評審制度、課題中期檢查制度和課題結題報告制度等,但在具體的操作上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對課題研究進行有效的監管”。因此,從鄉村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實際開展的情況來看,不得不“回歸常態”,來落實政府和教科研管理部門的要求。

二、做好“兩大服務”,彰顯教育科研文化的內涵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發展規劃要點(送審稿)》把教育科研定位在“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實踐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為引導社會輿論服務”。這樣的定位是比較合理的。但是,鄉村小學的規模普遍比較小,教育科研力量比較薄弱,很難實現“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引導社會輿論服務”的發展目標。因此,把“四服務”具體落實到鄉村小學,必須突出“為教育改革實踐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兩個部分。而且這兩大服務屬于專業服務,它彰顯了教育科研文化的如下內涵:1.主動。教育科研文化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要有主動進取的氛圍。而“主動”正是“兩大服務”的法寶。許多鄉村小學教師的視野都不夠開闊,專業能力比較弱,教育科研更需要主動作為。在文化氛圍的創設上做“全”,強調全員參與,普及校級課題;在文化內容上做“精”,以省市區級立項課題為突破口,重點培養教育科研骨干。2.規范。教育科研規范是支撐“兩大服務”的基石,教育科研文化離不開它。所謂規范,是指教師要遵守教育科研制度,尊重教育科研規律。而絕大多數的鄉村小學教師,他們的專業發展路徑都不夠明晰,做課題的意向不夠明確,對課題操作規程也不夠熟悉。因此,我們要重點關注以下兩點:(1)構建校級課題研究模型。校級課題以小課題、小專題為主,著眼于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用研究模型來指導教師進行校級課題研究。(2)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校本模式。讓教師能夠靜心閱讀教育專著,從自己的課堂實踐中找課題,一步一步走向校本專業發展的預設道路。3.創新。課題是中小學教育科研文化的重要載體,教育科研文化需要不斷創新,但是,教育科研文化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課題研究的創新,而且這種創新正是通過“兩大服務”來落實的。多數鄉村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創新意識都比較薄弱,我們必須用“服務”來解決教育科研內容、方法、思路、過程以及成果的創新問題。可以以QQ群、微信群、講堂活動等為陣地,堅持以“課題研究”為主線,著力于交流研究思路、方法、結論與體會,不斷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

三、利用“三股力量”,強化教育科研文化的激勵功能

“三股力量”,指學校的行政推動力、共同體組織凝聚力、教師個體內驅力。這三股力量作用于鄉村小學教育科研主要就是為了強化教育科研文化的激勵功能。要引導教師由關注向關注研究經歷轉變,由注重教育理論的邏輯推理向注重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實證轉變。在推動鄉村小學教育科研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學校行政推動力的著力點要放在教育科研基本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上,共同體組織凝聚力、教師個體內驅力的著力點要放在教育科研基本活動的有效開展與激勵性評估上。1.“三力”合一,打造課堂,增強教育科研的原動力。將課題研究的重心放在教師熟悉的課堂上,把研究課作為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通過展示上課實錄、教案、評課實錄等,來增強教師的科研信心。研究課的展示,重在突出團隊合作精神,從課題的角度要重視團隊每一位成員對研究課的反思,并找到共識。要用研究課的規范來引導教師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明晰研究課中教學內容與研究內容、教學對象與研究對象、教學方法與研究方法、教學效果與研究成效的區別。要引導教師借助研究課上積累的經驗來優化日常的教學行為,了解自己因教育科研而生成的課堂教學智慧。要通過多種形式對研究課的質量進行評估,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科研動機,充分相信“從事教育科研是一項增進教育附加值、讓職業生涯變得更有意義的工作”。2.各自發力,強化培訓,增加教育科研的向心力。鄉村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不強,需要加強培訓。教育科研培訓制度的制定與完善,離不開學校的行政推動力;各種教育科研培訓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共同體的組織凝聚力;讓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后來參加培訓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個體內驅力。共同的教育科研倫理觀和專業發展愿景,是教育科研的向心力。我們要加強教科研方法的培訓,引導教師直面教育科研的專業性問題,從而不斷增強教師的科研自信心。我們要進行提煉教科研成果的培訓,引導教師在收集證據、處理證據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教育科研的價值,不斷獲得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劉業儉.農村中小學課題研究的“慎”與“善”———以重慶市巫山縣中小學課題研究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0A):13-15.

[2]丁道勇.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獨特性在哪里[J].人民教育,2014(12):52-54.

[3]魏登尖.當前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2):29-31.

作者:吳志健 單位:江蘇宜興市新建小學